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利
【摘 要】 區域經濟開發是對特定區域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綜合利用,在不損害環境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求得最大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本文分析的是不發達地區的經濟開發,主要從人的主體性出發,從資源所在地居民角度,評價區域經濟開發的效果。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加深對區域開發的研究,在區域經濟開發中要重視人的主體性作用,確保區域居民的主體利益不受損害。
【關鍵詞】 區域經濟開發 資源開發 主體性
一、引言
區域經濟開發是對特定區域的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綜合利用,在不損害環境和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求得最大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它是一種特殊的經濟社會活動,它著眼于特定的區域,發揮區域內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最佳整體效益。經濟開發是一項沒有終點的社會經濟活動,它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不發達地區,都存在著經濟開發的需要。而且,從現實來看,那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往往是欠開發或者開發不足的區域,它們在潛在資源充足的前提下,經濟發展依然落后,所以這些地區有著更強烈的經濟開發的需求。因此,本文討論的區域經濟開發主要指的是不發達地區的經濟開發。
二、區域經濟開發的主要形式
區域經濟開發指的是對特定區域的資源的開發,其中,資源是指“已經被人類認識,并能被有效利用以滿足人類生存需要的物質和要素”。根據開發資源的特征不同,本文將區域經濟開發分為對自然資源的開發,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三種形式,每種類型的資源開發對區域經濟的作用也不同。
(一)自然資源的開發
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能夠被人類開發利用,進而滿足其生產、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條件。按照能否再生的性質,可以將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自然資源和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兩大類;按照自然資源的地理特征,可以將自然資源分為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自然資源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開發和水資源開發等開發形式。
(二)旅游資源的開發
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類。旅游資源開發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把潛在的旅游資源改造成旅游吸引物,并促使旅游活動得以實現的技術、經濟活動。旅游資源開發,不僅僅是將旅游資源本身開發成對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吸引物,還需要為其提供滿足旅游活動需要的其他條件,比如,交通、住宿、飲食、休息、購物等。旅游資源開發不僅僅包括將旅游資源由潛在狀態向現實轉化,還包括提高旅游資源所在地的可進入性、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還有培訓人才完善旅游服務。
(三)人力資源的開發
人力資源指的是能夠推動某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是構成生產力的最主要資源。人力資源開發是指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培訓等活動,促進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展,使特定范圍的人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發掘、有效發展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形式就是對人的教育。通過教育,勞動者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生產效率也獲得明顯提升,對人力資源的投資轉變成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人力資本。很多研究表明,通過教育來開發人力資源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減少貧困、縮小區域間經濟差異的重要途徑。
三、基于人的主體性對區域經濟開發的評述
經濟開發是人類為追求發展進步的一項經濟活動,其行為主體是人。從意識到潛在資源的價值,到資源的開發過程,再到最后經過開發的資源進入市場開始盈利的整個過程,都體現著人的主體性。那么我們評價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時,自然要從人的主體性角度評述,這里以資源所在地居民的核心,分析了區域經濟開發對居民的影響。
(一)基于人的主體性評述區域經濟開發的必要性
前面我們分析區域經濟開發對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時,并不是沒有基于人的角度,因為所有的經濟活動、社會活動歸根到底都是人的活動,但是人對區域開發的評述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生態等層面,沒有基于自身,沒有更深入的探討區域開發對人的直接影響。從微觀層面上評價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時,我們要基于人的主體性進行評述,這樣做有什么必要性呢?
1. 區域經濟開發利益主體的復雜性。首先區域經濟開發的過程主要涉及三個利益主體,分別是政府、開發企業和資源所在地居民,這三方都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區域開發活動,形成了復雜的利益結構關系。而且,三個主體對開發區域的主要目的也有差異,企業追求的是利益,更重視區域經濟開發的經濟效益,但是當地居民一定更重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居民也越來越重視區域開發中人的主體性地位。持著以人為本和降低復雜性的想法,選擇從資源所在地居民的角度評述區域經濟開發。
2. 區域經濟開發目標的多樣性。參與區域經濟開發的主體不同,他們的目標也有不同,譬如前面所說的企業和居民,當他們的目標不同時,衡量區域經濟開發得失的標準就不同。針對同一個礦產資源的開發,企業重視利益,覺得可持續發展的這種模式獲利少,給予很低的評價,而周圍居民基于生態環境的考慮,可能認為開發的很好。為了避免這種不同的度量標準,我們這里只考慮資源所在地居民對區域開發的評述。
3. 確保區域經濟開發的正確方向。區域開發的目標是使區域經濟獲得長期發展,當地居民在區域經濟開發的過程中,一定比任何人都更重視自己的生活環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而不是一味的野蠻開發,破壞生態。所以,當地人對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作出的評述往往更真實,以更強烈的家園責任感保證區域經濟開發的長久發展。
基于以上三點,認為基于人的主體性對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進行評價是有必要的。
(二)資源所在地居民對區域經濟開發的評述endprint
對于區域經濟開發,資源所在地居民自然以自己為中心,考慮區域經濟開發對自己的影響,從而來判斷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區域經濟開發影響了資源所在地居民的以下幾個方面:
1.就業。區域經濟開發過程中,經常需要很多勞動力,除了資源開發項目直接需要的勞動力,還會帶動周圍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對于當地居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可以改變自己貧窮的生活狀況,獲得更多發展。
2.居住環境。區域經濟開發意味著對不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改造,只有改變落后的基礎設施發展現狀,才能在潛在資源開發出來之后,使市場更易獲得。當然,基礎設施的完善改變了所在地居民的生活,使更方便、快捷。
3.生態環境。區域經濟開發是在具體的區域環境中進行資源的開發、配置和利用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可避免的影響資源所在地居民的生態環境。在現實中,不合理的區域經濟開發使得生態環境破壞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對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如山西省,它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是在資源開發的過程,忽視環境對人的重要性,造成省內很多資源城市的嚴重污染,降低了當地居民生活的環境質量。
4.人的能力發展。區域經濟開發不僅僅是對自然資源、旅游資源的開發,還包括人力資源的開發。資源開發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外地人才的流入,從而為區域注入新活力,進而間接帶動當地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當地居民勞動力素質技能的提高。此外,若是以發展教育為手段,直接對當地人力資源進行開發的話,就更能大幅度提高當地居民的素質能力。
簡言之,區域經濟開發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居住環境、生態環境以及人的能力發展。所以我們在對區域經濟開發得失進行評述時,要考慮的就是區域開發過程在這幾個方面對居民的影響程度。
四、小結
從宏觀角度來看,區域經濟開發能帶來大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也會給環境和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本文從微觀層面,基于人的主體性,對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進行評述,以資源所在地居民為主體,從區域開發對當地就業、居住環境、生態環境、人的能力發展等方面來衡量區域經濟開發的得失。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加強區域開發中對人的主體性的重視,避免開發過程中人的主體性缺失。
【參考文獻】
[1] 王文長.區域經濟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 張敦富.區域經濟開發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