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影
[摘 要] 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與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投資人以及企業經營者提供的會計報表、分析報告、財務指標等重要信息,能夠為投資人的正確決策提供最為準確的數字依據。因此,面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如何科學有效的治理,已經成為目前規范企業財務行為的重要問題。從會計信息失真概念入手,對會計信息失真成因進行分析,提出完善對策,我們應完善并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加強法制化建設,加大監管力度,提高會計人員法律觀念,強化企業信息披露,完善法律監督。進而減少會計信息失真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 會計信息;失真;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10-0109-03
目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我國資本市場規范有序的進行,企業不得不增加會計信息的透明度。特別是上市公司,如果這些公司不重視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一旦出現,企業會受到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不僅如此,因為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被曝光,導致投資人對企業心生芥蒂,產生不信任,同時會嚴重影響企業的聲譽和股價。所以,企業的會計信息一定要經得起推敲,要保證真實、可靠,只有這樣,企業的合作伙伴和廣大投資人,才能根據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做出合理的決策和選擇,最終保障投資的正確和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會計信息的可靠,也體現了三公的原則理念。所以,會計信息的真實很重要,這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又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不過,目前情況下,企業管理體系不完善,導致會計信息的管理,也做的不到位。企業的管理者對于會計信息也不重視,這些都是造成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的一系列的原因,這些原因影響了管理者,也讓投資人無法掌握經營狀況上的真實信息,這些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更有甚者,會出現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最終面臨破產、倒閉。所以,會計信息質量管理的提高,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保障,對企業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會計信息失真概述
會計信息是評價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標準。反饋企業財務現狀的信息必須要真實可靠,會計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現在會計核算、財務報表和分析報告數據等方面,原因有信息操作出現的錯誤,有人為造假產生的結果,導致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所以企業一定要重視會計核算,重視會計信息的披露,絕對不能因為數據錯誤,導致生產方面或者經營方面的隱患,并給企業和投資人造成決策上的選擇錯誤。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現代企業制度未真正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產權清晰,權利和責任劃分明確,企業管理科學,決策完善,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經營自主,自負盈虧,具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要規劃好公司法人的治理結構,規范企業人員行為標準,內部機構也要權責明晰。很多中小企業對于企業管理制度的概念很模糊,也不了解,因此在企業股權以及產權上也不明確不清晰。雖然企業的管理機構很多,但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上,過于滯后,這一點在會計信息管理上異常明顯,甚至有的企業沒有建立企業的管理制度。雖然有的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了,但對于企業內部監督走形式,執行無力,造成事前沒有計劃,事中不進行控制,事后連監督形式都免了,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出現很多問題,其實就是因為企業對于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認識不足,沒有真正做到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二)收入分配制度和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不適應經濟發展
在2014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消息稱:我國中小企業已經突破了4000萬家,占到國內企業總數的95%以上。在很多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經營管理者由于受傳統管理理念影響,總是感覺人力資源比較抽象,管理無從下手,管理過程沒有針對性,更沒有創新性,認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只要按部就班招聘到人,滿足生產需要就可以了,特別是在績效考核上只是簡單的采用一些績效考核的辦法,對于真正是否落到實處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而且企業的收入分配制度并不健全,不少企業是老板隨便定工資,同時由于公司治理不到位,造成企業經營者的激勵機制形同虛設,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企業的收入分配以及激勵機制上存在問題,會影響到企業會計人員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會引發會計信息的故意失真。
另外一些企業經營者或管理人員為達到個人私利,對企業所執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滿,通過其他手段采取會計信息故意失真的手段,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從而獲得一定的不法收入,這種現象在一些上市公司中時有發生,主要是企業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不適應經濟發展,不能與市場經濟相一致造成的。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歷史上,我國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很快,但時間很晚,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不健全,尤其是和財務管理相關的制度,會計執業的行為都有所缺失。另外,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沒有形成健全的法律體系。不僅如此,企業對于企業的會計核算,以及企業會計報表的內容,都嚴重缺乏被監督和管理,好多做假賬的現象出現頻繁。在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中,顯現的問題都表明是經營人故意為之,屢次屢犯,這樣的故意失真現象在會計信息披露時頻繁顯現。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被淪為空談,尤其是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沒能起到監管作用,很多內部審計公司依照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監督,卻得不到優待和優惠,而那些做假審計報告的企業卻獲得巨大利益。
目前,在我國國內,針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進行監督執行的第三方機構不多,很多有此功能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是單純的追求利益,容易被企業買通,他們為獲得傭金而聽從造假企業的安排,幫助造假企業粉飾會計信息和財務報表,早已失去了監督的職能。至于相關政府的管理部門,例如財政局或是審計局,都因為法律的模糊,無法明確責任和權限,雖然具有監督和處罰的權利,但在監管上卻毫無執行力,很難發現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造假行為。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完善并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要想能夠多元化全面的發展,并有所保障和依托,就需要保證股東利益得到最大化,對法人的治理和約束落到實踐。企業中法人的治理和約束,要求必須建立健全科學的組織結構,貫徹落實到企業的所有權,要將法人的財產權與經營權分開執行,要落實法治替換人治的政策與原則,讓公司在權責上分工明確,互不干涉,各自做好本職工作,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要是沒有統一的規范和嚴格的管理,就無法對管理人員,尤其是財務管理進行有效嚴格的監督和制約。我國為什么有許多上市公司可以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并且都保證真實有效,盡可能避免了會計信息失真,他們就是依照目前現代企業制度來進行管理和運作的,能夠對會計的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現代企業制度的安排就是要確定到人、確定到崗位,并且要讓會計人員很明白清楚的知道會計信息的失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會給國家造成惡劣的金融影響,每一個在崗工作的會計人員都必須認真按照會計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表等。對上市公司來說,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還要發揮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的職能和作用,嚴格管理和監督財務管理的工作和會計信息披露的工作,堅決抵制財務造假,堅決不做假賬,不報假信息。在聘用會計師師事務所進行外部審計時,要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不能諱疾忌醫,有所隱瞞,要及時發現問題且認真加以改正,真正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落實貫徹到實處,這樣才能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更加的健全,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靠。
(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
在企業內部收入分配、經營管理者激勵機制的問題上,要認真對待,因為這些關鍵問題會一直影響企業,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有些企業素質不高,職業道德水準很差,會計從業人員和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惜以身試法,編制虛假或錯誤的會計信息,導致企業的誠信受到質疑,投資人的決策受到誤導。有的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做假賬目,還受賄貪污,個別的甚至挪用公款,利用職務職權的方便犯罪,這些違法犯罪的行為給企業和社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損害了企業和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分配收入不完善,以及管理經營者激勵機制不健全。所以想要減少會計信息的失真,要做到以人為本,再從收入分配上健全并完善相關制度,建立科學有效的獎懲勵機制和晉升機制,保持長期有效的可持續發展,要制定完備的績效考核體系,徹底激活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確保工作的準確,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加強法制化建設,加大監管力度
要加強會計從業人員和企業管理經營者的專業知識、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企業要加強法制化的進程和管理,國家要盡可能的完善健全各項法律法規,要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出現,要切合實際地和國際會計標準銜接,還要加強對財務和會計從業人員的教育與管理。
(四)提高會計人員法律觀念
不難看出,某些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沒有什么法律的意識,也對法律的學習不重視,明知違法法還要犯法的更是大有人在。這些人不能按照會計準則認真執行,難以進行會計信息的真實記錄和披露,善于鉆會計管理方面的漏洞,對數據造假,虛報營利業務的收入支出,虛增利潤來達到滿足自己私人利益的目的,卻對投資人的利益損失不管不顧,全無道德可言。這一系列行為都說明管理者或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差,利欲熏心,主要的原因還是法律不健全,普法工作不完善,法律執行力度差,違法成本太低。
(五)強化企業信息披露
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要求金融市場的規范更嚴謹,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它的行為方式更是證監會重要的關注對象。在上市公司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產生積極的影響力。而證券期貨業的監管是否增強,其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需要證監會監管力度的提高,并發揮其監督職能。
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體化進程,需要我國資本市場上的透明度更高。那些新股上市和虧損公司的情況,以及一些重大的事項等,都需要披露得準確和真實,并且更要及時有效的做到信息公布,將經營行為以信息的形式披露給投資人。這樣做才能讓投資人的決策獲得保證,必須確保那些企業所提供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可信。
(六)完善法律監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就是要遵循法律的規定,按照法律的規定來執行。在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上要嚴肅對待,一絲不茍,對于違法行為絕對不能姑息。要從重從嚴處罰,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嚴懲一起,不講情面,不講關系,不講靠上,要維護法律的尊嚴,加大打擊力度,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和威懾力,徹底遏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對于會計從業人員,不僅要吊銷會計從業執照,還要追究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對與違法造假的企業,要嚴厲罰款,加重打擊,甚至可以考慮對違法企業做退市處理,并追究法人和董事會的連帶責任。
對于會計信息的監管上,要求政府加大監督力度和處罰力度,尤其是對那些不守規矩,無視法律的會計師事務所,一定要從重處罰。對于那些與造假企業沆瀣一氣,私自串通,違法違規的會計師,要吊銷執照,終生禁止從事會計師職業,并追究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只有這樣做,才能顯示出法律的威壓和國家的重視,才能保護廣大投資人的合法權益,才能建立健康穩定的社會主義金融市場,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快速有序的發展。
四、結論
從多方面分析研究了企業對于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解決會計信息失真要雙管齊下,在企業的內部和外部都要進行嚴格監督和審計,以保證企業的誠信和名譽,使作假偽造行為盡量減少,將會計信息披露的虛假度降到最低,保護投資人使企業的利益不受侵害和剝奪,不斷的完善健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徹底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情況。除此之外,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還需要社會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做好監督與審計工作,不定期的對企業進行會計信息檢查,使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1]趙劍雄.淺析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4):105.
[2]朱曉丹.論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6(4):217-218.
[3]古湘余.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9):67-68.
[4]胡潔.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16):239.
[5]何建文.合法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預防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6(16):9-10.
[責任編輯: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