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李陽
摘要:工匠精神既是中職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應然訴求,也是現代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現階段,作為中職院校應該將工匠精神教育貫穿于學生日常管理的全過程。對于中職工匠精神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的融通性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隨意為之,而是應從班級管理、行為習慣養成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多方面著手和使勁,實現工匠精神教育的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
關鍵詞:中職;工匠精神;日常管理;融通
工匠精神是工匠執著專一、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意志體現,也中國制造走向中國精造乃至中國創造所必需的一種社會精神品質?,F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工匠精神對于我國現代化建設來說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從而也推動了我國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理念的轉變?;诖?,中職學校就需要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確保工匠精神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的融通性。
一、中職工匠精神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融通的意義
中職工匠精神教育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程,包含了諸多環節,其中學生日常管理是中職工匠精神教育實施的基本途徑。也可以說,學生日常管理是中職院校實施工匠精神教育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學生日常管理對于學生能否正常學習、能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能否養成現代工匠所具備的品質至關重要。中職學生日常管理所提倡的嚴謹求學、尊師重教等精神都屬于“工匠精神”的內涵所在。學生日常管理需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幫助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引導學生養成踐行工匠精神的行為習慣,要求學生遵規守紀,能夠認真學習、認真生活、認真對待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形成自我監督、一絲不茍、追求上進的品德,這些都與工匠精神教育不謀而合、相互通融。與此同時,只有抓好日常管理,確保各項制度、工作、活動到位,才能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嚴謹求實的校園氛圍,通過相互感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來實現中職工匠精神教育有效持續地深入和推進。所以說,確保中職工匠精神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的融通性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中職工匠精神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融通的策略
1、抓好“班級管理”,實現工匠精神的點滴教育。如果說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小型社會,那班級就是一個家庭。一個班級管理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價值觀、行為習慣以及學習風氣的形成,在中職學生日常管理中,不難發現不同班級的學生在職業素養、精神面貌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所以,班級管理對于工匠精神教育的影響非常大。作為中職學生,他們多數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對工匠精神也比較陌生。那么,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一方面,班主任應該積極開展工匠精神教育的班級活動。利用晨讀、班會、自習等時間引領學生展開對工匠精神的學習和討論??梢越洺O驅W生推薦一些關于工匠精神描寫方面的書籍、網站、視頻,鼓勵學生多閱讀有意義的文章。同時,可以多給學生講解當前行業環境,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作為班主任,應該與學校、其他學科教師、社團組織以及宿管、教官等中職學生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形成“合力”。在學生的行為習慣、紀律養成、態度糾正方面嚴格督促,并且可以將工匠精神品質作為學生思想道德評定與學業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與此同時,在班級管理制度上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內容,實現工匠精神教育由小到大、積少成多、水到渠成的班級教育效應。
2、重視“行為習慣”,實現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中職學生在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多問題,有的中職院校不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導致學生穿奇裝、留怪發、逃課曠課、上課玩手機、睡覺、抄襲作業、下課泡網吧、喝酒、抽煙等不良行為屢見不鮮。這種輕人格品質塑造的教育與工匠精神教育格格不入,學生缺乏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和上進心,又怎能在將來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嚴謹求實,為此,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所有參與管理的人員都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用正確的方法和嚴厲的手段來督促學生養成符合工匠精神的人格品質。一方面,要高位引領,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思想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為習慣,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領學生養成正確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為此,中職院校在學生日常管理過程中,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思想認識狀況,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升學、就業、交際等方面的認識困難,同時將工匠精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重要專題之一,可以邀請本校有經驗的教師或者企業代表來進行實例講解和演繹,讓學生明白何為工匠精神,自己應該怎么做,進而從內心靈魂深處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點燃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決心和信心。另一方面,要低位引導,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對于平時的班級和宿舍管理、紀律管理、衛生管理到實訓實習、崗位歷練管理,都應該立足于學生行為表現,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督促學生踏踏實實、實事求是、吃苦耐勞、堅韌不拔,養成認真的態度和精細做事的習慣。此外,中職院校還要構建規范合理的學生日常行為管理機制,將工匠精神教育與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有機地統一起來。
3、營造“校園文化”,實現工匠精神的熏陶教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力量不容忽視。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校園文化建設一直都處于關鍵地位。中職院校應該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的營造中,突出工匠精神品質。中職院校應該積極利用校園媒體宣傳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工匠精神”的宣傳教育,借助校園廣播、櫥窗、校報以及演講比賽、辯論賽、文藝表演、體育競賽等各項活動載體來滲透工匠精神,讓學生耳濡目染,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例如以“嚴謹求實”、“追求卓越”、“吃苦耐勞”等等這些與工匠精神教育相關的主題為抓手,開展一系列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技能比賽等活動,來營造一種良好的宣傳教育氛圍。
三、結語
除了要掌握必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外,工匠精神也是中職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只有一絲不茍、認真嚴謹、追求卓越,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實現自我價值??梢哉f,工匠精神是當代中職學生走向社會、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也是中國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為此,中職院校應該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到學生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工匠”。
參考文獻
[1] 張捷樹.中職學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問題與對策[J]. 當代職業教育,2017(01).
[2] 盧敏月.新時期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發揮與培育[J]. 職業,2017(0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