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平
摘要:在我國教學改革中,其明確地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提出了要求,在這種大環境趨勢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通過相關方法切實保證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就小學低年級口算能力的培養進行相關研究,希望能夠以此提高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口算;能力;培養
所謂口算是一種不借助紙筆,通過思維運轉直接得出計算結果的計算方式,也是我國小學常年以來較為重視的教育要求之一。小學低年級學生如果能夠較好地掌握口算這一計算形式,就能夠大大提高自身的數學問題計算速度與正確率,所以對小學低年級數學口算能力的培養有著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養成良好的口算習慣
口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學生粗心大意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口算能力的保證。口算時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一看:做題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決不看錯題目,這是正確口算的前提;二想:要求學生看到題目的同時,立刻確定口算方法和運算步驟,為提高口算速度做準備;三算:口算時不像筆算可以做記號,留有痕跡,學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進位,就是減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當減法做,因此在確定運算步驟后,要認真地進行口算,而且要算準算對。
二、重視口算過程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口算方法
首先,通過直觀演示或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感知口算的意義,理解口訣的來源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小學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有些學生已能逐一計數或逐一加算,而按群計數還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開始較多地利用小棒,計數器等演示按群計數,如教學20以內加法,拿出8根和5根小棒各放一堆,先從5根那一堆取出2根和8根合起來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3根得出一共13根,這種方法叫“湊十法”,看到8就想8和幾湊成10,從而使學生實際地理解加法進位的基本原理和物化的湊10過程,懂得口算的道理。其次,逐步擺脫實物演示和實際操作進行計算。在學生學習過筆算后,學習二位數加二位數的口算時,采取讓學生把兩個加數的整數部分先加,再把剩數相加,最后再加在一起。比如:在進行63×4的計算時,先將63拆成60和3,用它們分別乘4,60×4+3×4,然后算240+12=252,學生正是通過這樣的心理活動,鍛煉了思維,發展了注意力?記憶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自主實踐,手腦并用,讓口算訓練充滿活力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低年級教材中的“算一算、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等實踐活動,將靜態凝固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動態伸展的數學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構建”。因此,從學生認識10以內的數開始,我們的教學就要注重引導學生“手腦并用”。課前我和學生共同準備大量他們喜愛的實物圖片、小棒等,課堂上讓學生數一數圖片、小棒,再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指,強化“數”這個符號與真正意義上的數的聯系。再通過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觀操作活動建立表象,使學生們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從而達到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再如,教學“9加幾”時,課前我先唱湊十歌和前兩數和是10的三個數連加式的鋪墊練習,然后出示課本情境圖,讓學生用學具來解題,所有學生都能很快地說出正確答案,緊接著提出問題: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答案,說說你的方法。這就是手與腦最好的結合點。對于能說出自己方法的每一個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對于想到湊十法的大加贊賞并當場獎勵給他一個笑臉,同時向學生說明這種方法叫“湊十法”,看到9,就想9和幾湊成10。在此基礎上我馬上出了幾道:9+3=?9+8=?學生都對答如流,并準確地說出了湊十的方法。這樣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準確率。
四、以多元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保持和激發
1、強化視算與聽算訓練力度。口算主要講究正確而又熟練,那么就必須確保培訓的力度到位,盡可能地做到天天訓練、課課訓練,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安排2到5分鐘的聽算或者視算進行口算,并通過相互出題口算的訓練方式強化學生的訓練能力,這樣在分析別人計算思路的同時就能找出自身的不足,從而通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以及一定量的訓練,勢必會使得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提升。
2、采取競賽的方式進行口算訓練。主要是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之間相互搶答,第一次2分,第二次4分,第三次6分,第四次8;第五次10分。每個小組選派學生或者自主的進行搶答,搶答獲勝的獲得與每一次相對應的分數,如果答錯就要扣相應的分數,搶答結束,哪個小組的分組最多就成為獲勝者,并給予相應的獎勵,采取競賽加搶答的方式,能有效的體現學生的計算速度,又能檢驗學生的準確性,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從小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理解與熟記有機結合,提高口算速度
在數學運算當中,有的數據或算式出現頻率很高,如果反復去計算這些相同結果的算式,則費時又耗力。因此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一些口算時常用的數據的運算結果,可最大限度地提升運算速度和正確率。如,常用的乘法簡算特殊積:2×5=10,4×5=20,25×4=100,125×8=1000??等在計算簡便算法中用處很大。又如37×3=111,74×3=222??等這些算式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其特點,掌握規律,讓學生用課余的時間去熟記以上的結果,并做到脫口而出、運用自如。通過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很有幫助。
總之,低年級的口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就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訓練,只有這樣才可能逐步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云鵬,張春莉,等.“數學教育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 .
[2] “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易虹輝.“新課程教學問題解決實踐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4] 何朝霞.淺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0(11).
[5] 郝玉.小學數學簡便計算錯誤成因分析及對策[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05).
[6] 關文信.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指導[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2):45-47 .
[7] 付士紅.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08(35):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