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琴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能力成為新世紀高質量人才必備的技能。中學生作為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才,培養其創新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對創新能力的概念和特征進行簡單的闡述,重點研究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一些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去解決這些問題,為全面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素養和教師的專業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九年級物理;創新能力;發散思維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作為新時代的物理教師,必須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和途徑,訓練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
一、創新能力概念及對中學生的意義
創新能力是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
在當今世界,經濟競爭、社會競爭、科技競爭等等實質上都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創新是一個民族屹立不倒和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不竭的動力,是一個人不斷達到人生新高度的登山石。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由成長發展的需要和時代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無論是從個人生活需要的角度還是國家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講,創新能力都是中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物理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擁有創新精神和能力,良好的發散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學好物理的前提。
二、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一)改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強創新體驗
中學物理教學目標中實驗教學占據很大比重,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比較抽象化或者正常情況下人們所難以接觸到的事物。九年級學生的年齡大都在十四五歲左右,對于比較具體、直觀和形象的事物認知能力都很強,并且對于未知的事物總是極具好奇心。但是,目前物理實驗教學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不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的參與度很低就導致了教學效果的降低。
實驗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進來,眼睛觀察得再好都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實踐的學習效果好。比如說,將演示性實驗改為學生分組探究實驗或師生共同完成實驗,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實驗設計。探索性試驗的優點在于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拓寬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欲望。
例如,在研究內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觀察與思考”實驗改成學生自主探究實驗。通過簡單使用燒杯、冷水和熱水等實驗材料,讓學生自己根據教材提示參與從設計方案到實施方案整個實驗過程,在實踐的基礎上發現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特征,了解物體的內能。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實驗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培養創新意識
實驗是連接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橋梁,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是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養成科學的實驗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對于學生物理課程的學習具有指導性意義。
物理實驗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四種類型,即實驗驗證法,實驗特點在于先推理后論證;實驗歸納法,是由個別推及到一般的實驗研究方法;真實實驗與理想實驗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明確概念、認識規律;追溯機遇法,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洞察能力來發現一些特殊現象。
(三)構建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索心理,誘發創新欲望
中學物理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八年級學生初學物理時對于許多看起來十分神奇的實驗和知識有著濃厚的好奇心。但是到了九年級以后物理失去了新鮮感,再加上緊張的學習環境,很多學生都對物理課程產生了厭倦心理。
在這樣的教學形勢下為學生構建寬松的學習環境顯得尤為重要,一來教師可以獲得學生的好感,二來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構建寬松的學習環境并不難,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既能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又能獲得豐富的知識,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組織豐富的課內外科技活動,同時要講究活動內容是否豐富、形式是否新穎、方法是否靈活等等。
總之,初中物理教學不是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有各種學習技能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為將來物理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賢東.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4(5):18.
[2]孫艷平.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J].中國培訓,2015(12):15.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