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施
摘要:社團是現在中學、大學的標準建制,據統計,70%以上的在校生曾參加過一至兩個社團,而95%以上的在校學生參加過社團舉辦的各種活動。社團類型多種多樣,如興趣愛好類、科研學術類、創新創業類、公益服務類、文體類等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但絕大多數社團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流于形式,并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潛在課堂的功能?;诖?,本文針對如何打造精品社團并深入其中進行自我修煉進行研討。
關鍵詞:精品社團;自我修煉;能力培養
一、對學生社團的基礎調查
我在學校內發起了一次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體現的原因有如下幾點:70%的同學感覺社團中的工作不十分符合自己的性格,60%的同學認為社團活動的參與度不高,50%的同學認為自己在社團中沒有職務擔當,也沒有參與的機會,社團干部征詢意見還好,否則根本不知道社團有什么安排,40%的任職同學認為分工界限模糊,責任職權不十分明確,造成主動性不足,不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30%的同學也感覺社團存在問題,有的想法只是想想,有的付諸實際行動但收效不高,或者干脆認為和自己關系不大,都看別人怎么做,80%的同學認為在社團的表現不被認可,沒什么興趣。
在調查到什么因素會影響個人在社團中的發展時,給出的答案很多,但很真實,主要有以下六點:想法不被認可,沒有發展空間 ;自己能力有限 ;職位太低、限制水平發揮;感覺社團不會有太大發展空間;社團意義不大,與其浪費時間,還不如好好學習;感覺對將來的工作沒什么幫助,參加不參加兩可,表面應付,心里與社團漸行漸遠。
基于以上調查,我認為必須改變社團多而不精的現狀,建設精品社團,智慧社團,充分發揮社團傳遞知識、分享世界、給未來加分的基本功能,吸引同學重新回歸。
二、精品社團的理論支撐
奇克瑞林 (ChickeringA.W.1993)的學生發展理論,認為學術指導過程是幫助學生明確其定位方向的過程。發展型模式主張,學術指導重在引導學生而不是指揮學生,教育最關鍵在于師者、學者的自我認同,既要有科學的發展方向,又要有健康的成長。社團作為校園與社會之間的橋梁、課外教育的載體,理應發揮它提前社會化的功能,培養課外能力,學習管理情緒,處理人際關系,繼承文化并將文化應用到未來的實踐中去。
1999年由《萌芽》雜志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一起舉辦的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堪稱近代文壇的大事件。在還是應試教育的主導環境中,因大賽涌現出的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一大批青年作者,形成的影響至今無可估量,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獲獎者獲得高校的加分。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潛力是可以創造輝煌的,關鍵是要有一個發揮的平臺。對于學生來說,社團就是最好的平臺。這個平臺對于學生今后的生存與成長起到重要的制約或促進作用,這把雙刃劍必須要正確運用。
三、精品社團的實踐方案
俗話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社團往往被賦予許多許多的功能,諸如創造能力、溝通能力、思維能力、理財能力,示范能力等。其實說來說去,歸根結底都應該回歸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育才能力。要結合當代社會新的文化管理理論,利用信息飛速發展的科技技術,建立更具有實踐意義、時代特色的精品社團。
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思維習慣、不同的認知風格、不同的學術傾向的一群學生,出于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志向走進同一個社團,怎樣才能克服紙上談兵?學生們小時候都去過“比如世界”,那種角色體驗式的玩法讓人流連忘返,家長從中仿佛看到了孩子長大的樣子也很陶醉,雙贏;如再加上商家的財源滾滾就是三贏。基于此,精品社團建設可以類推進行以下實踐:
(一)專業融入,雙重導師
學校(學院)生活和文化結構緊密相關是第一課堂,社團教育應該與社會系統緊密聯系做好第二課堂。與此相聯系,這第二個導師群必須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能指導校企融合的課程、實訓、活動,把專業融入社團,起到扎實理論基礎、提升專業技能的作用。要結合學院特色,設置貼合實際的課程,推行教練式教學,依次遞進,協同培育人才。由于可能受限于學校(學院)的經費,可以先從募集學生家長開始,因為家長群中藏龍臥虎,我相信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大家的愿望是一致的。行業專家的引導會少走很多彎路,勝讀很多本書。
(二)興趣引導,模擬課堂
可以借助社會力量,征集各大單位淘汰的設備系統進行興趣引導??梢阅M銀行、模擬法庭、模擬網絡中心、模擬沙盤營銷、模擬炒股,模擬職業大師、崗位能手等等,把產、研、學、培徹底一體化,通過規范管理,嚴謹教學,提升實踐能力。
(三)分層培養,項目驅動
目前在一些高職??茖W校中,有訂單式培養、人才聯合培養等項目,在一些本科院校中有專項計劃等,非常務實,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育人,學生畢業后很快就能為企業的中堅力量,這其實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快速成才的路徑。在社團中,可以模擬創業、模擬項目,將創新靈感轉化為實踐成果,程序開發、電子設計、專業方案等如果指導得當,恰好是企業所需要的,或者直接為企業定制,將取得最大成功。
(四)統籌推進,競賽提升
利用網絡平臺,舉辦各種專業知識競賽、職業操作技能大賽、策劃設計大賽、專業創新大賽等,如金融知識大賽,點鈔珠算大賽、校園公益廣告大賽、商函賀卡設計大賽等,寓教于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促進學生精神、意識、能力的全面創新。以社團為最小單位,參加全國、世界大賽,于學生于院校是可以做到雙選雙贏的。
(五)差異化、多元化,共存共進
發揮每個人的興趣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每一個團員都能嶄露頭角,培育集體的靈感和創意,用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營造有競爭力的第二課堂,課內課外一體化,理論實踐一體化。
結束語:
總之,在精品社團里,學生學會付出與收獲,感受到失敗與成功,可以在筑牢技術根基之余受教育、得鍛煉、長才干、做貢獻,多輔多成。在精品社團里,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快速度過迷茫期、定位期,早日成長、早日成才。
參考文獻:
[1]黃玨群,龔立恒.全視閾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2(25).
[2]呂銘.高校學校學生組織管理模式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