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輝+陳衍琳
摘 要:情境教學是新課程教學的一大特色。實踐證明,情境教學對于學生要給予探索和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立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幼兒對數學探究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和神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發現問題,孩子就會擺脫數學苦旅的沙漠,奔向活動數學、生活數學,探索數學的綠洲。
關鍵詞:情境創設;生活化;有效性
“情境創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助于解決數學抽象度高與小學生思維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與小學數學教學的密切相關,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們的共識。然而,并非所有課堂創設的情境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中或多或少存在低效現象。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把握創設教學情境中“效”和“度”呢?我結合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習者理解和內化學習內容。創設情境必須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服務的目的;幫助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學“千的認識”時,根據農村實際引導學生數玉米粒,每人準備100粒,老師準備一個大的透明的瓶子,找10個同學將自己的玉米粒陸續倒入瓶子里,并且讓同學們幫忙記錄,100,200,300……9個100是900,10個100是一千,讓學生觀察一千粒玉米,感受一千的大小。通過學生自己數一數、加一加,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困難,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情境創設要真實、自然、力求生活化
盡量在課堂上創造真實情境,更容易接觸到學生的生活體驗,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先讓學生按要求設計一張數學手抄報藍圖。小小發明占整張報紙的1/2,學海拾貝占整張報紙的1/4,名人名言占整張紙的1/8。學生面面相覷,老師適時引導,學完今天這節課,你就能按要求畫出漂亮的手抄報了。課后孩子們用分數的知識,完美地交上了自己的作品。這種活動情境的介紹是真實自然的,在生活中被運用。學生在自由和寬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真正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情境,數學經驗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場制作既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更好地引導學生體會分數的意義。
三、合理選擇情境創設的方法
情境創設有多種。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教學目標、內容和實際情況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
1.故事化情境
根據不同的數學問題或創造性地改編不同的童話故事,引起學生學習數學問題的興趣,使學生能在故事情境中創造出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
在教學“認識平均分”時,根據教材情境圖,教師編寫有趣的森林聚會的熱鬧場景,通過幫熊貓分竹筍的活動引入平均分,進而利用平均分讓學生幫助小兔和小猴分蘿卜和桃子加以鞏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著手,讓學生從故事中體驗平均分的意義,突破教學的難點,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可見,故事的作用在于使問題更接近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生活化情境
數學知識起源于生活,只要我們關注日常生活,不難發現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許多鮮活的例子可為我們的教學所用。
教學“可能性的大小”時,教師讓學生代替某商店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設計大轉盤抽獎,共設三個獎項,一等獎電腦,二等獎書包,三等獎鉛筆。男生代替商家設計,女生代替消費者設計。不同的設計轉盤的作用是大不同的,然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發現了兩個不同的設計原因,解決問題提供的情況。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也是知識建構的經驗。
總而言之,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方法。教學實踐證明,創設“真誠”“開放”“真實”的數學課堂學習情境,不僅能給人新奇感,還能讓人感受到數學的美,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幫助學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毅力,它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成為靈性飛揚的磁場,使學生身心獲得和諧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羅潔,鄧玉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與開放,2009(7X).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