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尚智
摘 要:初中是學生英語思維發展的最佳階段,課堂教學因思維的生長而教會讓教學雙邊活動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教學中實踐“自學·議論·引導·觀察”模式,讓學生在自學中思考,在議論中思辨,在引導中發展,以逐步發展自身英語思辨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思維;自學;議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77
傳統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授課以“一言堂”方式為主,“苦口婆心”講解知識,忽視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及心理狀態。如此教學下,學生容易出現視聽覺疲勞而喪失學習興趣。教師“滿堂灌”開展教學,學生則被動“一股腦”照單全收,未經自我加工處理,知識原原本本是教師“一板一眼”的教學,日復一日學生大腦就會不斷充斥知識,如此容易會加劇學生學習負擔,也會限制其個性化學習與發展。由此可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展其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新時期,初中英語教師授課中應予以學生更多引導,鼓勵學生參與到自學、議論行為中,自主化進行思考、推理、分析,并逐步整理出自我知識結構,以真正內化并靈活運用知識。
一、鼓勵自學,讓學生自主化思考
授課操作中,教師需創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個體能動性及積極性,鼓勵其參與到自學活動中,自主化經大腦加工、處理及思考知識,真正理解并內化知識要點,大致上形成一定的語言及思維框架,以發展其思維能力。
如在新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初一(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授課中,教師可首先做一個導學,引出“What does he look like?”詢問句型,然后以自己為例介紹“I have long black hair, and I have a small mouth.”等概念,讓學生大體形成一個感知。然后,教師給學生留足5~8分鐘,鼓勵學生用英語組織語言描述自己的特征及性格。學生一聽,第一反應就是首先審視自己,大體上羅列出自己的特征,“我是高個子”“我有一頭烏黑的長發”“我的眼睛比較大”。形成這樣的認知后,學生就會有方向去學習并積累英語語言。學生在回歸到文本學習中,接觸到“old, young, smart, kind, thin, strong, tall, thin...”詞匯,并有選擇性找出自己所需詞匯組織語言描述自己的特征。經過自我語言組織后,學生就可表述出,“I am tall.”“I have black hair.”“I have big eyes.”等。初步整理出語言后,學生就會發現自己沒有用上“smart, kind, strict”這類詞匯,那就會自我反思:“我遺漏了這些詞匯,那形容我‘聰明就可以用‘I am smart表達。”如此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就可靈活根據真實情況進行描述,而并非在談及“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機械化重復“He has a small mouth”等表述,明白還可以從性格、品行等方面加以描述,學習范圍就比較廣、成效也比較高。
二、組織議論,讓學生多元化思辨
針對初中生思維異常活躍、對事物充滿好奇心這一特征,教師授課中還可科學組織議論,就同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議論,讓其充分發散思維,集中不同思維從多視角、多維度進行思考,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其英語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如在初二(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一課授課中,教師組織議論活動是再好不過的方式了。處于初二階段的學生,在行為機制、心理動態以及學習方式上表現出更為成熟的一面,但青春期叛逆心理也更加嚴重,不同學生因學習、生活問題而與家長出現矛盾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此時,教師不應過多干涉,也不應加以過多的道德、禮教說辭,而是讓同齡學生之間進行自主議論分析,讓彼此間聽聽同齡人之間的經歷及經驗,如此才可更好地引起情感共鳴。在學生之間相互議論后,學生就會明白別人也存在跟自己一樣的問題,如“too much homework/ have no spare time to spend out with friends/fight with friend or mother for a mistake...”,而遇到問題后,可“talk with your friend/ask for advice...”而聽了相互之間的討論和碰撞,學生對同一主題形成多元性思維。
三、適時引導,讓學生綜合性思考
此外,教師還應注重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排除疑惑,掃除思考障礙而便于學生綜合性進行思考與學習。初中生在階段性學習中,思維思辨能力尚不足,事情考慮及思考尚不全面,看待事情比較片面單一。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當予以引導。
如在初三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一課中,學生在討論問題時,多局限在“choose clothes”這一方面上,視角比較狹窄,如此不利于知識擴展延伸。因而,教師應引導學生延伸至生活及學習的其他方面,如“make friends”“spend the spare time”“hobbies”等,讓學生從總體上看待成長發展中個性化及獨立性的重要性及必要。如此整個課堂下來,學生明白在一定范圍內,可對自己的生活及學習進行選擇、規劃,以實現自我個性化發展。
四、課堂觀察,讓學生批判性思考
課堂觀察是通過對課堂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糾錯能力,同時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英語教師課堂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能力思維訓練,實踐“自學·議論·引導·觀察”模式,教師對課堂運行、學習者進行觀察。如進行What is advertising?一課教學時,教師聯系生活,從生活中的廣告說起,帶領學生體驗廣告的精髓、指導學生如何解讀英語廣告,淺入深出,層層遞進培養學生的說明文閱讀技能。以兩人為組,從媒體應用、課堂提問、師生交往和專業表達四方面用課堂觀察記錄課堂過程。通過觀察,進行調控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引導學生認知—批判性思考—拓展思維解決渠道—合理解決問題。
五、結語
總之,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授課鼓勵學生進行自學、組織討論,并適當進行引導,進行課堂觀察,讓學生自主化、多元化、綜合性、批判性進行思考、推理、分析,運用個人思維進行思考,并逐步整理出自我知識結構,以真正內化并靈活運用知識。
參考文獻:
[1] 何德玲.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6(30):174.
[2] 馮慧娣.優化課堂提問,迸發思維火花——略論如何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效率的有效提高[J].讀與寫雜志,2016,13(5):108.
[3] 龔花.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英語教師,2016(24):90.
[4] 尤紅麗.自主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7,14(2):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