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強
摘要:小班化教學是分層復習得天獨厚的土壤,它既能關注每個個體的差異性,促進個性化教育,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施分層復習時,應依次對教學對象、復習目標、復習內容、復習方法、復習作業、復習檢測、復習評價等進行分層。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分層復習;模式〖KH*2/3〗分層復習是一種為適應學生個體差異而對復習課采取的教學策略,主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和非智力等因素進行分層,進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無疑小班教學是分層復習最好的土壤,由于班小學生少,教師更能充分顧及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有針對性、適用性的分層輔導。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在辦學之初便適應教育發展新趨勢開展小班化小學,得天獨厚的教學環境為筆者提供了對分層復習探索的機會,下面對分層復習做簡要探討。
一、小班化分層復習的必要性小班不僅是單純的學生人數相對于大班人數減少,而是更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和全方位素質的培養,其目標更符合教育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小班中進行分層復習,既能關注每個個體的差異性,促進個性化教育,又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能更好的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成績、非智力因素等都存在差異,而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顧兩頭、忘中間”的情形,容易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因此要對小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而復習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也要進行分層,只有分層,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情況,然后對癥下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能更好的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小班化教育和新課程理念皆提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內容的真正參與者,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復習課上,很多老師由于不放心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還是習慣性一言堂,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分層復習就是要將復習主角換為學生,采取各種方式,讓他們對知識進行吸收、歸納、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由于在分層復習過程中會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而層次與層次之間具有流動性,各層次的遞進轉變勢必會引起學生間的競爭,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響,在教師正確引導下,能使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提高學習主動性,展開良性競爭,進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體系。
二、實施分層復習的重要環節
1.教學對象分層 小班化背景下,對教學對象分層是實施分層復習的前提。教師在復習課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時不能單純按照考試成績來劃分,而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再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和其他教師評價進行參考。一般情況下,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差;第二層次,基礎知識掌握扎實,但分析能力較弱;第三層次,基礎知識熟練,運用能力強,但綜合能力不高。當然,學生所處層次并非一成不變,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及時跟進各層次學生的表現情況,適時進行合理調整。
2.復習目標分層 小班化背景下,制定復習目標是實施分層復習的基礎。針對不同層次制定的目標應該是彈性目標,其制定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教師應在把握課程標準和學情的前提下制定復習目標,如第一層次的復習目標可設計為:對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進行梳理記憶,構建知識體系;第二層次是復習目標是構建知識體系后,對考點進行整理并完成相應的習題;第三層次的復習目標是對知識進行橫向與縱向聯系,使該課或該專題內容系統化,進而完成綜合性習題。
3.復習內容分層 復習內容分層是小班化教學中實施分層復習的保障。在每節復習課上,層次不同,所要求掌握的內容也不同。第一層次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在課上一般要求他們將整理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并初步運用,當問題難以解決時先由第二層次的學生進行解答,教師作必要性補充;第二層次在課堂上的復習內容一般為熟練掌握知識點之后,在典型題中進行運用;第三層次的學生則是對知識網絡進行再度整合與完善,在綜合性習題中進行運用。
4.復習方法分層 復習方法分層,是小班化教學中實施分層復習的砝碼。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特點,要對他們的復習方法給予針對性引導。第一層次因學習能力較弱,可在班級內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活動,由教師安排或學生自行尋找一個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對自己的學科學習進行幫助,通過一幫一活動,增強第一層次同學的自信心;當然某些學生可能存在偏科的情形,教師可與對應學科教師協商,引導學生組成“互助搭檔”;第二層次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但做題容易出錯,可在這一層次的學生中大力開展錯題本的整理活動,使學生對易錯知識點進行更正,并再次夯實基礎知識點。第三層次首先應準備一個精題本,讓他們對每個知識板塊的精題進行整理,并對每個習題對應的考點進行拆解,這樣能增強他們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
5.復習作業分層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復習作業分層主要體現在作業量分層、作業難度分層及完成作業時間分層等三方面,教師必須對本班三十六個學生做到有教無類、心中有數,教師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ABC三層作業,還可設置不同的作業“套餐”供學生自主選擇、設計開放式作業、模擬法庭等形式來實現復習作業的有效分層。
6.復習檢測分層 復習檢測是分層復習的重要環節。檢測題應根據復習目標和復習內容的相關要求進行設計,要做到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層次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習題的多項功能。通常情況下,一份復習型檢測題應包括基礎題、發展題、綜合題和拓展題。基礎題以基礎知識為主,面向全體,夯實基礎,發展題以稍變式習題為主,綜合題以綜合情境出現,也可是開放性題目,以對學生知識和能力進行全面檢測,拓展題以提升式習題為主。第一層次要求準確完成基礎題后嘗試發展題,第二層次在完成基礎題和發展題后,沖擊綜合題;第三層次在完成基礎題、發展題、綜合題的基礎上,沖擊拓展延伸題。
7.復習評價分層 評價是分層復習中必不可少的最后一個環節。復習評價是對學生復習效果的評價,也是不同層次間遞進轉變的主要依據,因此,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應體現出差異性和個體性。如第一層次學生重在評價其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第二層次重在評價其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第三層次重在評價其知識體系的綜合運用和分析能力。對各層次評價一般以積極評價為主,旨在緩解學生復習壓力,樹立學習自信心,及時調整復習狀態,優化學習效果。
三、分層復習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對象分層不易界定 在對學生主體的分層上,存在難以準確劃分的難題。盡管綜合了學生各方面信息進行分層,但難免還是會有失偏頗,尤其是針對某些波動性較大的學生,有時會不由自主的帶上主觀色彩。加之學生對不同的復習內容掌握程度不一樣,層次之間有滾動性,又不能頻繁滾動,也給分層帶來影響。
2.目標缺乏可操作性 復習教學目標很好制定,但在操作時,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每節課有限的40分鐘,要完成的目標卻很多,加之種種現實因素的制約會使得在引導各層次達到具體目標時可能顧此失彼,若每個層次都顧及到,必然會嚴重影響復習進度,所以如何讓復習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必然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做出更合理的調整分配,不能模式化。
3.分層評價的標準不易確定 對學生的分層評價,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對同一層次里的不同學生也有不同評價標準,盡管標準不易確定,但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小班教育優勢,關注每個個體,在不同時間段選取不同層次的不同個體進行全面細致觀察,做出具體評價,不懈堅持,定能尋到一把評價尺。
總之,在小班化分層復習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只要堅持不懈,認真完善分層復習的各個環節,則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更好的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