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良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應當從繁雜的理論中抽身而出,多一些情境創設,多一些自主自悟,多一些拓展延伸,讓孩子們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中悟理、辯理、明理,洞開多重視域,以此打造情理俱進、意境和諧、厚重精彩的理想思品課堂。
關鍵詞:情境;拓展;悟理;辯理;明理
如何讓初中思想品德從繁雜的理論中抽身而出,從而進入活潑、靈動、搖曳生姿的學習新時空中,需要教師理念的轉變、視域的洞開和高度的堅守。比如,多一些情境創設,多一些自主自悟,多一些拓展延伸,讓孩子們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中悟理、辯理、明理,以此打造情理俱進、意境和諧、厚重精彩的高效思品課堂。
一、課初,在情境中悟理
吳非提倡“優雅而有趣的學習” [1],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同樣可以做到“優雅而有趣”。在這個意義上說,初中思品課要少一些理論單向灌注,多一些情境化課堂生態。比如,歌曲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真實案例情境等,只要有助于學生更快地理解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教師都可以大膽一試,以此創設搖曳生姿、靈動活潑的理想思品課堂。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級《隱私和隱私權》的教學中,可以安排以下學習環節。
1.播放兒童影視劇《小龍人》的主題曲,同時多媒體顯示歌詞,并追問:小龍人有什么秘密?小龍人為什么要隱藏這些秘密?
2.判斷下列兩種做法是否披露了他人的隱私?
(1)甲深更半夜偷車被小李發現,小李馬上報警。
(2)乙的父母離婚了,小李得知后廣為流傳。
3.組織學生討論以上情境,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隱私的含義。并用多媒體顯示構成隱私的兩個要件,并說明“私”是隱私中的前提條件,決定了隱私的范圍。
從歌曲入手,可以最大限度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而關于“正常報警”和“非正常流傳”的事例辨析,讓孩子們在情境中悟理,在情境中升華,在情境中受到鍛造和滋養。而隨后,對“隱私中的前提條件和范圍”的辯論,好像“撥開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學生對隱私問題的興趣大大增強,其探究力、學習力和延伸力也“水漲船高”,課堂必將向著更美的風景處挺進。
二、課中,在自主中辯理
好課的其中一個標準就是“是否把兒童放在了課堂的正中心” [2],也就是是否做到了“以生為本”。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的自主自悟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而不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很多道理,讓教師強行灌注,不見得有效果,但當學生在自主中想通了,明白了,反而能長久地貯存在孩子們的記憶庫中。
比如,就《隱私和隱私權》的教學而言,可以讓孩子們自由談論隱私具體的內容包括哪些。如:個人和他人的家庭住址、身體某一方面的缺陷、婚戀情況、家庭親屬關系、財產狀況、日記、個人包裹、通信記錄包括QQ記錄、書包、課桌抽屜……
還可以就“隱私就是丑事嗎?”“孩子不應向父母隱瞞任何私事,這種說法對嗎”“咱們這么小,怎么可能有隱私呢”等展開討論,讓孩子們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地自主自悟。事實證明,正是帶著對“隱私就是丑事嗎”的及時追問,學生對諸如“隱私的范圍”“隱私與丑事的區別”“隱私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等問題得以深刻認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談論都應該放手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獨自思考,而不是教師“包辦一切”;都應該體現個性化和多樣化,而不能讓多個孩子都發出一種聲音。正所謂:“多一點自主,有時間辯理;多一點自主,有機會悟理;多一點自主,有能力明理。”
三、課末,在拓展中明理
《隱私和隱私權》教材中有很多現成的例子,但這并不代表教師要亦步亦趨,墨守成規。特別是在課末,教師應該編創與此相關的辨析題、論述題、拓展題,讓學生在拓展中明理,在拓展中升華,在拓展中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泛泛而談”走向“腳踏實地”,以此讓教學進入到一種余音裊裊的境界。
仍然以《隱私和隱私權》的教學為例,課末可以進行這樣的拓展:
1.明辨是非:辨別哪些屬于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并簡要說明理由。
(1)某縣官員的年收入和婚戀情況未經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報上。
(2)教師采用恐嚇、脅迫、引誘等方式要求學生說出內心并不愿意被他人知道的秘密。
(3)小張在存款的時候,發現銀行安裝攝像頭拍攝了全過程。
(4)未經學生許可,打著“救助”的旗號,張榜公開貧窮學生的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5)每年高招錄取之后,未經學生個人同意,媒體赫然公示被高校錄取的貧困生檔案等待社會資助的消息。
2.分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商談,模擬制定出有關中學生隱私保護的相關條文,每小組制定一到兩條,最后匯總形成“××班隱私保護條例”,并監督每一個班級成員必須遵守。
從“明辨是非”到“親自實踐”,教學由理論向著行動轉變,正所謂內化為信念,外顯于行動,師生何樂而不為呢?想想,當思品教學沿著這樣的維度展開和挺進的同時,洞開了學生的多重視域,這樣的境界不正是新課程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嗎?
參考文獻:
[1]吳非.優雅而有趣的學習[J].教師月刊,2017(3):95.
[2]王文麗.“只揀兒童多處行”[J].教師月刊,2017(2):34.
編輯 張曉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