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晰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內部審計越來越被重視。通過發揮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監督作用和控制作用,可以強化企業內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審計的現狀存在著缺乏獨立性、法律法規不健全和審計質量過低等問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難以發揮對企業經濟發展和內控制度完善的積極促進作用。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完善審計機構,發揮審計獨立性,轉變審計職能,強化認識,加強內控以及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進行應對。
[關鍵詞]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內控
[中圖分類號] F239.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10-0031-03
一、內部審計的作用
(一)評價作用
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評價企業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備,可以發現出現問題的相關環節,及時彌補錯誤,改進企業的管理制度。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可以通過調查、審計相關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稅務單據、交易憑證等有效數據或信息發現企業在管理和內控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形成細致規范的審計報表,有理有據的提出建議和策略,改善內控,改進管理。
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評價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通過對財務管理相關的報表、數據、信息等有效數據的分析與評價,總結企業在經營中取得效益的經驗和教訓,揭示企業牟利的方向和方式,促進企業制定有經濟效益的決策和企業的經濟發展重點。
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評價企業的守法情況。通過企業的財務進行審計,可以發現企業是否有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是否有營私舞弊的違法行為,是否有貪污腐敗行為,是否有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違法行為,評價企業對于現有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防止企業出現相關的違法行為,為企業造成經濟和名譽上的損失。
(二)監督作用
企業的內部審計促進企業改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對與財務部門具有業務關聯的一切相關部門都進行審計,在相關部門的業務工作中貫穿始終,執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審計,監督所有部門的工作完成情況和財務信息狀況。企業的內部審計加強了財務部門與其他相部門的溝通與聯系,改善了內控的體系,增強了內控的效果。
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發現影響和制約企業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通過財務報表的收支情況和盈利數據的調查與審計,可以發現影響和制約企業經濟發展的所有因素,并確定這些因素出現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規避風險,監督企業的執行,減少企業成本和經濟的損失。
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發現財務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通過責任審計,發現財務管理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將這些信息反饋各企業和部門,從而監督企業和部門進行改進和完善。
(三)控制作用
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控制企業內部的違法違紀行為發生。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通過內部審計發現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隱患,立即上報領導和有關部門,對違法違紀行為加以控制,將違法違紀造成的后果控制在最小,降低企業因內部出現違法違紀行為而承擔的風險。
通過企業的內部審計,可以及時發現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的形式主義、徇私舞弊等行為,及時糾正這些思想上錯誤,狠殺這些“四風”行為,給企業管理者和思想作風有問題的企業內部會計從業人員凈化心靈,敲醒警鐘。
企業的內部審計還可以幫助公檢法機關打擊經濟犯罪。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通過內部審計發現企業內部有違法犯罪行為,立即上報公檢法機關,同時全力收集犯罪嫌疑人違法犯罪的數據、信息、資料等作為有力的證據,協助公檢法機關及時抓捕和破案。
二、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一)缺乏獨立性
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資金少、制度老的特點,致使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中小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機構設置不合理,責權分配不明確,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依然處于企業領導的管理范圍之內,審計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有的企業把審計工作劃給財務部門,有的企業把審計工作劃給人事部門,有的企業把審計工作劃給辦公室。有的領導財務審計一把抓,有的財務會計既管賬目又管審計。這樣的機構不獨立,完全顛覆了審計工作的初衷,也讓企業內部審計的結果很難具有公正性和真實性。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審計人員也是有心無力,無可奈何。
2.很多企業負責審計的人員因為自身職務的影響、待遇的考慮,面對約束和控制自己的企業,很難做出公正現實的審計。審計人員的經濟無法獨立,自然也就不能反映出審計的真實價值。一旦企業內部出現違法犯罪行為,負責審計的人員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為了自保,不得不隱瞞真相,幫助企業逃避正確的審計,讓審計的真實作用無法發揮出來。
3.負責審計的人員處于企業的工作環境中,自然免不了與周圍的環境和人群產生聯系和瓜葛。一旦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就會受到周圍人際關系的影響,勸阻、說情、責備、敵視的情況都會發生,給審計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工作難度,很難保證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無法得出令人滿意的真實審計結果。
(二)法律法規不健全
雖然說我國已經頒布了《審計法》,也出臺了相關規定。但是,對于企業內部的審計,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也沒有出臺明確的規定。這就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時,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指導,沒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也沒有規范的要求和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只能憑借個人對于企業內部審計的認識,憑借審計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來主觀的進行。這樣得到的審計報告和審計結論很難具有公信力和有效性,失去了審計應有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內部審計越來越被重視。面對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審計工作也要隨之與時俱進,審計人員不僅要不斷更新和完善本專業的知識技能,還要學習與審計有關的其他多種學科的知識,同時還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規學習。我國目前的中小企業審計人員,受制于企業制度的不健全和審計要求的不重視,專業水平低下,綜合素養較差,難以勝任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有些中小企業的領導甚至把審計工作抓在自己手里,或者交給親信,這樣就失去了審計的效果,等于是自欺欺人,讓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很難真實開展,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內控的難度和企業內部違法違紀的風險,給企業帶來不良的影響和隱藏的威脅。endprint
(三)審計質量過低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還是以傳統的財務賬目審計為主,涉及的內控方面很少。在審計過程中,著重事后的審計,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相關審計,使得審計的結論有所偏頗,不能做到全面、真實、可靠。審計的對象存在著離職者多,在職者少,下級部門多,上級部門少等問題。很多審計即使發現了問題,也由于各種原因和阻力,很難得到及時解決。再加上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與企業內控的關聯性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而企業本身對于審計的輕視,造成企業審計人員的嚴重不足,使得審計人員面對紛繁冗余的審計工作時,力不從心,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有些審計人員,就是以前的老財會人員,思想守舊,知識缺少,經驗不足,根本無法從事要求很高的審計工作。企業的領導對于審計工作,認為是應付上級檢查的任務,抱著睜一眼閉一眼的心態,盡量維護自己企業的利益,不希望家丑外揚,阻止審計中出現一些對企業不利的結論。以上種種,最終都導致了現階段中小企業審計質量過低,審計結論無效的后果。
三、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機構問題
中小企業受制于企業規模,機構建立不完善。很多中小企業并沒有設置內部審計的機構,有的企業甚至連內部審計的職位都沒有建立,而是由企業的領導或者財務管理人員來兼任。這些負責審計的人員水平低,素質差,沒有學過專業的審計知識,也沒有進行過專業的審計培訓,自然很難勝任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無法起到審計的有效作用。審計沒有了作用,就更得不到企業的重視,被置之不理。就算上級監管部門強制要求企業設立審計機構,這樣的審計部門便成為企業安置退二線老職工的養老部門。
(二)審計獨立問題
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把審計職能加載在財務人員身上,還有的企業把審計職能放在人事、辦公室等部門,完全無法實現審計的效力。企業內部審計的最初目的,是當企業內部審計發現了相關問題,立即上報給擁有執法權的上級政府審計部門,由該審計部門對企業的審計進行復核,一旦發現問題屬實,采取法律的強制措施進行干預與處理,保護企業的利益免于違法行為的侵害。然而,在實際上中小企業的審計部門是無法獨立的,還是要受到所屬企業的管理和制約。從企業的自身角度出發,很難做出真實的審計結論,并且不會主動上報上級政府審計部門,從而導致審計工作的開展失去了獨立性。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國家的審計制度也在隨之改變,但是中小企業的審計模式卻還是一成不變。再加上法律法規的缺少,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企業對審計的不重視,使得國家的審計與企業的內部審計差距越來越大,更加沒有一個規范的標準,因此,企業也不敢設立獨立審計機構,只能讓審計工作成為某些職能部門的附屬品。
還有很多中小企業的領導認為,既然是企業的內部審計,那就是企業內部的事情,審計的結果也只是針對于企業自身的。所以對內部的審計并不重視,也不常開展,企業內部的審計也成為了可有可無的工作。長此以往,形成慣性思維,忽視了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再單獨設立審計部門,白白增加審計成本。
(三)職能問題
其實,企業內部審計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加強企業內控效果,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然而,很多中小企業卻認為審計就是一種內控,目的就是監督,幾乎沒有什么服務于經濟的作用。在實際的內部審計工作中,也是重視監督,忽略服務。他們注重審計的結果,進行的都是事件后的審計,而忽視了事件前和事件中都要提供相關的審計服務,才能確保事件后的審計結果真實有效,具有參考價值和實際意義。
(四)認識問題
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于審計的認識不足,經常將審計工作與財務審核、內部控制等概念混淆,在審計工作中采取錯誤的手段和方法執行不屬于審計的其他工作。這也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將審計工作單純的交給財務會計來完成。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財務會計確實具有一定的審計職能,但是審計卻并不只是包括財務管理工作,而是貫穿于企業所有管理與經營活動的始終。
(五)人員素質問題
中小企業的審計人員素質低下已經成為一個公認的社會問題。審計的工作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在不斷革新,不學習必然將被淘汰。中小企業的審計人員多為傳統會計,知識狹隘,年齡老化,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都差,很多都是趕鴨子上架,無奈為之,對于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自然就不重視審計專業或審計專業有關的多個專業的學習,很難勝任這項工作,無法發揮出審計工作的真實效果。
四、解決對策
(一)完善審計機構
企業內部審計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經濟正常運行,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發展性。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要正視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能諱疾忌醫,否則永遠不會跳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只能在原地打轉,甚至會被不斷發展的經濟大潮吞沒。因此,企業必須要完善審計機構,制定有針對性的審計制度,規范審計流程,重視審計工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
(二)發揮審計獨立性
要發揮審計的獨立性,必須做到專人專管,專項專事,建立高標準的獨立審計部門,強化審計部門的檢察權和監督權。同時做好與上級政府審計部門的交流工作,加強往來與學習,主動邀請上級政府審計部門來企業監督指導審計工作,傳達最新的審計政策和規定。通過學習和交流,減小政府審計和企業內部審計的差距,使企業內部審計可以借鑒政府審計,做到有所比較,有所遵循。
(三)轉變審計職能
加強企業各部門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審計工作,絕對不能有任何遺漏和過失。要嚴格控制審計標準,嚴把審計關,做到事無巨細。并對審計的結果反復檢查核實,確保審計的流程合法有效,確保提供給企業的審計報告真實、及時。
(四)強化認識,加強內控
中小企業對于審計的認識必須要加強,要認清審計與審核、內控的區別,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管職能,通過嚴格的審計工作發現內控流程中出現錯誤的環節和出現問題的原因,查缺補漏,及時完善,優化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內控工作,推動企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五)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
企業的內部審計要想有成效,必須有優秀的審計人才。盡管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但是絕對不能忽視對審計人才的培養,審計人才就像一面鏡子,能夠把企業真實的美丑展現出來,讓企業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東西,真正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要從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三方面加強培養合格的審計隊伍,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陳金宏.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5(32):40-41.
[2]喬豆.淺析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2016(2):122.
[3]孫光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6(9):32-33+44.
[4]于嶸.淺析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15):297.
[5]戴雨彤.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2016(29):149.
[責任編輯:高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