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旺+石玉燕
【關鍵詞】 自學能力;預習方法;理解能力;讀書;觀念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51—01
自學能力是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概括力同時進行的過程,因而是一種綜合的能力,是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有力保證。本文主要談論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訓練學生默讀技能,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等途徑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1. 課前五分鐘演講,為激發學生自學興趣拉開序幕。課前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演講訓練,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發揮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
2. 設計恰當、新穎的導語,抓住學生的心理,是激發學生自學興趣一個必要環節。我們設計的導語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讀式、趣味式等,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 課堂精心設疑,是培養學生自學興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躍學生思維觸發點。啟發他們大膽質疑、釋疑,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一是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難、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尤其要保護和激發差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和一般學生一樣享受學習的樂趣。如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做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利用低年級同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身心特點,讓學生先自學課文,并提出誰能通過理解課文來親自示范。學生為了能上臺做實驗,每個人都很認真地自學課文,自覺查找資料,結合課后的生字詞以及課文輔導用書理解、掌握課文,很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有想學習的欲望,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礎。
二、教給學生預習方法
第一是查找與本課有關的教學資料。如學習互聯網內容的課文時,課前布置學生調查了解電腦在國防、科技、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學生通過查資料,問家長等方式,不僅獲得了電腦知識,激發了學習電腦的興趣,而且從自學中懂得了國際互聯網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學習自覺性增強,掌握知識的愉快體驗變濃。第二是初讀課文掃清障礙,通過工具書掌握生字新詞,要求邊讀、邊想、邊記,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凡是在課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字、詞,不當眾公布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自己查字典,自己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在自主預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自學的習慣,而且掌握了自學規律,提高了自學能力。第三是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第四是根據課后問題,找出課文的重點、難點和含義深刻不易理解的句子。第五是學會自我質疑,即依據課題提出問題,依據人物的言行提出問題,依據重點段、重點詞語提出問題。
三、訓練學生理解能力
小學教學的關鍵在于閱讀理解。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把發展學生默讀的能力,看作閱讀的基本目標。讓學生學會看得快、想得快。從一眼看一個字、一個詞變為看一句或幾句,一次把握住一個句子,提高默讀速度,培養整體觀念。對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查資料、找工具書,弄懂了再讀下去。想得快,指腦子跟著眼睛的掃視迅速思考,弄清看到的文字說的是什么。
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一邊看句子,一邊想這句話的意思。具體可抓住兩個環節:一是眼腦并用。講讀課文時,要提出明確要求,給學生閱讀的導向,使他們順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激起通過默讀解決問題的愿望。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聯系場景,在讀中思考,很快就能掌握。二是手腦并用。閱讀課中,默讀是經常性的手段,如果同時輔之以手的點畫操作技能,便會使默讀效果更好。我在教學中十分注重這一方法的運用,在默讀訓練中,指導學生邊讀邊動手圈劃文章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加深理解,提高閱讀水平。
四、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1. 抓特點。如教學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東方之珠》,描寫了三個場景,各個場景的寫作方法大致相同,都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寫的,根據課文特點,立足于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以一個段落為例,讓學生觸類旁通,自學其他段落。
2. 抓重點。在講讀時,教師有意識地把重點突出,讓學生加深印象,然后再自學其他內容,自己歸納,悟出道理。最后總結一類文章的寫法。慢慢地,學生就懂得了從通讀全文入手,根據不同的文章的特點找出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熟讀靜思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內外注意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新,并長期堅持,那么,就一定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效果,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