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琴
摘要:伴隨著我國越來越與國際化接軌的發展現階段,英語語言的廣泛應用對于我國的發展進程來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師教學工作可謂是真正走進英語語言世界的關鍵教育階段,但是在我國如今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浪費現象”。本文就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浪費現象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與討論,期望能夠為廣大英語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浪費現象
一、課堂導入過程過于冗長
在我國長期以來的英語教學歷程中,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前都會進行本節課英語背景知識導入,使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背景鋪墊,從而進行更好的英語學習。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對知識導入的適當性掌握不好,也就是說,將原本兩三分鐘就能完成的導入過程在進行實際課堂教學時,為了教學而教學,不知不覺中將時間延長到了五到十分鐘,一般情況下,高中教學階段一節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卻將五分之一的時間浪費在了不具備教學目的的課前導入中,那么實際的英語教學質量可想而知。例如:在進行講解環境污染與保護這節課堂內容時,就有教師在課堂中提問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看法與做法。學生出于表現心理,肯定會競相發言侃侃而談,不知不覺中將近十分鐘的時間過去了,這么寶貴的五分之一課堂教學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進行圖片展示,兩分鐘之內就能直觀全面的鋪墊完課堂教學背景。那么被浪費的時間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成英語課本知識后讓其自主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結合英語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外延伸思考,相比較之下,學習完成后的“學思結合”與教學課程開展前的“侃侃而談”哪一種教學目的達成效果更好顯而易見。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浪費現象
1、英語教材內容講解范圍局限,教學工具應用不合理。一般情況下,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都會自主進行課本備課過程,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課堂中,仍然有大部分的英語教師將教學內容的范圍局限在僅有的英語課本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英語知識掌握的局限性。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其根本的教學目的就是學習一門不同于我國母語的另類語言,只有在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對一些實時英語報刊、雜志進行理解或了解,畢竟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不可能一成不變,其中的內容也一定會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其實,想要將英語學好的最快方法莫過于多多接觸了解新穎、實時的英語素材,從而不斷擴大自身的英語詞匯使用量,在此基礎上更新學生自己的詞匯知識庫,進而在無形中增加對于各種英語語法的記憶和了解。基于我國目前的英語課程教學國情來講,現有的英語教材并不能隨意更換,這就形成了有些英語語言已經發生變化,而學生進行學習的還是原始的英語語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將英語教學擠入了死板教學的胡同中。既然教材不能更換,又想將英語教學與時俱進,就需要英語教師辛苦費力一些了,需要提前將所更新的英語現象進行整理總結,然后給學生學習使用,讓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又擴大了學習的范圍,達到將英語課堂中的浪費現象減少的效果。另外,部分教師在應用教學工具的時候會癡線諸多的不合理應用現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被應用到最多的莫過于多媒體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不應該使用的功能居然都被大量使用。比如PPT制作中的各類鈴聲、鼓點、鼓掌等聲音音效,幾乎沒有間斷,將整節課變成了猶如話劇劇場版吵鬧,學生根本無法靜下心來學習英語。這種教學輔助工具的濫用、不合理應用的現象應該是廣大教師亟待思考解決的問題。
2、師生教學主體顛倒。在當今的教學過程進行中,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懂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到時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多數的“以學生為主體”都是表面功夫,幾乎學生主體的情況都是發生在有“課外人”在的公開課上,教師通過預先設置好的問題進行提問,表面上是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是在日常教學中,學生依舊是以一位忠實聽眾的身份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存在。還有部分教師在堂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開展自學過程,或者規定出固定的題目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在臺前進行“試講”,以此來“突出”學生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依舊走教師主體學生被動的老路。
3、課堂活動組織過多。在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幾乎都應用過分組討論這一教學模式,同時這也是新課標改革的要求重點,其優勢還是存在的,值得進行提倡使用。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分組探討時,對于小組探討的學習目的和過程幾乎都沒有經過嚴謹的設計規劃,更有甚者在分組討論過程中已經有部分學生將討論中心點闡述明了時,教師依舊讓全班學生繼續討論的情況,此舉動大大的浪費了學生的課堂有效學習時間。還有的教師在進行分組討論時,討論話題十分隨意,根本不具備討論價值。例如:在講解航天英雄這一單元內容時,筆者就見到過有英語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探討航天英雄工作過程中的日常作息情況,其對于航天英雄單元的知識點講解根本不具備討論的價值。當然還會出現部分學生剛剛進入討論狀態,由于極少數的學生已經得出教師預想的討論結論,教師便將討論過程匆匆結束,也就是說,這種類型的討論開展,僅僅只是為了部分“學習好”的學生開展的,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就成了可有可無,沒有存在感,使課堂氛圍中的交流和溝通嚴重缺少了平等性。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培養其自身的進取心,給予真正的關心和鼓勵,縮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4、教師課堂口語過多。作為教學媒介中最重要的語言來講,充分的利用語言鼓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其基礎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英語現有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英語教師將“very good”、“great”經常掛在嘴邊,這種激勵性為0 的語言,在浪費了學生自身的心力外、也極大程度的浪費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從而容易使學生養成相互吹捧的不良教學學風,更加損壞了素質教育的嚴肅性質。這種不良現象的形成,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將這種語言作為與學生之間溝通的形式,只是浮于表面的師生互動,包裹其中的仍然是傳統的“知識灌輸”理念。另一方面是因為英語教師缺少對與現代師生關系的深刻思考,從之前極端的“教學懲罰”轉化到另一個極端的一味贊美。正是這類的極端,造成學生在學習思維方面的慣性成癮,自大到認不清楚自身的缺點,從而失去上進心。另外,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專注于以自我為中心,將“自我中心主義”貫穿了整節課堂,大大的忽視了原本的“教書育人”目的,最終造成了學生大量的學習資源被浪費掉。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新課標教育施行過程中,教師要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實時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在課堂實踐中不斷的積累高效的教學經驗,將英語課堂的動態的掌控能力提高,進而將英語教學環節的緊湊性提高,保證英語教學的嚴謹性、嚴肅性。最終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高效利用起來,減少浪費現象的出現,把握課堂節奏,將高中英語的實際課堂教學效率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 史偉華.“意外”中“生成”——淺談英語課堂中教學意外的化解[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3:109.
[2] 蘇明明.淺析合作原則及禮貌原則在課堂問答中的應用——以一堂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觀摩課為例[J].英語教師,2016,11:89.
[3] 岳冉,黃彩霞.高中英語教師信念與課堂教學行為關系的個案研究及對策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1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