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生軍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綜合素養;審美;構思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91—01
古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詩的學習既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又能有效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如何在古詩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本文將對小學古詩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方法進行探討。
一、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詩的含義,很難體會到詩人內心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讀詩、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聯想詩句的意境。教師自己朗讀古詩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調,將小學生帶入到詩詞的意境中,跟著教師的朗讀節奏,去體會詩句的深層含義。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古詩環境中,感受古詩的魅力。
古詩的創作過程離不開一定的意境,教師在講解古詩的時候,將詩人當時的境遇講給學生,讓學生體會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詩時,教師先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單從“靜夜思”字面意思就會想到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夜晚思鄉之情,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想象自己身在他鄉時,會有怎樣的思鄉之情。這首詩中沒有難懂的詩句,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到詩句的含義,將古詩句變為通俗易懂的語句,講給學生聽,把學生帶入詩人創作時的意境中。
二、培養學生朗讀詩句的能力
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包括聽、說、讀、寫,小學生不僅要將古詩背誦下來,還要學會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教師要將古詩斷句特點、詩人的心境詳細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帶著感受去朗讀詩句。如,在學習楊萬里的《小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小荷”和“蜻蜓”圈出來,這兩個詞表明詩人描述的是夏天荷池的景色,“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這兩句展現出一幅自然界和諧美好的場景,最后兩句表現生機勃勃的生命力,教師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氣勢朗讀詩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一幅幅美好的初夏池塘的場景出現在學生的腦海中。在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時,既能幫助學生記憶詩句,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三、培養學生古詩審美能力
古詩也是一種語言表達藝術,通過簡練的語句,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思想感情,因此古詩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通過培養小學生古詩鑒賞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其他方面的鑒賞能力。古詩具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很押韻,一般都可以吟唱出來,說明古詩具有一定的音樂美,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用唱歌的方式來學習古詩,會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同時利于學生記憶古詩。如,在學習《游子吟》這首詩時,教師將這首詩歌唱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聽和看感受詩句的韻律,視頻中的動畫場景會將學生帶入詩句的意境中,使學生跟著詩人的步伐體會詩人的心境。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鼓勵學生學會吟唱這首詩,對能準確把握詩句韻律的同學給予表揚。
古詩除了具有韻律美之外,還具有對偶美,例如杜甫《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就體現出對偶美,詩句一前一后的對偶,將詩中描述的畫面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將對偶詩句的特點、作用詳細講給學生,讓學生從學過的詩句中找出是對偶的詩句,使學生能從對偶手法的運用中去鑒賞詩句。
四、引導學生分析古詩的構思
古詩具有獨特的語言藝術和巧妙的構思,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詩人一般都是借物抒情,用巧妙藝術手法將自己的感情通過詩句展現出來。此外,古詩具有強烈的結構層次感,讀者跟隨詩人的腳步,慢慢進入詩人設置的情景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寫作時的心境、使用修辭手法起到的作用,讓學生聯想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尋找與詩句結合的地方,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總之,小學古詩教學對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古詩,要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采取豐富多彩的古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分析古詩的構思,學會鑒賞古詩,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