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士明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構建行之有效的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學生、社會等多方協同努力才能實現。早在20世紀20年代,黃炎培先生就提出:“一、只從職業學校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二、只從教育界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因此,“辦職業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的溝通和聯絡”。世界著名職業教育專家福斯特教授也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學校固有的且又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決定了學校本位的職業教育最終難以避免失敗的命運”。英國著名教育經濟學家布勞格也認為:“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毫無意義”。我國近幾十年職業教育實踐活動也充分證明,單純以職業院校自身力量難以培養出行業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有效實施校企合作才能促進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其中現代學徒制是職業院校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在現代學徒制運行過程中,學校和企業是最核心的關鍵要素。其中企業承擔了較大的育人成本和責任,是職業標準制定、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組織和師資建設的核心要素,需參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較之傳統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有著以下鮮明的特征:教育主體不僅包括職業院校教師,也包括企業師傅,教師與師傅雙方結合實現雙師育人;教育客體既是職業院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通過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的學習與實踐活動達成知識、情感、能力的均衡提升;教育客體在校園、企業雙重環境中的學習與實踐可以盡快適應未來工作環境。
構建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要從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學組織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內涵要素的提升上入手,系統規劃每個要素的建設原則、內容、主體和過程。首先,專業設置應與區域經濟發展,特別是行業企業需求對接。通過專業內涵與職業崗位需求分析,提出現代學徒制專業設置的路徑與策略。職業教育的專業是一個或幾個職業崗位群的集合,企業職業崗位的需求是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依據。通過市場人才需求與企業崗位需求的調研與分析,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同研究設置招生專業。同時,由于人才培養的滯后性,所以專業設置應具有長遠性和前瞻性,并根據市場與企業職業崗位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其次,按照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對接原則,學校教師、企業師傅、課程專家共同進行現代學徒制的課程建設,且三方人數比例為1∶2∶1。課程體系可分為以下幾大模塊:公共課程模塊、專業技術課程模塊、職業崗位方向課程模塊。公共課程模塊代表了該專業需要的基本文化知識,是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重要內容;專業技術課程模塊代表了該專業應具備的通用的專業基礎課程,是未來職業發展必需的專業基礎課程;職業崗位方向課程模塊代表了一個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畢業后能否直接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的關鍵。再次,構建和工作過程對接的教學過程。以未來職業工作過程指導現代教學過程,實行教學的柔性化管理和彈性學制,創建現代教學組織形式,創新開放式的教學標準、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運用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和信息化教學手段,變革教學過程,實施滲透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將知識的傳遞、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養融為一體。最后,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學校骨干教師和企業師傅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構建教師、師傅雙主體育人運行機制,促進教育客體的有效成長,滿足社會經濟與行業企業對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為“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提供人力支撐。
(責任編輯:張學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