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專業的語言學科,內容廣泛,含義深刻,無疑體現了它作為基礎學科的重要性。談到語文素養,新課標指出,更要豐富的語言積累、培養語感、拓展思維,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提高學生的寫作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素養;探究方法;實施途徑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尤其是從學校、老師、學生三方面提高語文素養,作為教師,如何從自己的教學入手,從日常生活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實踐教學成果,總結經驗,形成本文案例。
一、長短課相結合,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長短課,是一種新的授課方式,是把傳統課程和新型課程相結合,時間有傳統的標準時間,也有十到二十分鐘不等,讓學習變得自由、隨性,不拘泥于時間、課型的限制。所以近來我們率先嘗試長短課的教學方式。
從今年開始,我校采取長短課相結合,利用早讀時間讓孩子們開始培養閱讀習慣,孩子們早上一來,就拿起自己喜歡的書目,開始徜徉在書海中,從7:40到8:10這半個小時,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讀書,閱讀環境井然有序,隨后的一個月,孩子們已經漸漸養成閱讀意識,孩子們徜徉在書海中,討論讀到的新知識、新故事,有說有笑,談論甚至爭論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真正讓讀書活動融入平常的生活學習中,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文學素材,了解世界不同文學的魅力,為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后各班開展“讀書漂流活動”,班班相傳,一個月交流一次,一個班一種文本故事書,一學期交流下來,相當于看了五六本書,既節省成本,分享資源,花一本書的錢看五六本書,又給整個年級的孩子創造了平等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真正做到互相學習,學以致用,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經典誦讀詩詞會,五月歡樂故事會”拓展語文素養的好途徑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詞更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組成部分,傳誦經典,唱響時代主旋律,這是文學給人類最大的財富。我校每年九月份的古詩詞賞析大會,通過經典誦讀的方式,讓孩子們表演古詩詞,孩子們邊表演邊誦讀,演繹著一首首經典的名篇佳作,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文化休養之中,增加了孩子們的文化底蘊。通過一個半月的準備,從選取題材,編排情節,用表演誦讀的方式演繹一個個經典的文學橋段。《三字經》《弟子規》等啟蒙經典被一年級的孩子演繹得栩栩如生,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表演身臨其境地感受經典的魅力,文化的源遠流長及傳承和延續。五月份的“歡樂故事會”,更是將小學語文閱讀與素養完美結合,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經典故事,被孩子們表演得栩栩如生,童話劇、課本劇、穿越劇,應有盡有,孩子們不但收獲了信心,而且收獲了友誼,獲得了寶貴的表演經驗。讓孩子們演繹一個個經典的橋段,熟背經典美文、唐詩宋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啟迪與人格培養的目的。
這邊《完璧歸趙》被六年級的學生演繹得栩栩如生,那邊《孔融讓梨》讓一年級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而三、四年級孩子們的《武松打虎》讓孩子捧腹大笑的同時,讓人們對英雄們更加心生敬畏。這些活動的舉辦與開展,凈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在其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撒下詩書的種子,使他們了解優秀的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產生一種寬容善良的人性美,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們的文學素養。
三、周記提升語文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解讀教材,更要鼓勵學生書寫日記,培養學生養成記錄日記的習慣,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在班主任例行工作中,布置周記寫作是一個了解學生思想、增進師生感情的很好媒介,把自己一周所見所感予以記錄,像觀察員一樣觀察了解記錄周圍的世界,用心做一名會觀察、會記錄的學生,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訓練了語言文字的表達,遣詞造句的能力,更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周記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溝通孩子們的心靈,掌握孩子們的思想活動。每周一記,記載的不只是校園生活,更是友誼和知識的結合,感情與心靈的交流,讓孩子們用文字記錄點滴的成長和校園生活,用美文記錄孩子們自己的生活。
四、用一顆愛心感染學生,讓他們在幸福中快樂成長
作為語文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和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孩子的心靈更需要老師的理解和支持,而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提高小學語文素養是一件漫長的工作,能力的培養,習慣的養成更需要老師孜孜教誨、不斷提高,這也是語文老師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和任務。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提高自身文學素養,打牢知識功底,徜徉在書海世界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熏陶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詩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4.
[2]趙景瑞.探索語文教學的真諦[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04.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