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祥
摘要:毛澤東詩詞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體現,既是對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豐富哲理、毛澤東的人生奮斗歷程及其深厚的思想都是全體國人的精神財富,更是哲學教學中取之不盡的資源。筆者在哲學教學過程中探討如何運用毛澤東詩詞,以提高課堂效率和提升學生的詩詞涵養,進而繼承和發揚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毛澤東詩詞用典精致,淺顯易懂,但又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蘊,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毛澤東詩詞;教學;策略探討
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理論家和哲學家,以《實踐論》和《矛盾論》為代表的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重大貢獻;毛澤東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以《長征》和《沁園春·雪》為代表的詩詞著作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精髓,是中國經典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方平認為:“詩詞是文學創作的一種形式,它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構成了現實生活的深層哲理底蘊。從這個意義上看,毛澤東詩詞作為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文學作品,必然可以在其中探尋其潛層涌動的精神脈搏與哲學邏輯?!泵珴蓶|詩詞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體現,既是對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豐富哲理、毛澤東的人生奮斗歷程及其深厚的思想都是全體國人的精神財富,更是哲學教學中取之不盡的資源。筆者在哲學教學過程中探討如何運用毛澤東詩詞,以提高課堂效率和提升學生的詩詞涵養,進而繼承和發揚毛澤東思想的精髓[1]。
一、用經典巧設情境,激發興趣,啟迪思維
毛澤東詩詞更多的用現代語言撰寫,朗朗上口,學生熟知。如能在設置情境時有效運用,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意識能動作用》這一課題時,筆者采用《七律·長征》這首詩進行導入和設置問題。此詩學生自小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讀,因此,我用視頻形式播放,用吟誦的方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朗讀此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同時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1、詩中描述了紅軍在長征中經歷了哪些巨大的困難?除此之外,還有哪些?
2.紅軍是靠什么戰勝這些困難的?(正確的策略、頑強的意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3、詩詞中作者用夸張和對比的藝術手法顯現了廣大紅軍戰士的一種什么精神?這種精神在加上當時的革命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們在今天還需要這種精神嗎?
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意識能動作用的具體內容,理解到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進而分析出主觀與客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加上學生沉浸在一種豪邁悲壯的情緒中,在問題的導引下又逐步分析到了哲理,情理交融,情在理先,理升華情。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了革命的艱辛,深刻體會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革命者那種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進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自強不息、熱愛祖國的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據詩詞對比分析,條分縷析,指引人生
毛澤東詩詞用典精致,淺顯易懂,但又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蘊,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哲學道理,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毛澤東思想中對于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這種思想也必將會反映到毛澤東的詩詞中。在教學《社會歷史的主體》這一課題時,我采取了對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我選用了毛澤東詩詞中最著名的兩首《沁園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展開教學。
①《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寫作背景分別是什么?②從“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說明毛澤東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③“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毕啾扔凇爸更c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倍?,有何超越?④在毛澤東詩詞中,謳歌和頌揚人民群眾的詩句還有哪些?從中有什么體會?
學生通過對問題①②的分析和回答,可以認識到毛澤東自接受馬克思主義以來,就已經認識到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實踐中探索發揮人民群眾作用的方法和途徑?!肚邎@春·長沙》“誰主沉浮”是初步探索后的認識,到《沁園春·雪》中“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是經過10年艱苦的革命實踐所獲得的堅定信念。學生通過問題③的思考,可以了解到毛澤東對古代精英階層認識,對當時軍閥統治的批判,進而理解到人民群眾才是真正創造歷史的主體,進一步深入理解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通過問題④的拓展,可以進一步認識到毛澤東思想中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如“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表達了革命必須充分依靠人民群眾集體力量的思想。在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他始終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他要求“共產黨員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這些觀點和理論在師生的共同舉例和分析中得以內化[2]。
三、引經典情感升華,引領思想,韻味悠長
毛澤東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建國再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奠基者和領導者??梢哉f,他把“重大的革命理論和建設思想集中體現于他的詩詞之中,毛澤東詩詞是對毛澤東思想最生動與活潑的體現,也是一部生動的黨史、軍史和新中國的歷史”。正是在這樣實踐基礎上,毛澤東的詩詞既形象生動,又有對人生、對社會乃至對整個世界發展的深刻思考。竹內實認為,“毛澤東的詩詞富有哲理性。也可以說富有思想性”,主要表現在“宇宙觀、人生觀、革命觀”等方面。如果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則可以給學生巨大的啟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哲學的理論,還能給學生的人生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在教學《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課題時,筆者以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首詩中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弊鳛檎n題的總結語,深化學生對發展普遍性、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的理解和運用,啟迪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人類社會、看待革命和改革,勇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創新,不斷以自身的發展來促進社會的發展;也啟迪學生要善于抓住時機,促成事物的飛躍和進一步發展,不斷追求自身的超越)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同時期以詩詞的形式呈現了自己的哲學境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辯證思維方式,將哲學與藝術的統一性,納入整體思維與運動思維的范疇。從而與以天、地、人共感同構為基礎的民族生命詩學和民族文化史學精神融合為一。”我們在哲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增強毛澤東詩詞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的實效,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哲理、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并升華精神氣質,為他們人生的精彩增添一抹韻味。
參考文獻
[1] 陳方平.毛澤東詩詞的哲學意蘊[M],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5,1.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 .人民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