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麗++劉鐵英++馬莉影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82例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9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3.08%)低于對照組(46.15%),P<0.05。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4.57±6.86)d短于對照組(18.87±7.57)d,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98.90%)高于對照組(91.21%),P<0.05。結論 骨科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可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并發癥預防的認知度與能力,降低發生率,減輕術后疼痛,提升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骨科;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9-0143-02
預見性護理又稱超前護理,遵循先施加預防后進行治療干預的原則,與整體護理中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理念相符,提升了實際護理工作中的預見性思維[1]。在預見性護理的指引下,能夠幫助護士正確評估患者心理問題與病情,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從而使護理工作從原本被動變為主動。本次研究通過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82例骨折患者,以比較方式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82例骨折患者,男102例,女80例,年齡18~81歲,平均年齡(46.86±12.53)歲。其中盆骨骨折22例,頸椎病23例,四肢骨折65例,胸腰椎骨折36例,腰椎間盤突出3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9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1.2.1觀察組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及時收集患者各項臨床資料,當患者進至病區后,需立刻開展各種治護工作,依據與家屬陪護間的配合度及醫護人員間的合作度,制定有針對性且行之有效的預見性健康教育計劃,出院后首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2]。
1.2.2對照組 遵循骨科常規護理流程實施護理,即檢測生命體征、遵循醫囑酌情開放靜脈通道、入院后進行術前準備或遵醫處置、入手術室;依據病癥類型實施常規護理,制定詳實、可行的健康教育計劃,預防各類并發癥;出院時,開展細致化健康指導。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SPSS20.0處理所得各項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行?字2檢驗,若比較差異顯著,由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3.08%)低于對照組(46.15%)且P<0.05,見表1。
2.2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4.57±6.86)d相比于對照組(18.87±7.57)d,差異顯著(P<0.05)。
2.3兩組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98.90%)高于對照組(91.21%)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護理
3.1入院護理
患者辦理好住院手續后,護士制定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措施。①合理臥位,詳細評估生命體征,如患肢末梢血運、皮膚色澤、呼吸、脈搏、體溫、神志等,且做好保暖工作;快速構建靜脈通道,對于開放性骨折且伴發休克的患者,需專門為其構建雙通道,還需實施深靜脈置管或靜脈切開操作[3-4]。②術前準備妥當后,給氧,使呼吸道處于暢通狀態,做好危重者各項護理記錄工作,對搶救措施詳實記錄,以此縮短搶救時間。③針對跌倒及墜床的高?;颊?,待患者入院后,需加床擋,并叮囑患者家屬不得自行拆除床擋。另將防跌倒警示標志掛于醒目位置。
3.2心理護理
將功能鍛煉實用目的、方法與意義告知患者,講解臥床及手術的必要性,與患者及家屬制定針對性康復計劃;護士需結合患者心理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及時幫助解決患者問題,并鼓勵其家屬多照顧、陪伴與探望,提升老年人心理應激能力[5]。
3.3并發癥護理
3.3.1皮膚護理 諸多骨科患者術后需保持長時間絕對臥床,因此會有壓瘡風險。術前指導正確翻身方式,2 h/次,教于患者配合方法。術后構建翻身卡,需記錄每次翻身具體時間、皮膚受壓情況及臥床狀況,切實執行床頭交班制度。采用海綿墊墊覆容易出現壓瘡的部位;運用電動氣墊床時,需保證床鋪無渣屑,且保持干燥與平整;保持臀部干燥與清潔,勤換污染內衣與床單。針對長期臥床或體弱危重者,可采用紅花乙醇對受壓部位進行按壓。均衡營養攝入,增強患者抵抗力,避免壓瘡。
3.3.2預防肺部并發癥 入院后,對有吸煙史者需及時開展健康教育,囑咐其戒煙,指導正確呼吸,使其掌握有效的咳痰、咳嗽運動。做好保暖,防止可能出現的呼吸道感染情況。術后需保持病室空氣新鮮,定時通風,通常2次/d,1 h/次。嚴密觀察患者呼吸情況,鼓勵患者多飲水,進食后可采用無菌淡鹽水漱口,使口腔始終處于濕潤清潔狀態,利于排痰[6]。
3.3.3預防便秘 骨折患者具有較長的臥床時間,因食欲下降,活動不足,事物攝入減少,外加所需營養缺乏,缺少膳食纖維攝入,食物殘渣多,便會造成腸蠕動變緩,最終形成便秘。對此,需指導患者定時排便,術前在床上先練習排便,可結合實際需要,于術晨實施清潔灌腸,以此實現術后便秘發生概率的減少。術后引導患者對原先飲食結構予以調整,水果、蔬菜等攝入均衡,鼓勵鍛煉未受傷部位,定時實施腹部按摩,增強腸蠕動,減少便秘。
綜上所述,骨科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可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并發癥預防的認知度與能力,降低發生率,減輕術后疼痛,提升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臨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李子鳳.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信息,2013,26(8):457-458.
[2]周連連.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0(06):81-82.
[3]吳彩燕,葉靜,魏永敏,等.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2):95-96.
[4]張月.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醫學美學美容,2014,24(4):295-296.
[5]劉彤.預見性護理干預用于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患兒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03):146-148.
[6]徐冬云.13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預見性護理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0,50(22):83.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