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慶



摘要:教師職業倦怠是當前教育界乃至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中小學班主任面臨的職業倦怠問題更加突出。為了了解珠海主城區班主任工作狀況,尋求解決方法,區德育管理部門向珠海主城區中小學校班主任展開了調查。主要調查班主任工作量、管理時間、職業態度及工作壓力來源等方面的內容,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了解到班主任工作量嚴重超負荷、工作壓力大、工作難度大、缺乏專業引領等問題,針對調查反饋,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從而解決班主任不斷蔓延的職業倦怠問題,以達到提高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目的。
關鍵詞:職業倦怠 班主任 專業引領 評價機制 激勵機制
教師職業倦怠是當前教育界乃至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據中華教育改進社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教育改進報告》稱:2015年教師的職業倦怠不斷蔓延。職業倦怠通常在工作上表現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在情緒上常常表現為焦躁不安、緊張、萎靡不振,效能降低,猜疑、自責,甚至以一種冷漠疏遠的感情對待。相對于整個教師隊伍而言,中小學班主任面臨的職業倦怠問題更加突出,以珠海市主城區——香洲區為例,每當夏季放假前或是秋季開學前,許多老師提出各種理由不當班主任,工作安排不下去,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秩序,令校長們焦頭爛額。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可是,如果在班主任群體中職業倦怠問題越來越嚴重或者越來越多的教師不愿當班主任,那么又談何育人呢?為了了解班主任工作狀況,尋求解決方法,區德育管理部門向珠海主城區中小學校班主任展開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截止到2016年9月1日,珠海市主城區共有79所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共計2564個班級。本次調查對象是這79所公民辦中小學校的班主任,發放調查表2205張,回收1952張,回收率88.5%,全區76%的班主任參與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教師狀況為:
1.性別:男性占25.8%,女性占74.2%;
2.小學教師占61.4%,初中老師占38.6%;
3.年齡和年齡段分布:小學班主任中,20-40歲的占81.4%,中學占86.7%,小學骨干班主任工作1-10年的占23%,11-20年的占68%;而初中骨干班主任工作年限相對較短,1-10年的占85%,11-20年的只占14%(見圖一)。
(二)調查的主要內容
主要調查內容為班主任工作量、管理內容及時間、職業態度及工作壓力來源等。
(三)調查工具及統計方法
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運用傳統紙質問卷形式將調查表發放給班主任,學校回收表格并上交,德育部門整理資料并統計分析數據等。
二、調查結果
(一)班主任工作內容
班主任教師不僅要進行教學、教研方面的工作,還要進行班級的組織管理及學生心、智、體等方面的教育,更要與科任教師積極溝通,了解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情況,與學校、家長和社區保持良好溝通,工作任務繁重,要求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對應的學校管理部門有教導處、德育處、學生處、團委或大隊部、辦公室,對級組長、德育副校長、校長負責,承擔運動會、藝術節、班會課、社會實踐、班級文化建設、德育類評比等等,還要負責聯系和接待家長、班級管理資料整理、特殊學生教育等。
(二)周工作量
周課時包括任教學時、班會課、自習課、第二課堂、體育大課間,以及科任老師外出學習或生病而臨時的代課課時等。以公辦初中學校為例,通常班主任其學科周課時12節,再加上班會課1節、自習1節、早讀4節、午讀2節、培優補差2節,可以明確計算的周課時量達到了22節。小學和民辦中小學的班主任周課時量要高于22節。
(三)班主任管理內容及時間段
以初中班主任為例,早上7時開始督促學生按時到班早讀,8時為學生分餐;上午10時左右與學生一起出操。中午12時值周管理午餐秩序,然后組織學生午休或自習、午讀。17時左右組織學生打算衛生及靜校,接著是培優補差或找學生談心。期間任意時間段還要處理學生突發事件,家長與教師電話溝通孩子情況;與科任教師溝通、協調、處理班級事務或學生教育等。一般到晚上18、19時才拖著疲倦的身子離開學校,在校時間長達十到十一個小時。
(四)職業態度
小學教師對當班主任的職業態度選擇是:非常樂意的占25%,不樂意的占12%,迫于無奈的占52%,無所謂的占11%。而中學教師不樂意和迫于無奈的選擇比例高達80%,高出小學14個百分點,而非常樂意的低于小學17個百分點,具體是:非常樂意的占8%;不樂意的占31%;迫于無奈的占49%;無所謂的占12%(見圖二)。
1.任職原因
當問及為什么當班主任的時候,教師們回答了常見的以下原因:
(1)有利于教學工作;(2)利于與家長溝通;(3)評職評優要有班主任年限;(4)學校管理制度中要求教師必須服從組織安排;(5)剛工作,沒辦法;(6)“欺負”老實人;(7)其他。
2.逃避方式
調查結果表示:大多數老師并非自愿主動當班主任。問卷反映,老師們總結出以下“逃避班主任工作之葵花寶典”:
(1)懷孕、保胎、哺乳期;(2)生病、住院、康復期;(3)孩子、老人、家庭難;(4)不管、不顧、帶出亂班;(5)吵級長、鬧校長、撕破臉皮求安靜;(6)其他。
三、調查結果討論
(一)工作量嚴重超負荷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的一半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仍以公辦初中語數外學科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情況為例,按其標準課時計算,他們應計入的工作量是18節,但調查統計的結果表明,大多數班主任可明確計算的周課時量達到22節,已超出《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應計入的工作量的22%(注:國家教育部對中小學教師周工作量未作明確規定,唯一可循的省級政府部門紅頭文件是上海市教委1995年發布的《關于調整本市中小學教師周任課時數標準(試行)的通知》)。實際上,若將班主任工作中難以明確計算的工作量如花在與學生談話、與科任教師和家長聯系等時間也計算進來,則班主任的實際周工作量遠超過這一比例。(見表一)
(二)工作壓力大
一是來自于各管理層面給班級管理的繁雜瑣事多,每天要應付諸如早餐、晨讀、大課間管理、包干區、安全教育、發送通知作業試卷、放學靜校等事務,還不間斷地有值周、升國旗、統計各類信息、報考、開班會、布置考場、最美課室評比、家長會、約見家長等事務,處理校訊通、QQ群、班級微信群,科技節、少兒花會、童謠傳唱、經典誦讀、藝體節、讀書節及體育大課間比賽、社會實踐等各種活動的組織與籌劃等非教學工作,占據了班主任的大量時間;二是安全壓力特別大,每到體育課、課間、校外活動等時間班主任都繃緊著神經,很多正常的活動也不敢開展,怕出安全問題。家長對發生在校園內外的學生意外事故不分青紅皂白的追究成為最令教師們頭痛的事情。一旦家長開始“念咒”,教師和校長都會同時受到懲罰。安全的緊箍咒對教師和校長日常行為的影響之大是外人無法體會的。它讓教師時刻警惕自己是否會因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而受到懲罰,使得“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成為一種奢望。
(三)工作難度大
以初中為例,由于學生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嚴重,加上學習壓力大,很多學生出現厭學、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方法不好等等,致使學生出現早戀、與社會不良人員接觸并出現打架斗毆、勒索等不良行為,加大了對學生教育工作的難度。很多家長缺少教育方法,有些家長很少關心子女學習,甚至根本不管、不配合,孩子出了問題不反思,只是一味指責老師,給教育帶來了很大難度。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責任人,是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幾頭受氣而無處傾訴。學生的權益受到關注,而老師的嚴教與嚴管的權益受到限制,使班主任工作力不從心。例如,2014年網上熱搜的一則新聞,珠海主城區某中學一名輕微自閉癥初一學生阿文(化名)因有涉及性、殺人的語言或行為,擾亂課堂行為和威脅性語言等問題被家長集體投訴。某日該生因要求調整座位,與老師、保安、警察等發生爭執,一度在混亂中揪住班主任老師的頭發,后被制止。事件在網上爆出后,面對強勢的家長,起哄的媒體,班主任工作難度特別大,寢食難安,神情恍惚,曾一度提出不當班主任。
(四)缺乏專業引領
在義務教育階段,管理難度不亞于教學難度。但珠海主城區卻沒有專門的德育研究會或德育教研員對班級管理進行業務引領,班主任開展工作僅靠個人的觀察、模仿或自身的經驗積累以及學校德育管理部門的工作安排。
(五)評價機制不健全
所謂評價不是指學校層面的優秀班、文明班的評價,而是在評優表模、職稱評定聘任等方面對班主任沒有明確的傾斜,使得班主任的勞動無處認可。許多老師在30多歲評上了高級職稱之后,就向學校提出不當班主任,不再有所追求,這也是一種職業倦怠。
(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主城區小學班主任津貼300元/月,中學班主任津貼350元/月。班主任所付出的勞動與津貼不成比例,津貼只占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最多的不超過4%,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許多班主任反映,現在每月的津貼,還不夠經常需要早到校、晚回家的打車錢。而學校也無能力給予相應的補貼。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調查得知,當前珠海主城區中小學校班主任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偏低或嚴重缺乏,所表現的職業倦怠問題嚴重。
針對以上調查反饋,為了解決班主任不斷蔓延的職業倦怠問題,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有以下建議:
(一)將班主任工作計入工作量
積極落實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文件精神,一是盡可能讓班主任教師按任課教師標準工作量的一半任教;二是對任教達到標準課時量的班主任,其班主任工作量按標準課時量的一半以超課時補貼發放津貼,以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分配原則。
(二)落實績效工資制
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教師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是教師履行法定職責的情況,以及完成學校規定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的實績,包括師德和教育教學、從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實績。教育行政部門應盡早落實績效工資制,消除干多干少一個樣、教師職業倦怠等突出問題。教師績效考核避免“唯效率”傾向,必須建立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職業特點的教師績效考核制度,為績效工資分配更好地體現教師的實績和貢獻、更好地發揮激勵功能提供制度保障,使績效考核在微觀上發揮對教師的激勵導向作用。
(三)明確班級管理的安全責任
社會給學校、班主任教師的安全責任壓力實在太大,但凡學校出一點點事,各種輿論鋪天蓋地而來,甚至教師個人安全受到威脅,弄得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個個自保,嚴重束縛了班主任手腳,所以不敢大膽管理,不敢開展各種有益活動,怕出安全事故。安全枷鎖對教書育人很不利,對學生全面發展更不利。政府可推動制定“學校安全管理法”,以法律形式明確學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責任范圍,讓班主任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管理學生中去。
(四)采取多種方式減輕工作壓力
一是逐步實行“小班制”教學。班額人數太大,面對學生的教育問題很多,教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度有限,建議縮小班額。二是取消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評估檢查。不要讓學校成為地方政府節省管理成本的幫手,更不要把那些教師不擅長的社會事務強加給他們做,或者讓教師做和教育教學毫無關系的事情,把班主任從繁雜的瑣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班級管理,真正讓班主任能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這樣才能有效的減輕班主任工作壓力。三是設置“雙班主任制”。可在小學推行“‘2+2+2班級管理模式”,一個班級配備兩位班主任,兩位家長+兩位學生參與,共同承擔班級管理責任,實現“兩個人的智慧大于一個人的智慧”教育管理目標,共享班主任工作津貼,將“全員德育,家校合作,學生自主管理”的理念進行全面推廣,讓每一位教師都是德育教育的踐行者,每一學科都貫穿德育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全員育人。
(五)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
從2004年始到2016年十多年來,香洲區主城區小學班主任津貼300元/月,中學班主任津貼350元/月。工資已成倍增加,班主任津貼10年基本不變。“當了班主任,又當老師,又教課,應該發放更多的班主任津貼,以及超時課的補助,要在績效工資中給予體現。”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由中國教育學會與新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新教育實驗“締造完美教室”敘事討論會上強調將提高中小學班主任工資待遇。建議參照北京市中小學班主任津貼制900元/月或更高的標準。
(六)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制度
教育部制定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但作為一個寵大的承擔了全面育人的重要群體,卻沒有《中小學班主任專業標準》,只有一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建議教育行政部門一是制定《中小學班主任專業標準(試行)》,引領班主任專業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二是建立班主任專業榮譽制度,評選“20年、30年榮譽班主任”、省市區級名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及主持人,給班主任提供專業發展的平臺和空間。三是制定《班主任工作管理條例》,包括《班主任任職條件和任免程序》《班主任工作考評》等方面,以此規范選拔、任免、評價等學校班主任管理工作。
(七)建立健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一是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教師心理問題的教育和培訓,組織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繼續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繼續教育培訓內容,以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常識和理論水平。二是各校建立教師心理疏導機制,完善人員配置,開展團體和個體的心理咨詢;外聘心理專家做心理輔導,對問題班主任跟蹤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
(八)建立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培訓體系
參照珠海周邊地區比如深圳市、廣州市等地的做法,一是在教科研部門設置專業的德育教研員崗位,賦于引領班主任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職能,從而引導班主任提升面向全體學生的育人水平和班級管理能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培訓制度和專業化建設培訓體系,定期定量對班主任進行全員化培訓(如將班主任培訓學時列入必修學時),從而促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
(九)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出合理的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一是開辟班主任專業職稱晉升機制,和學科教學一樣享有職稱晉級、特級班主任認定等資格。職業有生涯,成長有階梯,讓班主任在管理崗位也能得到行政部門及社會的認可。二是要求教師每晉升一級專業技術崗位級別時,應當具備2-3年的班主任工作年限,才有資格申報高一級崗位級別。三是對長期堅持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在評優評先、職稱評聘等方面要有明顯傾斜。這樣不至于年輕教師過早撂桃子,也不至于校長找不到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
參考文獻:
[1]程其云.中小學教師壓力的來源分析與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07).
[2]初立慧.教師壓力的緩解對策和建議[J].教育研究,2010,(11).
[3]李海燕.中學班主任缺位現象的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5.
[4]陸源.班主任心理健康問題歸因分析與維護對策[J].科教導刊,2011,(07).
[5]李燕燕,李奕華.積極心理學理論在中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03).
[6]葛明榮,王曉靜.中小學班主任幸福感調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