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輝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初中語文作文訓練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立體化的訓練意味著寫作需要從多方面著手,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寫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等,這些都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多方面訓練,才能夠提高語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作文;立體化訓練
一、“以讀促寫”作文教學法提出及實施的原因分析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談到語文素養形成和作文教學的積累時,主張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積累知識,積累語言,積累材料,積累思想。尤其是要注意引導高年級的學生進行思想的積累。而學生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形成主要依托的就是大量的讀寫實踐。在實際教學中,盡管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兢兢業業,為講解課本知識不厭其煩,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離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語文教師感到工作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學生精疲力竭,語文學習索然無味。反省多年的讀寫教學,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
客觀因素。學生在小學就缺乏廣泛的閱讀與明確、系統的作文指導,底子薄,知識面狹窄,基礎知識較差,各種語文基本能力還不夠,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連最基本的讀物都沒有,更不用說完成課標要求的閱讀量和名著閱讀了。
從學校方面來說,沒有開放的圖書室、閱覽室,導致學生視野狹窄,知識貧乏,學生猶如坐井觀天,從語文教材上所學到的知識只有巴掌大的一片天。
從家庭方面來說,很多家長尤其是鄉村的學生家長,想當然地認為課外書是“閑書”,不但不給孩子購買閱讀書籍,甚至限制學生閱讀課外書。
主觀因素。很多教師只滿足于完成大綱要求的課堂任務,一本語文教材占滿了學生一學期所有的語文課堂,教師僅僅依靠幾十篇課文傳授知識,講解讀寫技法,學生缺乏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讀寫水平都難以提高,更談不上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了。而在作文教學上,隨意、盲目、散漫已成為大多數教師的通病。兩周一次作文課,教師連兩課時的具體訓練目標都不明確,更不用說使每次作文訓練內容都互相銜接,環環相扣,呈現出作文訓練內容的層次性、遞進性、序列性了。不少語文教師由于對整個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缺乏整體的掌控,對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的訓練目標都不明確,不具體,因而一到作文課就愁眉苦臉。為了應付兩節作文課,只好臨時抱佛腳,要么隨便找個題目,說說寫作注意事項就讓學生開始作文,要么按部就班跟著課本上的單元作文訓練走,不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變通,作文教學完全處于茫然、混沌狀態。在實際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讀寫分離,教師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以讀促寫。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作文培養只能是事倍功半。可以說很多學校的作文教學面臨的是沉重,是無奈,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更辛苦。因此,改進作文教法,“少教多學,以讀促寫”,對于實現新課標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一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以讀促寫”作文教學法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課外閱讀課操作模式,指導學生逐步學
會閱讀各種體裁的文章,養成自主、獨立閱讀的習慣。在大量的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開闊視野,提高語文素養,為寫作打下語言、材料、知識、思想積累的基礎,并在做讀書筆記的學習實踐中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研究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作文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撰寫有利于學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具體可行的作文導學案
強調突出教師初中作文教學的大目標意識和宏觀意識,改變作文教學盲目、隨意、散漫的現狀,讓學生在有序的作文訓練中提高表達能力。
1.初中階段總目標: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進行小練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寫通順的記敘文,學會寫簡單的說明文與議論文。
2.各級達成的階段目標:初一,側重于指導學生學習記敘文的寫作,做到中心集中、明確,材料恰當、充實,結構清晰、完整,語言表達流暢;初二,側重于提高記敘文寫作水平,指導學生在練習、修改、批注的過程中,做到主題的集中、深刻,材料詳略得當,有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學習表達的技巧和方法,語言力求有文采,同時結合閱讀教學學習簡單說明文的寫作;初三,注意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做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力爭讓大多數學生的作文都達到一類卷的水平,甚至是滿分作文的水平,同時結合閱讀教學學習簡單議論文的寫作。
三、“以讀促寫”作文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及成效
從學生學習實際來看,無論讀寫知識的儲備、讀寫習慣的養成、讀寫意識的形成,還是讀寫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下面是具體的做法。首先開好閱讀課,讓學生在學好課文的同時,利用閱讀課和閑暇時間,不斷擴大課外閱讀量。為了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每周安排一節課外閱讀課(本節課讀短小精悍的文章,做讀書筆記;假期閱讀課標要求閱讀的名著),并設計出各級表格式讀書筆記,讓學生的閱讀有章可循。當學生形成獨立的閱讀習慣,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以后,逐步放開,讓學生自由閱讀,自由書寫讀書心得。初一年級的表格式讀書筆記的設計,涉及語言積累、主要內容的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領會和閱讀小隨筆四個板塊,與作文訓練序列相結合,側重于讓學生把握閱讀文章的思想內容,讓學生樹立“文以意為先”的意識,注意作文應注重抒寫真情實感,做到以真情打動人、感染人;初二、初三年級的表格式讀書筆記,涉及語言積累、主要內容的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領會、文章寫作手法的認識和閱讀小隨筆五個板塊,在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進行訓練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現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
在靈活多樣的作文課上,學生在閱讀自己的優秀作文、講評和被講評作文的過程中,既產生了成就感,激發了作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文章欣賞能力,樹立了自我表達、自我釋放的自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讀促寫”作文教學法已成為我校的語文教學的特色,課外閱讀已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一種學習方式。隨著新課改的發展,作文訓練會朝著鋼架立體的方向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崔紅利.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 2015(11):00015-00015.
[2]吳振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 2015(01):177-178.
[3]李凌嵐.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 2015(09):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