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所謂幸福,就是人對自由、創造、愛與尊嚴的需求。它是關乎一個生命的價值體現和意義存在,也是社會的價值原點,也是人類的夢想追求。那么,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幸福教育?
首先要討論何為幸福教育。筆者認為,要實現幸福教育必須重視兩個方面:一是擴大教育選擇性。隨著學校課程越來越豐富,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越來越多樣,表面上看似是改革,其實我們還是在教育的路上走著千篇一律的道路,在面對一些教育類型、教學方式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還是缺乏選擇性。而積極心理學提倡的幸福教育是:教育是有選擇的。作為學校,可以選擇營造積極的教育環境,在“硬件設計”上尊重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在“軟件開發”中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個體差異,鼓勵、引導每位教師和學生都成長為最精彩的自己。教師要用自己積極、陽光、熱情、溫暖的品格優勢,把幸福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間。
二是優化教育過程。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安靜,按時交作業,可是很少關注他們在說什么?需要什么?其實,學生的想法很簡單,他們最想要的就是想讓老師和家長能夠停下腳步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想法,考慮他們的需要。如果這樣做了,就能增強學生理解幸福、創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與素養。同時,教育的過程是幸福的。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營造讓學生感受到安全、信任、積極的學習環境。例如,教室里提倡非暴力溝通模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師與自己之間、學生與自身學習之間等以各種關系為基礎的課堂上,去關注每一個方面的需求。教師要營造一個動態的、相互關心的、相互體恤的課堂,因為一個安全的、信任的課堂環境才是學生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順利開展學習的重要基礎。實踐證明,把“各種關系”的處理當作是最核心課程的重視程度來看待,教育的過程才會更溫暖、更幸福。
其次要討論如何開啟幸福教育新理念。幸福教育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的是政府、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的綜合力量;是一項接力工程,既需要立足當下,更需要著眼未來,不間斷的接力,一步步往走前;是一項創新工程,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敢實踐。筆者認為,要搞好幸福教育需要做到五點:
一是明確幸福教育的根本任務,即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幸福教育才是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利于學習、生活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品格優勢,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運用并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二是切實打造一支有幸福感和幸福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假如一個教師沒有專業的成長,沒有鉆研專業的內在動力,那么,我們的教育就不可能是專業的。幸福教育的踐行者是教師,也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實踐和創造教育,才能成就自己幸福的人生和學生的幸福生活。
三是建設學生可選擇的課程體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這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做的是悉心觀察每個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天賦選擇不同的課程。面對今天學校標準化的課程,沒有關注到學生選擇課程的權力,所以,給學生多一種選擇,多一份尊重,也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是創新教學方式,大力推進問題教學法,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和體驗性。教學過程最核心的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成長,不要讓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發現。因為幸福絕對不是被動的,它是生命的釋放,在此過程中有體驗感和獲得感。
五是推進發展性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出彩。多一分用心觀察,少一分言語評價。從學生的24項品格優勢入手,確立積極的目標,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層遞式的鼓勵性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精彩地展示出自己的優勢,從而獲得成功感。
總之,好的學業成績加上高幸福指數不僅可以成就一所優質的學校,同時,也會讓每一位教師活得精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收獲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