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生
摘要:指出了農業環境會對種植農產品生長狀況和質量安全產生直接影響,農村收入水平、居民生活狀況、農村居住環境也與此息息相關。當前農業生產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機械化種植農產品方式開始替代傳統農產品種植,農業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對思茅區農業環境保護措施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思茅區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最終從推廣農業環保知識、配置基層工作人員、進一步完善生態農產品市場、對生產技術研究和農業污染源監管進行強化等方面提出了解決農業環境保護難點的對策,為思茅區農業環境保護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農業環境保護;難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S21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6010202
1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環境不僅關系到農業自身的發展,也會對社會整體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思茅區農業發展迅速,大量先進生產設備、生產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農業環境破壞。為有效改善農業環境,思茅區采取了一系列農業環境保護措施,然而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還面臨諸多困難,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農業保護工作作用的發揮。因此,思茅區農業部門、環保部門應當深刻認識到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對具體農業環境保護中存在的難點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有效措施推動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最終為農業環境保護的順利進行提供理論依據,促進該區農業和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
2農業環境保護措施
2.1對農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行制定
實踐當中保護農業環境的最直接有效措施就是對相關農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行設置,改革開放后我國已經頒布了多部保護農業環境的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這些法律的頒布和實施為我國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據。同時相關部門也對一些標準進行了制定,這些標準能夠對農業生產經營者的行為進行約束,對于保證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
2.2對安全有效的農業生產技術進行推廣
針對農業發展而言,生產技術發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錯誤的生產方法會嚴重破壞農業環境,同時造成農產品質量下降。實踐中常見的噴灑農藥、過度施肥等行為,都會對土地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影響。所以,為了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思茅區相關部門在農民中廣泛推廣安全有效的農業生產技術,包括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測土方施肥等技術,這些技術實現了環保和農業的連接和農作物的科學種植[2]。
2.3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進行設置
在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的過程中,城鎮居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愈發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起,思茅區就開展一些綠色食品事業,實施農業系統有機食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實際中城鎮居民進行農產品選擇時,也更加傾向無公害認證的農產品。這種情況下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加關注,為確保生產出質量過關的農產品,這些生產經營者就會給予農產品生產環境更多的關注,這樣就能夠促進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3]。
3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在宏觀方面,思茅區在開展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采取各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業環境。但是,實際中并沒有徹底實施這些措施,推行過程中有很多困難存在。
3.1法律法規監督力度不大
在環境保護中各國主要采取制定法律法規的措施,針對農業環境保護不僅需要對最高層次的法律進行設置,還應當對相應標準進行制定。當前我國已經有一系列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開始實施,但是由于沒有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推廣,加之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實際中多數農業生產經營者并不了解這些法律法規,他們并不了解怎樣承擔保護農業環境的責任[4]。
3.2農業生產技術推行難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地域遼闊,農業生產新興技術推廣中也有眾多困難存在。當前思茅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只有老年人和兒童留守在農村,在推行農業生產技術過程中,老年人很難有效接受,并且無法充分實施。農業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減少農藥使用,但初期時這會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影響,所以在這些技術推廣過程中思茅區農民很難接受。另外,一些用于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生產技術需要較高成本,與思茅區農業發展現狀不符。
3.3缺乏完善的農產品市場
農產品的作用是使人們的生活所需得到滿足,它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優質農產品具有較高的價格。當前由于我國生態農產品標準不盡完善,很多居民不能夠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直接判斷,進而很多人更加傾向于價格低廉的農產品,這會對生態保護的農產品銷售產生直接影響,也會對生產技術的改進產生威脅,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4解決農業環境保護難點的對策
環境保護工作和推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我國現今社會非常關注的一個熱點,思茅區農業環境保護工作能夠因此而獲得難得的機遇。在這種機遇和契機面前,應當實事求是,并從當地情況出發,對農業環境保護政策進行完善,通過有效措施對農業環境進行優化[5]。
4.1推廣農業環保知識,配置基層工作人員
基層農業部門和農民是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面對的對象,所以應當讓基層工作人員和農民同時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能夠協調進行的。在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過程中,需要積極開展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首先,應當在思茅區基層農業部門配置優秀農業工作人員,并對其農業生產知識進行強化,促進環境保護部門和農業部門之間進行有效合作。其次,一定要徹底執行農業保護工作措施,例如應當依據相關標準進行城市工業廢水廢氣的排放,避免影響農業環境[6]。
4.2進一步完善生態農產品市場endprint
強化高品質農產品質量認證工作,確保在購買農產品過程中農民能夠獲得真實、正確的信息[7]。思茅區相關部門還應當引導高品質農產品生產者開展環保產品認證,建立消費和者認證農產品之間的橋梁,進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促進生態環保農產品市場的完善。同時農業質檢部門還應當定期開展檢查,對不達標農產品進行揭露和查處,對不良經營產生震懾[8]。
4.3對生產技術研究和農業污染源監管進行強化
應當強化對有利于增值增產的生產技術的研發,將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實施農業生產技術科研活動。同時對生產農藥花費等產品的企業進行嚴格監管,保證其生產產品的環保性,在發現有危害農藥花費產品后,應當嚴厲處罰產生企業。思茅區相應部門也應當對農民進行正確引導,使農民盡可能應用環保的農資產品,進而形成保護農業環境的意識。當前雖然農業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困難很多,包括監管措施推行力度差、技術水平低等問題,但思茅區相關部門應當堅持從點點滴滴做起,對每一步農業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完善[9]。
5結語
農業環境保護對于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當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進而對農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為促進思茅區農業健康穩定發展,相關部門應當強化對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視,通過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業環保力度的提升,最終為該區農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保障。筆者對農業環境保護措施進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難點,最終探討了解決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難點的對策,但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業人員能夠強化對農業環境保護的研究,積極解決農業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問題,最終改善和優化農業環境。
參考文獻:
[1]
汪榮勇,高立兵,高立,等.我國農業環境保護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9):76.
[2]劉美芬.淺析沾益縣農業環境保護的措施、難點和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4):62~62.
[3]賴欣,孫桂鳳,劉江,等.英國農業環境保護政策、措施及其啟示[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2,29(2):16~19.
[4]王農.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宏觀角度的審視[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9,26(5):16~18.
[5]王農.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考量[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9,26(4):13~15.
[6]林芬,陳宏榮.淺析我省農業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福建水土保持,2001,13(4):9~12.
[7]王農,趙長海.關于農業環境保護的一些思考——全球氣候變化與農業環境適應[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27(2):14~16.
[8]蔣艷美,戴普學,祖艷群,等.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農業環境污染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5(23):243~245,248.
[9]龔燕飛,聶宏林.德國農業環境治理對中國農業環境保護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4(6):171~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