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之
摘 要:經常有家長在孩子剛上初中一段時間后和老師說:“孩子小學的時候數學成績都是很好的,平時每次大考小考都是在90分以上,甚至是滿分,為什么一到初中很快就掉下來了,甚至有時候連及格都考不到呢?”其中似有懷疑之意、抱怨之嫌。家長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正常,畢竟剛剛離開小學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同一門課的分數一下子降了十幾二十分甚至三四十分,對于家長來說確實有點接受不了。尤其是在看到孩子比小學的時候在數學上投入的精力更多,成績反而下降了以后,懷疑、抱怨的情緒溢于言表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鍵詞:七年級;數學學習;習慣;培養
一、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課程本身的原因
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的最大區別除了知識增加、難度加大外,主要是知識體系的更加完善和知識內容的抽象化。以加法為例,小學時的加法就是正數的加減及混合運算,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理解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到了初中以后,負數加了進來,雖然負數與現實生活有一定聯系,但相對于正數則顯得抽象很多,因此抽象思維較差的同學在這部分學習中就會非常吃力。
2.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
雖然現在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提倡課堂要以學生為本,但由于課程內容的增加和課程難度的加大,教師在教學時必然會在保證大部分學生跟上的前提下,采用更快的速度,提高練習的難度。這就導致小學時在家長的指導下或者通過自學后期跟上的同學難以應付,往往是這節課的內容還沒“消化”,新的內容又“接踵而至”了。長此以往,差距將越來越大,孩子也會漸漸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
二、解決以上問題主要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入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孩子們輕松學好數學的最有利工具!
1.提高課堂的效率
上課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孩子學習的效果。七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初中,在注意力的集中方面還停留在小學階段,一節課45分鐘,能夠完全集中注意力的也就是在15~20分鐘左右。這就要求老師在七年級一開始的一段時間(一般在1~2個月)內,對于課程的設計和安排要適應孩子們的注意力特點。一方面盡量將每節課的重要內容安排在前15~20分鐘完成;另一方面采用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在孩子們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利用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將其吸引回來;最后,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尤其是對于個別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多采用如提問、參與的方式,逐步耐心地進行培養。例如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在快速復習前面學習過的有理數加減運算法則和加法運算律后,引導孩子們在此基礎上自己總結出有理數混合運算的方法,教師總結,例題講解鞏固運用。在練習階段,采用學生出題、學生解答、學生自改的類似于游戲的模式,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集中注意力。
2.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作業是對知識鞏固和檢測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過程。對于數學學科來說,適量的作業更是必不可少的。現代的作業理念是要“少而精”,如何讓學生在少做作業的情況下又能達到最好的知識鞏固和檢測效果呢?這就要求除了要精選作業題目外,還要提高作業的有效率。所謂作業的有效率就是在學生做過一種題型后,下次再遇到相同題型或者類似的變式,要能夠完全或者基本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和評講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該題型可能出現的常見變式,適當布置和補充,以達到“做一題,通一型”的效果。另外就是要重視作業的訂正,這也是很容易被孩子甚至是老師忽視的問題。其實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們在考試中被扣分的地方往往就是平時作業做錯的而又沒真正搞懂的地方,就抄一遍算訂正,或者根本就沒訂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尤其是個別輔導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作業訂正的檢查,必要時要進行二次訂正,甚至是三次訂正。
總之,七年級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雖然相對于八年級的難點多、九年級的考點多,七年級的知識點無論是從難度上還是廣度上無法與八九年級相比,但是如果在七年級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將會給八九年級數學的學習帶來無法彌補的影響。所以七年級一定要從培養孩子的正確數學學習習慣入手,提高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樹立必須學好數學的堅定信念。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