王云
摘 要:小學教學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簡單的講解式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學生的自身需求。隨著我們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教師可以從實際教學出發,對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啟發誘導;教學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6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僅要適合教學內容,還應適合學生的個性愛好、心理情緒等。雖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如何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更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認真研究的問題。我認為,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主要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無論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例如,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在機械式的訓練下是很難有好的學習效果,就算是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字,但是對字的含義、運用等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我認為,對于識字教學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式教學。例如說詞接龍、講故事等形式,帶領學生邊玩邊學,這樣既活躍了教學氛圍,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認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的基礎。
二、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知識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和課本上。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拓展我們的教學空間,用實際中的事例來開展教學把學生帶到自然環境中去開展學習。學生在實際生活的環境中,身臨其境,可以調動多種感官能力,更有效地開展學習。并且這種學習方式所獲得的知識比在課堂上掌握的要更加牢固、靈活。在實際生活的情境中開展語文教學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抵觸情緒,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描寫的都是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的情境。如果我們僅僅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是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參與度必將嚴重影響我們的教學效率。因此,與實際生活聯系度比較高的內容,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選用學生身邊的事例,或者帶領學生走到大自然的環境中去開展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作者的寫作心態,寫作感受等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對文章有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那么,我們的教學開展起來也就更有效率。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開展學習,勢必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時,我就把學生帶到課堂外,帶領他們親手尋找一些植物,如蒲公英、蒼耳等,讓學生邊找邊想這些植物都是通過什么方式播種的。這種戶外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就像做游戲,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就能掌握知識。并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我們即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學生開闊了眼界,鍛煉了能力。活動結束后,我們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閱讀課文,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領會課文,教學就會變得又輕松又高效。
三、營造良好的氛圍,創設想象的空間
想象是創造的根源,是發明的雛形,它比知識更重要。可以說,一個人的想象力決定著他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因此,我抓住任何一個能發揮學生想象能力,挖掘他們自由想象和開發潛能的機會,培養他們奇思妙想、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如教完《蘭蘭過橋》一課后,我問學生:“蘭蘭的爺爺是工程師,發明那么多橋,用途真大,你們長大想不想像蘭蘭的爺爺學習啊?”學生頓時活躍起來,有的說:“我長大后要發明一種‘時空橋,只要站上去想去哪個世紀就去哪個世紀,想過去就是過去,想未來就有未來!”有的說:“我們上學放學時馬路上車可真多,要等好久才能過,真麻煩!我要發明一種橋,可以隨身攜帶,橋在馬路上空穿過,我們從橋上走過,再也不用等了!”……多么有創意的想象!抓住了這些機會,我想,也許不久的將來,他們當中就會出現偉大的發明家呢!
四、課堂教學應該教師為輔,學生為主
不管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我們一定要放棄以往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和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啟發者。我們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和改變,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有良好的靈活性,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學生的接受程度來調整教學方式。總之,我們是要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我們要從正面引導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的灌輸式學習。
五、 教學中要多鼓勵少批評
鼓勵教育是我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是對學生的鼓勵也是對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熱情的激發。美國一位教育專家梅克教授認為:努力發現孩子的長處,激發的是孩子的自信。而專門注視孩子的短處,激發的是孩子的自卑,進而孩子只會自暴自棄。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做出積極、肯定、鼓勵性的評價。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還能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抵觸情緒,使我們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例如,在利用分組教學開展學習時,我通過給小組計分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課堂上良好的表現來提高小組分數。在這種競爭性、榮譽性的鼓勵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我們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設計教學。一個簡單的教學活動往往是幾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進行的,常常包含了講授、談話、復習、練習、討論等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但是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樣要求協調統一,才具有實際意義。這樣才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多姿多彩而又協調一致的和諧美。
參考文獻:
[1] 李敏.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老區建設,2008(16):52-53.
[2] 呂煥英.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5(9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