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明
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青少年們也逐漸成為這些技術的主要體驗者和消費者,他們在虛擬世界里找到了知識、快樂和空間,但也有些迷失了自我,現實生活中的他們與虛擬空間的他們變成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如何在虛擬空間里接觸并引導他們是我們當代教育者的最緊迫的問題!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虛擬黨員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我和幾個晚輩聊天,他們平均年齡在13、14歲左右,屬于00后,討論到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大型客機“C919”客機即將首飛;還有我國的“一帶一路”經濟政策等等重大新聞有什么看法時,他們竟然你瞅我一眼,我看他一眼,相互一笑,竟蹦出一句“你的問題太土了和我們無關。”我一臉茫然,這不是電視新聞上經常播出的嗎?然后我繼續問“你知道我們黨和國家正在進行反腐倡廉和兩學一做嗎?”他們干脆和我拜拜手都跑了。
一、發現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人口統計數據,10- 20歲的人口大約1.738億)
1、為什么青少年根本不看新聞,也不關心國家大事,而更愿意關心“娛樂八卦”“朋友圈”等。
2、為什么年輕人有那么多“憤青”“腦殘粉”難道僅僅是無知沖動嗎?
3、為什么青少年眼中的領導干部大多都是“大腹翩翩”“一手拿公章,一手拿鈔票,推杯換盞”等等漫畫里的形象。他們更愿意相信漫畫里給的感覺,而不關心現實生活中的正面形象。
4、為什么青少年在學校里學習的思想政治課都成了擺設,孩子們根本就不上心呢!
二、分析問題
1、我們先在社會的發展方面來分析一下青少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產品日新月異,誘惑力直線飆升,導致多數孩子很少看電視、看書、看報紙,更不用說看新聞或者訪談之類的節目了,他們更喜歡通過網絡來了解世界,看自己喜歡的節目,比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自從有了智能手機,網絡的虛擬世界有了更高層次的吸引力,智能手機上的APP軟件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有聊天交友的如“微信”“QQ”“陌陌”,有直接送飯的如“餓了么”“美團”不用出門,甚至連床都不用下直接給你放到床前,還有各式各樣的打發時光的小游戲如“憤怒的小鳥”“消消樂”等,更有上檔次畫面精美的手游,吸引孩子們慷慨解囊購買裝備,還有更離譜的孩子直接觀看網絡直播,一擲千金為主播花錢送禮物等等。這些網絡軟件大多都是青少年寶寶們的最愛,其思維模式往往被虛擬化,而不愿意接受現實生活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而更容易被暴力、反動、陰暗、泄憤等不理智、情緒化的負能量誘惑感染。當然,我只是片面的例舉了一少部分反面事例,可能有點夸大其詞,還是有很多正面的事例,如大部分孩子通過虛擬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長了超前的知識,開拓了視野,結交了許多良師益友,對學習、生活、思維,以及世界觀、價值觀等都起了不可估量的幫助作用。
2、我們再從社會環境中來分析。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大幅度提高,青少年中不少家庭富裕的孩子,從小就含著金元寶長大,又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勁的疼愛,雖然達不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程度,但從小養成嬌生慣養的毛病,不愿吃苦受累,滿腦子“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可勁造”思想。如果你要和他們聊聊艱苦樸素的思想,他就會說:“你造嗎?這些我都懂,然并卵”。社會上的媒體和自媒體的過度娛樂化的引導,已侵占了青少年大部分的腦細胞,影響之深可想而知。
3、我們再從學校內教育制度來分析。現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教育方向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非常好的改變,但是政策方針是對的,而細節內容則是換瓶不換酒,還是以升學率、優秀率來考核老師和學校,也就助長了家長們以考高分為至尊,以上名校為榮耀的心態。可能有人會反問,我們教育體制里從小學到高中、大學始終都進行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還納入了考試科目,其發揮的巨大效應也是不可估量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從娃娃抓起,政治教育一直陪伴到大學畢業。我們不能否定校內政治教育的優點,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校內政治老師的思路完全是按照考試成績設定,沒有遠見和貼近實際應用,更沒有讓學生體驗到它的優越性,學生只是被強迫灌輸而已,滿了則溢,再灌則煩,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樣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問題學生,都會對社會上的負面現象在意識形態上形成落差,有的孩子則默認或者接受,有的孩子則選擇抗拒或者報復,這是很值得我們重視思考的隱患。所以說,我們不但要注重青少年們的政治引導,更應該關切青少年們的政治體驗和感受。
三、解決問題
我曾經看到中國商務部的一篇報道:愛少尼亞虛擬公民項目運營一周年(2015.12.08)。
近日,愛沙尼亞虛擬公民項目正式運營一周年,共接收來自119個國家7000多個注冊用戶,主要來自于芬蘭(1204)、俄羅斯(564)、烏克蘭(316)、意大利(262),美國(239),德國(205),拉脫維亞(201),英國(175),荷蘭(168)和瑞典(128)等國。這一數字是預測人數的3倍。
愛沙尼亞是全球第一個推行虛擬公民項目的國家。申請成為愛沙尼亞虛擬公民以后,即可使用網絡簽名在愛沙尼亞注冊公司、開展業務,而不必親自來到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總理羅伊瓦斯在虛擬公民項目運營一周年紀念日上表示,“該項目是一個創舉,它為世界上的任何人開拓了高效的數字化服務。感謝加入該項目的公民對我們的信任,愛沙尼亞將使你們的企業走向整個世界。”(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官網。文章來源:駐愛沙尼亞經商參處。2015- 12- 08)
虛擬公民是愛沙尼亞兩周年前開始的一項政策。目前愛沙尼亞正在努力推廣該政策,希望引更多的商人在這里做生意。利用虛擬國民的身份,可以得到一個愛沙尼亞的物理地址,獲得在歐盟做生意的機會,享受較低的運營成本,對于一些特殊行業來說,他們還可以享受到愛沙尼亞政府的低稅收政策。當然,這個身份權利范圍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讓“e”身份的公民獲得愛沙尼亞的國籍和護照,當然也不能享受愛沙尼亞政府的社會福利,選舉和被選舉權。不過到目前為止約有18000人領取了“e”身份,約有1400人已經在愛沙尼亞成立了公司。如今各國官員飛往愛沙尼亞,學習如何開創本國的“e”身份計劃。endprint
借用國外的成功經驗,我國可不可以在青少年人群中開展,中國共產黨虛擬黨員的計劃活動,利用數字網絡的強大吸引力,把青少年對網絡體驗的注意力吸引到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上來。在校園里孩子們渴望得到認可,但只有一個通道,就是成績優秀,可全班級乃至全校能有幾個呢!如果我們在青少年人群中,以平等的條件,一視同仁的態度,鼓勵孩子們以虛擬身份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個“e”身份黨員,并且按照入黨儀式宣誓加入,并建立數字物理檔案,給予認可。在他們獲得“e”身份黨員之后,我們在虛擬網絡中開展組織黨內生活,共同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了解國內社會現象和經濟趨勢,了解國際社會形勢變化,然后在現實生活中組織“e”黨員的青少年參加夏令營,并邀請孩子家長共同參與,鼓勵孩子們認識社會,也可通過活動樹立家長和孩子們的正確社會觀和價值觀。在夏令營活動中開展“假如我是一名黨員,我將如何為人民服務”、“我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黨員”等等,為題目勵志演講會和糖果茶話會,給“e”黨員和家長創造促膝長談、共同交流的學習機會[1]。如果這項以青少年為對象的“e”身份黨員計劃,真正運行起來,它將會產生對國家、對社會、對孩子本身起到不可估量的貢獻。
1、青少年們有了自己的“e”身份黨員后,他(她)有了自己人生政治目標和行為約束力,可能會盡量遠離或者徹底拋棄以前與自己現在“e”身份黨員不符的各種不良習慣、人群、事物,這更有助于他們的成長和學習,將來成為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2、“e”身份黨員計劃的運行不僅針對青少年,也會對孩子家長起到啟迪教育的效果,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并不只是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因為在活動中虛擬黨組織會鼓勵他們成為“e”身份黨員,與孩子們共同體驗自己的政治使命感和榮譽感,家長們的進步和對孩子們的認可,是點燃一堆學習欲望篝火的捷徑,是有利于當代,有利于未來的計劃。
3、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保持先進性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擁有“e”身份黨員的青少年,在這樣不斷學習和體驗中,他們成為正式中國共產黨黨員的概率會更大,思想更純粹,覺悟會更高。有這樣一群高素質的黨員加入,會使我們的黨領先于世界,我們的國家更繁榮,社會更穩定。當然,以上僅僅只是計劃和設想,具體細則和運行規則還要以后慢慢充實和完善。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少年強則中國強”。發展青少年的“e”身份黨員計劃,有利于國家,有利于民族,有利于中國共產黨永遠領導中華民族前進,從復興走向強盛。
參考文獻
[1] 徐傳來.青少年正向發展——青少年發展研究的新視角[J]. 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8(02):26-28+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