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三色”教育資源 建設“四有”語文課程
——江蘇省泗洪縣陳圩中學特色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江蘇省泗洪縣陳圩中學創辦于1964年,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洪澤湖畔,是一所農村初中。近年來,學校以“立足規范、突出質量、提升內涵”為辦學目標,追求精細、精致、精品化管理,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本著求內涵、重管理、樹品牌的思想,知難而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先后榮獲“江蘇省示范性初中”“江蘇省綠色學?!钡确Q號。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特長,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我們立足實際,以“三色”“四有”語文特色課程建設作為突破口,希望以此打造一支富有內涵、具有教育教學藝術的優秀語文教師隊伍,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1.地理資源。
我校地處洪澤湖畔,緊鄰楊毛嘴濕地保護區。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是取之不盡的語文資源。
2.歷史底蘊。
泗洪是全國19個抗日民主根據地之一,陳圩大王莊曾是新四軍四師師部所在地,被譽為“淮北的延安”。革命故事、革命傳統是獨具特色的語文資源。
初彭齡為官之前,族內無人出任省級以上官員。雍正年間,祖父初元方,歷任河南泌陽、靈寶、登封、夏邑,四川珙縣、內江、遂寧、富順、宜賓縣知縣[1]927,初元方兄初元美,字在中,號蘊亭,相繼任福建連城、邵武、長汀、南平縣知縣[1]924。其他同族無人做官。
3.心態優勢。
我校教師的學科起點較低,學生又多為留守兒童,基礎較弱,因而全校師生迫切希望改變這樣的狀況。這是我們開展特色課程建設的強勁動力。
兒童好奇心的發展是通過探索性的活動表現出來的,他們發現新奇東西時,總要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來進行探索嘗試的,有時甚至會拆卸、拼湊。③他們是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得到經驗,長進知識的。只有那些與幼兒的興趣相符的事物,他們才更有可能接受吸收。
IEEE14節點配電網因為有3條饋線,所以又稱為三饋線配電系統[9],系統基準容量為100 MVA,基準電壓23 kV,整個網絡總負荷為28.7+j7.75 MVA[10],其結構如圖3所示。
1.建設有情的語文課程。
陳圩自古以來就有耕讀傳統,古稀老人中,能夠識文斷字者不在少數。為此,我校以“國學經典”為主線,開展國學教育,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體驗母語之美。例如,自2011年以來,我們就要求語文教師利用閱讀課、課前5分鐘、大課間等時段,指導學生吟誦《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國學讀物。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力量選編相關的國學經典校本教材。我們還建成了國學文化演變體驗中心(含圖書室、閱覽室、電子書吧),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走進國學、融入經典、點亮人生。
一是綠色資源——鄉土語文。
本系統集多生命體征采集傳感技術、無線傳感技術、MCU、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遠程Web 監護平臺開發、包括生理數據的采集與傳輸、服務器搭建、數據庫的建立以及基于機器學習的數據建模與數據分析可視化的效果展示等組成,其中系統組成圖如圖4 所示。
我們以“大湖濕地,水韻泗洪”為主線,引導學生欣賞自然風光、領略民間文化,感受“水文化”的豐富博大,追尋鄉土文化的淳樸自然之情。為此,學校打造了綠色生態體驗館,讓學生從視覺上親近自然、從聽覺上臨近自然、從觸覺上貼近自然、從嗅覺上沉醉于自然、從味覺上回味自然。
二是紅色資源——勵志語文。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習質量的檢查者,教師能引導學生沿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使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能動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能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教師的作用,忽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不能只強調學生的作用,使學生陷入盲目探索狀態,學不到系統知識,要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新課程指出:堅持德育為先?!凹t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以“新四軍四師在陳圩”為主線,開發地方紅色課程資源,建成了紅色教育體驗中心,用現代科技再現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通過直觀立體的場景讓學生走進歷史、回味歷史,真實地感受中華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英雄氣概。通過這樣的參觀、研學與體驗活動,學生的愛國情懷得到了激發,語文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
我校積極創設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利用校園網、電子白板、觸摸屏等構建自主互動學習平臺,開發學科資源軟件,力求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高效。
我們以學生的感知、閱讀和體驗為核心,建立學科學習平臺,優化教育教學情境與資源,開發獨特的“三色”資源,創設主題鮮明的校本課程。
2.建設有用的語文課程。
“雙一流”建設強調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放在核心位置。高校教師要有國際化的學科視野,持續跟蹤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及研究熱點,確保專業知識儲備與國際前沿對接;要掌握先進的科學研究方法,創新研究方式,引領學科發展;要研究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結合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實現價值,不斷激發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參與行業變革的積極性和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將個人職業發展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行業特色型大學人才的行業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我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一般會在各個省會城市進行基層的選拔賽,在這樣的情況下,會使得會賽點出現分散的情況,每個賽點的參賽人數都不多,同時他們的實力也會不平均。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使得球隊的水平沒有辦法在聯賽當中得到切實的提高,受到選拔經費緊張等各種原因,也會在組織力度和宣傳力度上出現薄弱的情況下入了比賽的影響力。
我們秉承大語文觀,要求教師上活語文課,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讓學生出手有一筆好字、出口能妙語連珠;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近大湖,描摹風景人情,寫出“生活作文”。為此,我們成立了文學社團,讓學生在寫作、演講、誦讀、生態實踐等具體的活動中體驗生活、形成語文素養、夯實人生基礎。我們還建成了語文活動中心(包括書法欣賞資源中心、書法學習教室、文學社活動室、校園新聞中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資源中形成語文素養和能力,引導他們感受語文之美。
3.建設有趣的語文課程。
我們集中力量辦好每年的“兩會一節”,即國學經典誦讀會、綜合運動會和文化藝術節,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心情得到愉悅,健康成長,同時以豐富的學科氣象促使他們明白學習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4.建設有生命力的語文課程。
三是古色資源——經典語文。
我們探索出“問題引領、自主探究、分層教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與生命活力,讓他們從學會變得會學。
我們還通過校園廣播站、電視臺展示學生的青春風采。
教師層面,學校成立了青年語文教師活動中心,打造語文教師發展共同體,誠邀名師來校講學,以賽促練,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平臺;創新教研形式,定期舉辦語文教學展示、觀摩、研討活動,豐富教師的生命體驗,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附:語文課程資源結構示意圖

通過“三色”教材開發,促進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四有”語文建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構建“問題引領、自主探究、分層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傊覀兿Mㄟ^特色課程建設,優化教學環境,完善教學設施,提升學校形象,在區域內產生學科輻射效應。
經過近幾年的特色課程建設,我校師生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有多位師生曾獲得宿遷市課外閱讀比賽、泗洪縣“書香書韻閱讀比賽”一等獎;在泗洪縣教育局組織的“誦讀經典放飛夢想”中小學經典誦讀比賽中,我校學生也多次獲得團體一等獎。我校還先后承辦了片區內十余項教研活動,并接待了11所學校來校觀摩。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技藝得到了充分鍛煉和展示,他們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有一位同學,軍訓時總是說餓。他就想了個辦法,每天去買鴨脖,放在塑料袋里然后綁在腿上,用褲腿蓋上,準備在休息的時候吃。軍訓都要踢正步,那天他沒有把鴨脖綁好,踢正步時鴨脖甩了出去!教官正好在他前方,鴨脖直接就飛到了教官的身上,教官撿起鴨脖,一臉疑惑地說:“你小子還隨身攜帶暗器?”
(根據“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評選活動中江蘇省泗洪縣陳圩中學參評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