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發
摘要: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在學習生活中,單單依靠老師傳授知識是不能夠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的,學生還應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如何進行高效的學習已經成為當代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 學習能力 ;提升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必要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對于后者而言即,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既事關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又事關我們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結合具體的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探討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及其相關的問題。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于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來說,教師是整個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而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中的主體。首先,學生自身應當對于自學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認同,否則,培養自身自學能力將會成為一句空話,而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會有所減弱使整個學習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學生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思想層面上產生主動進行學習的意識,而后循序漸進逐步形成自學能力,產生足夠的自學動機和動力,在學習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充分了解到語文與我們實際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并且將語文知識與學校生活、文化生活、經濟、家庭、科學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關聯,系統的學習,真正將知識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一方面學生會對生活、家庭、經濟社會等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學生也會從思想層面上產生對語文知識學習探索的欲望和意識。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一課時,學生最重要的是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中著名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詞句進行理解,領會其中的意思,感受到范仲淹的情懷和理想與追求。另外,對于語文自學來說,堅持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應當要培養這方面的意識。例如,著名的“頭懸梁”、“錐刺股”、“程門立雪”、“鑿壁偷光”等故事,都是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對這些故事里的傳統文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還能讓學生對前人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進行體會,這對于學生提升自我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有些語文教師教學模式單一,照本宣科,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有個性的學生不能積極看待,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創造熱情。由此可見。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加強教育教學能力的修養,使自己首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能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是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有些語文教師教學模式單一,照本宣科,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有個性的學生不能積極看待,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創造熱情。由此可見。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加強教育教學能力的修養,使自己首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能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語文課堂上的聽、說、讀、寫的教學中,要突出老師與學生之問的互動,注重學生參與意識、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條件、創設氛圍。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語文教師首先要把自己視作課堂上的“導演”,由原先的演繹知識的“演員”轉變為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導演”.要對知識的重、難點和來龍去脈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異性,恰到好處地兼顧好、中、差各類學生的接受能力。讓課堂的每個“演員”開動腦筋.主動表演。并且要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感悟,去思考,去鉆研,去實踐。探索知識的奧秘。對于學生的見解和看法,不要馬上給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傷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影響學生踴躍回答問題的情緒,也不要在學生答案不著邊際時出面代理,而要適當地鼓勵、啟發、引導,讓學生品嘗找出正確答案的愉悅,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引導學生對跨學科知識的學習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充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初中語文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跨學科知識的學習,開發與初中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并且不斷的進行自我調整和優化,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比如,講初中語文《蘇州園林》,我以一首古詩“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引入新課,在多媒體大屏幕上顯示“蘇州園林”美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具有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色。然后,我會帶領學生朗讀課堂,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順序。接下來,我繼續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課文講解,對文章中的重點句子進行評析和鑒賞,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簡潔的特點。如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我在教學中進行大膽創新,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去繪制簡單的園林圖案,以實現各學科知識的有效結合。
四、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維能隨問題的引導更深入的進行課文學習。教師設計問題時,要以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為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基礎水平,設置出難度適中的提問,避免出現問題過難或過易的局面。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其通過自己查找資料、整理內容和深入分析文章內容得出問題的答案,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3]。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教師要適時給予幫助,給出一定提示,引導其回到正確的思路中;對于答案比較片面的學生,教師應及時予以補充,使答案更為完整。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教師可讓學生以自愿為原則分成若干小組,并根據小組的特點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探究,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極為有益。學生在小組中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于小組成員進行溝通、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學習能力的培養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
參考文獻:
1、劉加月.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2).
2、段艷華.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