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葦
【摘要】在家長和學生的潛意識里,都會說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這樣一種“地域上”的特殊性認識表明生物學科在整個教育教學中所處地位略尷尬,這種認知上的定位直接決定了學校的生物教學方式。新課改后,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文章就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
一、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堂太過于注重課本,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書本的確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主導作用,書本是很多人進入一個新的知識領域的敲門磚,很多時候一本好書能夠將一個路人引進門,開始一個新領域的學習。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熟透課本上的內容,更要遨游于書本以外,讓知識跳出書本能真正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活的知識才是知識。教育的本質是授學生以“漁”,應當是能夠促進學生全面、自主、有個性地發展。而現今的高中生物教育常態是教師大都只將課本知識以文字或其他的形式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生物這門課程具有操作性、探索性以及廣泛的發展可能,如此的做法改變了生物學科本身的存在,真正使生物學科變成了“理科中的文科”。教師也大都是用這樣的教學模式,生物課堂的教學方式往往是講課本-抽查-熟讀課本-考試復習的最后一階段回歸課本。更嚴重的是所有人還理所當然地一代代引用這一模式。
(二)對生物學科沒有正確的認知
高中的生物課堂究竟該教給學生什么呢?生物是探索生命奧秘的基礎課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是學習生物的本質,實踐是學習生物的前提。生物教學應該以課本教材為輔,實踐操作為主。單純地將生物歸于理科中偏文科的學科,使用類似文科學科的教學方式,是對生物的一種誤導,是對生物的不尊重。生物這個科學領域需要不斷地輸入新鮮血液,這是個值得人尊崇的領域。高中生物可以說是更系統地了解生物的構成,了解生物這個科技世界的結構,是走進生物研究,實現生物專業化的基本備要。高中生物教學能夠也應該使高中畢業生對世界的構成有一定的了解,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對生物的各項生理過程能夠明白清楚地闡述出來,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如葡萄酒、腐竹、咸菜、酸奶、低純度精油等的制作;了解人類身體變化的緣由,如扁桃體腫大、夜盲等出現的緣故;等等。這些都是高中生物教學結束后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素質。單純用文字來吸引學生,只能讓一小部分人對生物有興趣,而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有研究生物一生這種想法的人寥寥無幾。可能會有很多教師說,高中生物教學并不用考慮學生興趣的問題,這不是其分內的任務。但,成功的教育不僅僅要成績好,更要讓學生對這門科目產生興趣。如果能使厭惡生物的人對生物產生濃厚興趣,才是一個教育者的成功。
(三)新課改難以完全改變現狀
新課改是要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自進入新時代,我國各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這些改革卻無法將高中生物教育概括進來。生物教育就如一個盲區一樣,依然沿用傳統的奪分式教育,無法適應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改革,沒有實現新課改中所提倡的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盡量為學生提供所有的實踐機會。新課改建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教師在整個學習流程中只要導入和適時引導便可,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和學生一起學習。教師要大膽放手給學生自己嘗試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相互配合。然而,以高中生物教學的現況來說,新課改的發布和施行對高中生物教學基本沒有改善。
二、對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幾點建議
首先,改變施教者的思想。一個好的領路者是至關重要的,而高中學生直接的領路者就是教師。因此,必須改變教師的思想,如果教師都認為自己所教的課程只要背會書就能得到高分,那學生也只會背書而不會關注其他。施教者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職業觀。作為高中生物教學者,應該帶動學生對于生物這門科學的熱愛,組織生物實驗,帶學生親近自然。其次,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做。不能急于求成,要花時間和精力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學習,使學生自己成立小組,自己做規劃,同學之間互相配合。新課改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了解到與人合作共事的要點。高中生正處于成長的成熟期,教師應讓學生獨自面對一些事,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生物正好可以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機會。生物不等同于其他文科科目,也不同于化學這樣的理科科目。化學和物理理論化較強,公式和概念是其基礎。生物更多的是身邊天天在發生的事物,充滿生命力和多樣性。比如如果我們減少植物中的乙烯會發生什么呢?我們應該怎么減少植物中的乙烯呢?這一系列問題會不斷地促使學生思考,我們的食物甚至都會引發學生的深思。長期使用這種教育模式必定會開發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再次,課本與現實有效結合。雖說不能過于依賴課本,但是課本的使用還是有必要的。我國高中現使用的生物課本都是在不斷的改革中隨之更新的,只是未將其正確運用罷了。從本質上講,知識體系是學生自己構建的,學生應該將課本和生活相結合起來。任何人、任何輔導書都不能直接告知學習的內容,一定要自己構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會自己進行梳理歸納,進行母題模板構建,在考試時才不會亂,不會漏,在學習過后真正地理解這個知識。最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新課改的推行范圍是全國的,但是高中生物教學方式似乎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結合上文提到的建議,改變生物課堂傳統教學方式才是必要的。同時也只有教師改變觀念和切實踐行新課改的方案,才能改變現在的生物教學方式,使生物教學真正變為對學生有益、能為國家提供人才、促進國家建設的教育科目。
三、結束語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只有改變施教者的觀念和社會對高中生物的認知,改變這個大環境,才能開始高中生物的教學建設。一旦對高中生物教學觀念進行改變,就會帶動現今發展緩慢的生物教學方式的改變。在新課改已推行許久的背景下,我國的生物教學會越辦越好,為祖國生物科學建設培養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主要特點[J].生物學通報,2003,38(05):28-30.
[2]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梁平.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竇玉敏.生物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4(08):69-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