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德賢
摘要: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人力資源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資源。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體系是否完善,管理是否得當,對企業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時,會產生選擇、錄用等方面的費用,即會產生人力資源成本。對人力資源成本進行控制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本文對人力資源成本進行分析,并對成本控制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人力資源成本的涵義
人力資源成本主要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勞動力接受培訓、教育等獲得的合理費用,而間接成本則是其他屬于員工的個人費用,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則包括這所有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目的是為了提升員工的個人價值,增強他們的個人能力,這所有的成本費用都需要進行合理的控制。人力資源一直是一個討論很多的話題,對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企業內部員工的向心力就會不足,與企業不在同一個步伐上,最終也不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來幫助企業謀得更好的發展。但是目前的很多企業,并沒有很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理念,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中的這一問題日漸突出,如果沒有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將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的對策
(一)合理裁員、精簡機構
企業的機構設置必須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來進行的合理設置,如果機構太過繁雜,并且諸多重復,則會大大加大人力資源成本,加重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長足發展。所以,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精簡機構,合理裁員,留下優秀的有價值的員工,同時在選拔人才時,不能沿用傳統的觀念,對學歷太過看重,而應該主要重視人才的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
在進行裁員時,設計好最科學的裁員方式,并針對留下來的員工進行合理的規劃,根據個人能力來進行機構的設置。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人才非常重要,尤其是優秀的人才,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所以,企業需要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體系,因人制宜的制定良好的員工培訓規劃。
(二)進行科學的績效評價,確定合理的工資水平
一個企業如果薪酬水平不合理,最終也是很難留下員工的,所以企業一定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對員工的工資待遇進行合理的規劃,讓員工能夠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重視,從而更有企業歸屬感,也更有激情去創造最大的價值。作為員工來說,雖然其在進入企業之初可能具備某一方面的優勢,但是時代在進步在發展。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如果員工不能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認識自身的不足并通過培訓進行自身的補充,很容易被淘汰。對員工進行培訓能夠促進員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個人品質的塑造。在對員工的管理中,為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要根據員工的表現缺點薪資,制定合適的薪資制度,以確保各員工之間公平競爭,進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培養人才,提升人力資本價值
企業應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斷提升人才的價值,只有人才價值達到最大化發揮,才能對人力資源成本進行合理控制。所以,為了更加合理的開發員工的最大價值,企業必須要采取更加合適的措施來對員工進行開發,對員工的開發有助于增加員工的忠誠度,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因此,企業對員工的開發過程中應對開發制度進行完善,并對員工進行多方面的培訓,首先對員工的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其次,對員工的心理素質和企業精神教育進行提升,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以更好的精神面貌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茖W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對于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企業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科學管理體系
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益,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企業要建立人力資源成本的科學管理體系,需要從人才規劃、人才開發、薪酬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籌劃。在員工培訓工作中做到規范化和高效率相結合,開展生產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以及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證制度,促進新員工培訓工作的良性發展。專業技術人員是企業的生命力,他們不同于一般的員工,不同員工的技術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的,因此,企業對于專業的技術人員的需求應更加重視,在對其進行多方面的培訓。
三、結論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人力管理體系,而如果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過大,會加大企業的負擔,阻礙企業的發展。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這種環境中謀得長足發展,必須在企業的方方面面下功夫,尤其是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上,更需要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根據企業的自身特點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科學的人才管理模式。通過有效的員工規劃來促成企業和員工的雙贏發展,而不是只顧企業的生產力而忽視員工個人價值的提升,要總結企業如此做法下員工喪失了歸屬感和企業責任感而最終選擇離開的教訓和經驗,要加大對員工培訓工作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楊河清、唐軍 . 企業經營者薪酬激勵機制研究[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5.
[2]杰弗里.梅洛 . 戰略人力資源管[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3]胡翔 . 走向現代績效考核[J].中國石化,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