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臻雋
摘 要: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是新時期大學設計類教學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的重要基礎。本文分析了新媒體應用于大學設計類教學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礎之上,從創新教學方法、空間平臺的搭建,闡述了新媒體下設計類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新媒體;設計類教學;可行性;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5;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206-01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也為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學理念的創新創設了良好的內外環境。新媒體是時代的產物,已逐步應用于教學領域,充分體現其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價值。大學設計類教學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堅持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強化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與學的互動關系。本文立足對新媒體與教學的融合研究,闡述了新媒體在大學設計類教學中的應用。
一、新媒體應用于大學設計類教學的可行性
創新教學方法是新時期設計類教學改革的著力點,也是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的重要保障。在新媒體時代,以新媒體平臺為載體,契合設計類課程需求,構建有效教學,是當前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方向,也是充分表現出新媒體應用于設計類教學的可行性。
(一)契合:“新媒體”與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相契合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依托新媒體,構建良好的學習平臺,是促進教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大學生是網絡信息科技的“弄潮兒”,新媒體與專業學習的契合,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充分表現出兩者之間的契合性。一方面,設計類專業緊扣時代發展,新媒體成為設計類專業學習的重要工具,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新媒體創設新的學習途徑,契合了學生的學習習慣,這是新媒體與學生學習相契合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新媒體應用于教學的重要基礎。
(二)融合:“新媒體”與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相融合
創新教學方法是新時期設計類教學的改革重點,如何形成開放性教學,關鍵在于如何與新媒體實現有機融合。首先,新媒體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載體,便捷化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也為教學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其次,設計類專業的特殊性,對新媒體載體結合的緊密性加強,成為設計類教學的重要工具;再次,新媒體為教與學的構建搭建了開放式的空間,為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提供嶄新的平臺,促進學生的創作與創新。
二、基于新媒體下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
在筆者看來,新媒體下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關鍵在于創新教學方法、搭建新的空間平臺,實現有效教學。因此,以新媒體為媒介,推進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發展,是積極有益的嘗試,也是立足設計類專業,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的重要舉措。
(一)創新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教學
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關鍵在于如何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發展需求。以新媒體為媒介,創新教學方法,是新媒體應用于設計類教學的作用體現。首先,傳統單一僵化的課堂,不利于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也不利于學生有效學習的促進。以新媒體為媒介,為學生的學、教師的教提供開放式的課堂空間,通過探究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的開展,提高設計類教學質量;其次,新媒體為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轉變傳統教學現狀,為設計類教學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視聽于一體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加便捷、讓學習更加輕松,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再次,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環境,需要依托新媒體的有效應用,創設情境式教學、翻轉課堂,盤活課堂教學資源,實現有效教學。
(二)搭建新的空間平臺,促進教與學
在傳統教學優化與調整的大背景還在下,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重點,在于搭建新的教學空間與平臺,促進教與學的有效開展。為此,以新媒體為媒介,為設計類教學提供教學的平臺,為學生學習提供開放式空間,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首先,依托新媒體,轉變傳統的知識傳遞方式。在新媒體平臺之上,知識的傳遞更加便捷,更契合策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如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創設“學習角”,讓互動式交流,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學生自由探討交流。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更多地是為學生與新媒體的互動創造空間;其次,通過新媒體創立學習平臺,通過平臺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整合,進而滿足實際教學需求。與此同時,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創建多維的網絡平臺,確保學生專業知識資源獲取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平臺展示設計作品,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創造空間平臺。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設計類教學的改革發展,著力點在于創新教學方法、創設教學環境,為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創造開放式空間。以新媒體為媒介,為“學習的契合”、“教學的融合”創造了良好的內外條件,為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了契機。在新媒體的應用之下,促進設計類教學的改革創新,也為開放式教學搭建了多元化的空間平臺。
參考文獻:
[1]劉春雨.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15(07).
[2]劉佳.洗呢木提尼背景下對大學聲樂教學改革的研究[J].藝術科技,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