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梅

摘要:目的 探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我院接診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DVT患者40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加用中醫藥護理干預。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 d、術后1 w患肢大腿周徑,以及凝血功能指標(PT、FIB、APTT),同時記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采取統計學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2 d患肢大腿周徑、PT與術前比較差異明顯(P<0.05),其余指標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兩組術后2 d患肢大腿周徑比較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實施中醫藥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肢更快消腫,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值得借鑒。
關鍵詞: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深靜脈血栓形成;中醫藥護理;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9-0141-02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在近幾年不斷普及,我院也有了相關應用,但其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比較常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影響患者的康復,而且可能誘發或加重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應加強重視。為了進一步探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DVT的護理措施,我院針對接診的40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展開了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接診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DVT患者40例進行研究,納入研究時間2013年5月~2016年5月。納入研究對象確診符合DVT診斷標準[1],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分為2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4.2±5.9)歲。研究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64.8±5.5)歲。在前述一般資料上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按照常規護理處理,術前對患者的血常規、凝血功能及下肢動脈彩照等進行了解與掌握,針對高血壓與高血脂等合并癥進行對癥治療;術前以清淡、低脂飲食為主,并多飲水來改善血液黏稠度[2];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飲食,并監測血糖,直到正?;蚱椒€;DVT發生在術后4 h最多,為此術后12 h及術后11~35 d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術后早期加強主動運動,包括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主動屈伸等;對患肢有無疼痛進行觀察,并測量患肢大腿周徑評估有無腫脹[3];復查彩超,對有無癥狀性血栓進行檢查。
1.2.2 研究組 本組患者除了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案外,還加用中醫藥護理干預,中藥包括黃芪、當歸、熟地黃、紅花、川芎、薏苡仁、蒼術、桃仁等,并辯證予以連翹、金銀花,在術后第1 d開始服用,2次/d,于飯后溫服,服用后對患者有無不良反應進行觀察與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前、術后2 d、術后1 w患肢大腿周徑,以及凝血功能指標(PT、FIB、APTT),同時記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字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用均數(x±s)表示,予以t檢驗,以P<0.05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結果
2.1組間術前、術后2 d、術后1 w患肢大腿周徑對比
研究組術前患肢大腿周徑為(44.32±6.25)cm,對照組術前則為(43.65±7.24)cm,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2 d患肢大腿周徑為(48.11±5.47)cm、術后1 w則為(44.32±6.25)cm,對照組術后2 d患肢大腿周徑為(49.35±6.44)cm、術后1 w則為(44.35±6.71)cm。經統計學分析可知,兩組患者術后2 d患肢大腿周徑均有明顯升高(P<0.05),但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患者術后1 w患肢大腿周徑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組間術前、術后2 d、術后1 w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凝血功能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術后2 d兩組PT明顯下降(P<0.05),其余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3 組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發生2例下肢腫脹疼痛,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則發生3例下肢腫脹疼痛、2例腓腸肌壓痛、1例淺靜脈明顯充盈,并發癥發生率為30.00%,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DVT屬于骨科大手術最為常見的嚴重的并發癥,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高凝狀態,而這種情況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最為常見,尤其是老年患者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高凝血液狀態更為常見[4-5]。此外,該類手術患者術后需長期臥床,下肢活動受限及下肢血液相對滯緩,從而使得DVT極易發生。我院針對接診的40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DVT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加用中醫藥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患肢大腿周徑變化幅度更?。≒<0.05),且術后兩組PT均有明顯下降(P>0.05),但其余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此外,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中醫認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機體處于氣虛血瘀狀態,營血運行受阻,水津外溢,聚而為濕,發為腫脹[6-7]。中醫藥護理干預中,黃芪為君藥,有甘溫補氣之效果,桃仁四物湯則有著活血、養血等效果,若瘀熱互結,則急用薏苡仁與蒼術,可消瘀,而連翹與金銀花可清熱。此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綜上所述,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實施中醫藥護理干預,可以促進患肢更快消腫,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許敏.中西醫結合預防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伴高凝狀態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8):1416-1417.
[2]張慧,張麗霞,羅石英,等.低分子肝素鈣預防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13):151-152.
[3]劉晶晶.高齡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對策[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04(2):369.
[4]魏永紅,徐莉蓉.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早期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1):69-70.
[5]趙鶯飛.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2,34(12):310-310.
[6]林宏.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75-76.
[7]王小俊,龐智暉,李獻成,等.中西醫結合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 新中醫,2009(1):57-58.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