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峰
摘要:自“營改增”在金融行業實施以來,證券公司相關的增值稅負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從當前證券公司納稅現狀來看,證券公司雖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還應引起我們重視,證券公司如何應對“營改增”帶來的影響,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證券公司;營改增;現狀;影響
證券行業的自身優勢在于財富管理、資本運作、資產定價、產品設計和通道服務等。隨著“營改增”在金融行業的全面推行,證券公司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一支生力軍,如何在新稅制環境下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是其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證券業增值稅納稅現狀
2016年3月24日,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證券公司營改增正式開始推行。通知中提出:公司銷售額不足500萬的為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簡易征收法,適用3%增值稅稅率,需繳納銷售額與稅率乘積的增值稅稅額,不予抵扣進項稅額;超過500萬的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6%,需繳納當期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額的增值稅稅額,若當期銷項稅額不足以抵扣進項稅額時,不足部分可轉接下期抵扣[1]。證券公司中傳統的經紀業務、投行、投資咨詢、資管的征稅按照直接收費的金融服務稅目執行,以金融服務直接收費項目的各類費用為銷售額;信用業務利息收入則依據貸款服務稅目征收,且利息支出不得抵扣進項稅額;自營業務按照金融商品轉讓以其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后的余額征稅。轉讓出現的正負差,銷售額為盈虧相抵后的余額,若出現負差,可結轉至下一納稅期,但是若年末仍出現負差,不得結轉至下一會計年度。抵扣進項稅額主要包含無形資產、外購服務以及取得的不動產等。
二、營改增對證券公司的影響分析
“營改增”制度下,首先是稅率的變化,證券公司營業稅率執行價外5%,增值稅率是價內6%(相當于價外的5.66%,證券公司大多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其次是稅目的變化,稅目按發生性質做了細分,優惠政策基本平移;其次是票據的變化,證券公司一直都是通過系統表單來對種類繁多的業務進行處理,增值稅征收以后,證券公司要為機構客戶開具增值稅發票[2]。增值稅制度開始實施后,證券公司可能因為業務復雜性和對征稅原理的普及不到位造成增值稅連跳斷裂,如定價未能達成稅負轉移,未能充分取得票據導致抵扣不足、缺乏核算經驗出現申報數據偏差、發票管理不善而丟失或被盜用等,從而造成證券公司稅負成本的上升或遭受稅務處罰的風險。
三、證券公司針對“營改增”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培訓與引導因而需要申領開票系統并對發票指定專人保管,開具的需求以及更加嚴格的增值稅合規性需求
證券公司必須適應營改增這種變化,針對“營改增”政策進行財務培訓,引導公司人員通過正確的思路和過程完成稅制改革任務。證券行業需要將此次機遇牢牢把握住,爭取最大化獲取政策紅利,為證券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財務基礎。
(二)及時調整企業經管策略
證券公司的經營策略與稅收制度關系密切。因此,證券公司應根據“營改增”的政策變化,及時的對企業的經營策略做出調整。譬如,從2017年7月1日起資管計劃將作為獨立主體納稅,券商應相應改變收費模式,對資管受益人扣收稅費;針對抵扣不足問題,券商應改變采購模式,優選能提供專用發票的供貨商;對于總對總收費的業務如交易規費,券商應積極申請匯總納稅資格,爭取實現省域內的互抵(目前國家還未對券商實現全國增值稅匯總申納)和發票的集中管控,實現由總部代理分支機構發票的開具,防范發票使用的不規范;同時,擬定合同模板,在對外展業或購物時,采用標準化的協議,就增值稅價格、發票提供、違反增值稅管理的法律責任等事項在協議中予以明確。對于證券公司來說,稅負也是一項重要的經營成本,因此,證券公司需要加強對經營資金的審核,盡可能避免資本的流失[3]。
(三)構建專業的財務團隊
除了金融方面的人才,證券公司還需要構建一批具備高專業、高素質的財務會計團隊。證券企業需要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以此全面配合“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盃I改增”稅收制度的貫徹落實,需要專業的財務管理團隊支持。提高財務團隊人員的管理水平,可以更好的監督企業稅收工作,加強發票的管控盡可能避免稅務稽查的風險和規避虛開發票的法律風險。
四、結語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雖然給證券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總體來看,營改增政策將會使證券公司稅負壓力降低,證券公司如果不能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應對營改增稅制變革,反而有可能加重稅負,影響公司業務發展。因此,證券公司要全面審視營改增給公司各業務帶來的影響,綜合制定詳細的應對方案,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從而使企業能夠在新的稅制環境中盡快適應,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毓璇.論“營改增”對金融業的稅收影響[J].經濟師,2016(05):125-125,127.
[2]趙莉娜.我國證券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探析[J].經濟視野,2014(16):319-320.
[3]熊鷺.金融業“營改增”的建議[J].中國證券期貨,2016(08):42-45.
(作者單位:大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