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庚敏
摘 要:興趣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專心致志地投入學習中,也只有這樣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其實所謂的“激趣”就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小學生正處在大腦思維的活躍期,他們的思維跳躍性很大,聯想力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因此,如何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究在語文教學中的“激趣”藝術。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趣”藝術;教學探究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有時會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拓寬教學思路,尋找趣味語文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一、合理利用教材,適當拓寬思路
小學語文教材中既有有趣的寓言故事、動人的美文欣賞,也有名家名篇、傳統詩詞,這些豐富的語文素材無疑為語文課堂增添了色彩。但是教師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語文教材中的素材,對于教材內容應該進行深入挖掘,變換一種思考方式,既要保留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深度,更要適當地拓展思路,讓語文教材內容盡力做到規整不死板,讓學生在接受語文教材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拓寬自己的思路。利用有限的教材,要拓展出更多有效有益的思考方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用自己的學習思路以及治學理念去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小學語文實質上是向小學生傳遞一種人文精神,讓他們在接觸系統語言體系的最初階段就能夠感受到漢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教材的文字中,在與老師的交談中感受到這種吸引力,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不受思維模式的禁錮,自由地汲取知識來不斷地滋養自己的心靈。
二、善于因材施教,注重引人入勝
學生的性格各異,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語言特征以及語文水平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在課堂上設置出能夠引人入勝的關鍵點,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發現自己的長處,積極地融入語文課堂當中來。例如在《登上地球之巔》的解讀過程當中,這種發散性思維比較強的閱讀文章,對于那些理解能力較強、比較敢想的學生,教師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進行闡述,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盡量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而對于那些語言表達能力稍差,并且比較膽怯的學生,教師則應該對其加以引導,以鼓勵為主,讓他們能夠開口表現自己。教師要多運用一些鼓勵式、啟發式的語言來讓學生找到自身的閃光點,這就是學生能夠自我代入的一種有效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了解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更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保證做到引學生入勝。
三、轉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主體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了,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充分做到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正式開始課堂教學之前,可以采用成語接龍、趣味聽寫等一系列有效方式來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內進行語文學習。教師始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大漫灌”的教學方式已經完全被時代所淘汰,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倦怠,而且還是教學質量低下的表現。另外,教師可以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對于學生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有效取舍,播放視頻短片,向學生展示圖片畫冊,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體現出了教師以生為本的教育治學理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反思自己,看到學生的優點,并且要做到始終以學生為主體。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盡量多的字詞,而是讓學生在適合學習的年齡學會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課程并且它是在為學生的語言功底打基礎。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指導,更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身上的內在潛能,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卞爽.從王崧舟詩意語文教學藝術視角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D].渤海大學,2015.
[2]康麗梅.小學語文激趣教學探究[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