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靖 鮑仕鳳
皖南醫學院醫學院弋磯山醫院 241000
PICC護理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
蔡靖 鮑仕鳳
皖南醫學院醫學院弋磯山醫院 241000
目的:探究PICC針對性護理在腫瘤化療患者中應用效果,并總結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腫瘤化療并留置PICC患者80例,按數子法隨機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性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PICC并發癥總發生率(10.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X2 =4.0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的降低 PICC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PICC護理;針對性護理;腫瘤;化療
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即PICC,常用于惡性腫瘤化療以及長期靜脈營養的患者,減輕了患者每次輸液扎針的痛苦且保護了外周小靜脈[1]。但外周靜脈炎、導管堵塞、脫落、以及相關的感染等并發癥臨床報道時有發生,為此我科在總結、學習和借鑒前人的護理方法時提出針對性護理,并選擇40例患者給予臨床實驗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腫瘤化療并留置PICC患者80例,按數子法隨機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性19例,年齡31~71歲,平均年齡(51.5±5.5)歲,其中肺癌14例,胃癌13例,乳腺癌8例,其他5例。觀察組患者男22例,女性18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52.0±5.8)歲,其中肺癌13例,胃癌12例,乳腺癌8例,其他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類型及病情情況等其他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一般的護理常規。觀察組患者進行 PICC針對性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置管前準備:向患者介紹置管的目的、方法及意義,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時向患者講解置管中及后續的護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以及對應的護理措施,以消除患者一些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增強患者對導管的護理意識。(2)導管的護理:①沖封管:PICC輸注的液體一般具有高滲、高ph、強刺激性,極易導致堵管和血栓的發生,所以在化療期間輸注完液體后應給予 20ml生理鹽水脈沖式沖管,繼而給于 2ml 50U/ml的肝素鈉正壓封管。對于長期需要腸外營養支持的患者,在每次輸液結束之后要及時進行沖管,再后續用藥。②固定:根據患者置管的部位進行“U”形或“C”形固定,防治應患者肢體的活動導致管道的折疊,必要時使用導管固定器,防止患者因活動度大導致導管的異位或脫出。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敷料貼于穿刺處。③穿刺處護理: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情況,如置管脫出、穿刺點部位滲血等并發癥,并及時給予處理。同時主要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情況,對于出汗導致貼膜卷邊的要及時給予更換;對于周圍皮膚有紅腫、皮疹的要及時給予消毒、干燥收斂等對癥治療。④患肢護理:告誡患者盡量減少置管側肢體的劇烈運動,避免患側肢體提取重物等,防止導致導管的脫出或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指導患者在平時穿脫衣服時要注意避免將導管拽出,對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并給予及時的處理。(3)出院后護理:針對性的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發生PICC的相關并發癥,按時門診PICC導管室復診、護理,不適情況隨時復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PICC并發癥發生情況,并比較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來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PICC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PICC并發癥發生情況[n(%)]
PICC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將刺激性強或者理化性質特殊的藥物直接輸送到上腔靜脈等大血管,不僅能夠迅速稀釋藥物濃度、減輕患者不良反應,還減輕了患者痛苦和護士的工作量,被廣泛用于惡性腫瘤的化療治療。但外周靜脈炎、導管堵塞、脫落、以及相關的感染等并發癥臨床報道時有發生,且主要發生于患者化療出院后的修養期間[2]。因此如何提高PICC的護理質量,降低相關并發癥、尤其是出院后的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一直是我們探索的重點。為此我科在總結、學習和借鑒前人的護理方法的同時根據我科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護理,并進行了臨床隨機對癥實驗[3-4]。結果實施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其化療期間導管相關的并發癥發生率確實明顯少于實施一般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臨床報道的導管相關并發癥,我科給予全面的針對性護理。在PICC置管前就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其大致了解PICC導管的置入操作步驟和可能會出現的近期及遠期并發癥。化療住院期間又嚴格遵守PICC各項操作步驟,如妥善固定,嚴格執行沖管步驟和肝素鈉正壓封管,穿刺部位的護理等。同時利于這段住院化療時間向患者講解出院后如何活動患肢或避免哪些動作來預防導管的脫落、穿刺部位的滲血及其他相關并發癥。告知按時復診,護理PICC導管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出院后患者的導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也大大下降,可見針對性護理確實能有效的降低 PICC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1]孟云,錢玉蘭,陸勤美.個性化干預在腫瘤患者PICC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7B):2526-2527.
[2]王莉.腫瘤患者 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吉林醫學,2010,3(11):1564-1566.
[3]吳春麗.腫瘤化療患者 PICC導管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1942-1944.
[4]孫美娜.臨床護理路徑在癌癥化療患者 PICC護理中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6):276-277.
R473.5
A
1672-5018(2017)03-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