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
摘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部分,它既是實現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人才質量和人才水平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在小學生的成長中,心理健康教育所發揮的作用無法估量學校應更加重視,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也應該使用正確的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與學生家長積極配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為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分析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小學生;策略
一、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1、人際交往存在障礙。
(1)隨著長久以來獨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實施,作為家長眼中的“獨苗”,孩子已然成為整個家庭的中心[1]。祖輩與父母對他們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在這種“順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形成了我行我素、為我獨尊的性格特質,多數表現為任性、固執、自私、依賴性強。當他們開始校園生活時,某些同學缺乏交往經驗與技能,總是感覺同齡人不理解、謙讓自己,故產生恐懼與防范心理,難以融入集體生活,與同伴交往困難。
(2)師生交往是小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在同學們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一言一行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同學們的情緒與行為。如果老師處理學生某種行為方法失當,易使學生心理受挫,面對師生交往產生恐懼厭惡心理,導致師生關系僵化。
2、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現代生活的變化越來越大,很多傳統的生活習慣都被社會淘汰。當今小學生由于生在社會的新時期,對待很多事物都具有新鮮感,尤其是網絡的普及,使得小學生也深深地沉醉在網絡之中。但網絡中不好的影響也對小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危害,為此,家長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及時地糾正他們出現的錯誤,不能放任自流。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是不可改變的,只能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不被社會淘汰。
3、承受挫折能力欠缺。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經濟條件大力改善,現如今小學生如同溫室中的花朵、襁褓中的嬰兒,很少經歷困苦艱難生活的磨煉與挫折。有些同學面對諸如學業壓力、家庭變故、意外突發事件時,心理素質低下,很難積極面對,變通自如[2]。多數小學生遭到挫折后會出現慌亂不堪,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的消極情緒,更有甚者產生棄學、離家出走、自殺的念頭。例如,有些同學在競選班干部落選后,一蹶不振,內心情緒波動較大,一時心理失衡,放棄學習,很難從“落選”這樣的挫折陰影中走出。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家校聯系中共促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是小學生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我通過家長會、微信、QQ等平臺,向家長宣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初步的認識。通過與家長溝通,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后,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教師與家長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名學生:父母離異,父親臥病在床,父女倆相依為命,家庭情況很不好,由于重重壓力的打擊,父親脾氣很暴躁[3],學生臉上隔三差五總有傷痕,個人衛生差,她經常遲到,還曠課,甚至有點自閉。我知道她最為缺少的是父母的關愛。因此,我除了學習上對她關心和照顧外,每周還不定期和她談心、交流、溝通,盡自己最大努力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她。讓她感受到“愛”的溫暖,重新點燃她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和希望,我還常利用業余時間家訪,做她父親的工作??通過多次家訪,她父親教育她的方式有了一定改變。在小學畢業考試之際,這位學生在畢業測試中語文成績考到了102分,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教師的幸福。
2、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在學校中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會對小學生自我個性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進而使得小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受到影響。因為在孩子六至十二歲的成長期中,教師承擔著一部分媽媽的角色,當然又多了一份理性的,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陪伴者、指導者,所以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著有利影響。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多些寬容,多些等待,多些關愛,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比如,膽小的學生,教師要多看看學生的長處,要多鼓勵、多表揚,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于學生的缺點錯誤,教師要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要讓學生明白錯在哪里,要明白教師的批評教育是為了他好。學生只有充分體會到了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才能夠心智健康地成長。
3、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要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邀請校外的專家為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讓小學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還要多下力氣,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課程,對于課時的安排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學期不得少于主要教學科目的一半課時[4]。教師也要高度重視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指導小學生向著正能量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4、對待學生要平等,不能歧視學生。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分三六九等,因為小學生的思想很單純,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如果教師讓學生感到失落或者悲傷,那么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失敗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有差別,但是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園丁,不能損害學生的個性發揮,對待差等生不能歧視,要多鼓勵,讓他們迅速追上學習進程。
三、結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好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在學習中成長,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百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4,05:41.
[2] 李洪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有效性[J].現代教育科學,2014,04:31-32.
[3] 夏慶,楊紹清.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學生學習倦怠的實驗研究[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02:205-207.
[4] 劉建英.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5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