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
【關鍵詞】 幼兒園;美術教學;教學目標;創意;傳統;評價;
材料;差異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7—0073—01
如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了傳統美術教育給幼兒發展帶來的束縛,認識到只有還給幼兒自主的空間,“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才是美術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
因此,教師要在美術教學中為每個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各自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納幼兒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 即進行“創意美術教學”。也就是通過美術教育這一載體,提高以幼兒思維、性格、學習、繪畫等能力為目的的綜合性教育,這與傳統美術教學相比,二者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一、在教學目標的實現上有差異
傳統美術教學活動中的美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 目標以培養幼兒的描寫和表現能力為主,即教會幼兒畫出美麗的圖畫,做出有趣的玩具,這樣就算達到了教學目的。從表面上看,雖然畫面內容豐富,但它替代了幼兒的感覺、思考和想象,使幼兒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繪畫語言和個性風格的表達,更直接的就是對幼兒潛在創造力的扼殺。而創意美術活動的目標主要是激發幼兒的想象與創造力水平,通過挖掘幼兒潛在的藝術細胞,引導幼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感受和體驗不同的美,再用各種不一樣的方式加以表現和創造。
二、在教學過程的重點處有差異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傳統美術教學注重讓幼兒臨摹。教師會先入為主地教一些模式化的東西,這會使幼兒形成定勢,出現諸如一個模子的太陽、大雁、花等,而忽視了幼兒的個性表現,使其對生活中的美無動于衷,心靈感受偏低。而創意美術更注重的是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創作屬于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作品,如天空可以是方的,樹上可以結出各種果實,等等。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幼兒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及時大膽地表達出來!
三、在教學方法的導入上有差異
傳統美術教學主要采用掛圖、線、形導入等方法進行教學,即幼兒按照老師提供的成品,甚至是規定好的顏色仿照繪畫,雖然幼兒的臨摹力和觀察力能夠得到提升,但久而久之幼兒的思維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而創意美術活動是讓幼兒在玩中充分觀察,通過生活的體驗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通過創設寬松的談話環境、語言描述 ,引導幼兒觀察想象與思考,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摸索自己喜歡且認可的創意表達方式;期間教師僅是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再進行師幼共同評價作品的過程。
四、對幼兒的作品評價有差異
在對幼兒完成后的作品展示評價過程中,傳統美術教學僅以像或不像作為作品評價的統一標準,往往忽視了幼兒在感受生活過程中對藝術的多元化表達,這就無形中壓抑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而創意美術活動的評價標準是以了解和尊重幼兒為主,立足于幼兒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如夸張、隨心所欲、隨意用色等,努力體會幼兒作品中的特殊情趣,采取幼兒自身發展前后、個別同群體、群體之間或是根據教育需要與目標等方式綜合評價幼兒的作品和期間的差異性。這種評價形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我意識。
五、活動材料的投放有差異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傳統美術教學使用的材料總體比較單一,多數是自然類、紙質印刷類、布線類、塑料類等材料,使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同時對幼兒的想象力也有一些禁錮。而創意美術可利用的廢舊物和自然物的資源非常多,吸納了更多可操作和加工材料。如,布袋、裝修管子、廢舊籃子、筐子等,所有的這些物品都可以幫助幼兒進行創意的教學,同時材料的投放也極大地提高了幼兒對實際操作創意活動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的滿足,增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為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創意美術不是教給孩子現成的技能技巧,而是通過繪畫、手工、欣賞等一系列極具創意的美術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通過開展創意美術教學讓幼兒的畫永遠展現出作畫時的隨心所欲、天馬行空,這也才能真正體現孩子的天真,激發出幼兒的創造思維。
(注:本文為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主題活動背景下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的實踐研究》成果之一。題課立項號:GS[2016]GHB1282)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