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韓國梁
高原特色產品助脫貧
文/圖 韓國梁

“大家要把藏雞、藏豬養殖做起來,并在養蜂專家的指導下提高蜂蜜的產量,今年只要我們把這三個產業做好,增收肯定不是問題。”這幾天,甘孜州巴塘縣中心絨鄉黨委書記高榮特別忙,每天都奔波在各村鼓勵群眾發展特色產業。
現在,甘孜州巴塘全縣正積極打造“五彩藏鄉,豐美巴塘”系列特色農產品,不僅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還讓高原特產走出大山,翩翩起舞。
藏區高原物產豐富,盛產藏雞、藏豬、蜂蜜、蕎麥面等特色農產品,深受平原地區城市居民喜愛,但受交通運輸、銷售渠道、深加工等問題影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常常處于“深在高原難下雪山”的境地。
2015年,寧偉帶著一腔熱情到巴塘創業,注冊了巴塘族跡農副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專門收購加工高原特色農產品。
“創業時,我們很看好這個產業,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寧偉說,那時公司運營就像打游擊,沒有方向,技術落后,有一單做一單,也想拓展發展方向,但是受技術、資金、渠道等因素制約,一年下來只能維持公司的基本運營。
但就在發展裹足不前時,成都市雙流區與巴塘縣準備培育本土農業企業的消息,讓寧偉看到了希望。
2016年9月,一場特殊的“海選”在巴塘進行。
憑借著扎實的基礎和良好的信譽,巴塘大鵬農業公司和族跡公司被選中,加速打造“五彩藏鄉”巴塘特色農產品品牌。
“本以為選中后只會享受一些政策優惠和補貼,然而我們卻得到了比政策優惠和補貼更為重要的幫助。”說到與雙流的合作,寧偉有些激動,“同年10月,我們與巴塘大鵬公司來到雙流,圍繞巴塘特色農產品開發生產與雙流區商務局的相關負責人和成都知名電商企業海匯天佑公司進行探討研究。”
幾番思想碰撞溝通后,合作雛形開始顯現。由成都海匯天佑公司作為孵化平臺,孵化巴塘大鵬公司和族跡公司,重點幫助巴塘兩家本土企業解決品牌、營銷、產品深加工、質量認證體系等難題。
“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寧偉說,這徹底解決了企業面臨的困境,巴塘特色農產品將走出高原。而且,雙流創業中心還為巴塘兩家公司免費提供辦公場所,方便其在雙流設立銷售網點,拓展市場。
孵化平臺成立了,品牌難題也迎刃而解,“五彩藏鄉,豐美巴塘”品牌成功注冊,質量認證相關工作也在順利推進,系列產品上線京東、淘寶的相關環節也一一打通。
這一年,族跡公司依托互聯網平臺,營銷包裝巴塘特色農產品,讓更多的群眾增收。據統計,“五彩藏鄉,豐美巴塘”系列特色農產品較2015年銷售額翻了3倍,直接帶動幫扶巴塘群眾82戶302人,其中貧困戶41戶,平均每戶增收360余元,4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巴塘縣黨巴鄉黨巴村是貧困村,85戶村民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22戶121人,村里沒有什么支柱產業,2015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

雙流在機關食堂設置巴塘特色農產品展銷專柜
沒有產業,怎么發展?如何脫貧?
“每年就是種點玉米什么的,也沒有其它收入。”貧困戶扎西說,他們也想增加收入,但是地里種不出其它的農作物,只能眼巴巴地過苦日子。
盼望發展,渴望脫離貧困成了黨巴村村民們的夢想。
轉機發生在2016年初,雙流援藏干部李修忠了解到黨巴村的實際情況后,主動到黨巴村就土質、氣候等問題進行了勘察,發現土質很適合種雪菊。
不謀而合,寧偉的族跡公司正準備包裝推出高原雪菊產品,但苦于沒有貨源,這個產品的構想一直停留在規劃層面。
在雙流援藏指揮部的牽線搭橋下,黨巴村成立了“巴塘縣德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與族跡公司合作發展雪菊種植產業。
“我們公司負責向群眾提供雪菊種子和種植技術,待成熟后由群眾采摘晾干,再按200元/斤的價格進行回收,回收后再進行揀選、包裝、后期加工,按照500元—800元一斤不等的價格銷往內地。”寧偉說,這種操作模式大大激發了黨巴村群眾種植雪菊的熱情。
“這個產業投入小,不影響群眾的其它生產,而且收益可觀。”黨巴鄉鄉長次仁志瑪說,經過動員,許多群眾都參與進來。
一粒粒雪菊種子就這樣在黨巴村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出了一片片金黃的小花,成為黨巴村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016年,黨巴村共種植雪菊11畝,畝產200斤,實現種植收入20余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500元,集體經濟收入3萬余元。這一年,黨巴村1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市場對雪菊的需求量很大,下一步,還將擴大雪菊種植面積,讓巴塘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帶動大家脫貧致富。”對于未來發展,寧偉充滿了信心。
“要想帶動藏區群眾致富增收,必須徹底打破高原特色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現狀,把高原特色農產品推出高原引向平原,形成長效機制。”巴塘縣委書記汪玉瓊說。
2017年春節,許多雙流人的餐桌上多了一份來自高原的特色菜: 藏豬肉。
依托與雙流區的合作,巴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大鵬、族跡兩家農業公司率先在雙流推進巴塘特色農產品“三進”(進機關、進超市、進電商)行動。
“我們也沒有想到雙流的執行力會那么強,他們的決心和為藏區發展努力的點點滴滴也感動著我們。”寧偉說。
雙流區專門在政府食堂、機關食堂開辟了區域,設立“五彩藏鄉,豐美巴塘”特色農產品展銷專柜,蘋果干、藏豬肉、高原蜂蜜、蕎麥面、高原雪菊……這些高原特色農產品一經展出,就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那段時間,銷量倍增,春節期間準備的貨品全部銷售一空,又到巴塘補了一批貨才滿足了成都的市場需求。”寧偉說,春節期間的營業額占了全年的近三分之一。
巴塘特色農產品的暢銷,讓當地群眾的藏豬、藏雞蛋、蜂蜜都變成了貨真價實的鈔票。
“產業有了,但如果本土企業發展不起來,農牧民手里的東西再好,都很難推到市場。”汪玉瓊說,巴塘的特色農產品現在邁出了第一步,下一步還將充分借助雙流區的力量,進一步強化“五彩藏鄉,豐美巴塘”這一品牌的打造。通過高原特色農產品的開發,讓更多貧困群眾參與進來,讓更多更好的巴塘特色農產品走出高原,帶動更多的藏區群眾脫貧奔康。
(作者單位:巴塘縣委宣傳部)
(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