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軍
【關鍵詞】 學生;自信心;培養;發掘潛力;科學評價;尊重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84—01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實現目標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一種強大動力,也是人們完成活動的有力保證,它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能夠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所以,良好的自信心理對一個人成就事業十分必要。那么,怎樣培養中學生的自信心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發掘潛力,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價值
自信的秘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長處,值得看重和發揮。大部分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希望把缺點變為優點”,但他們卻碰到了更多的困難和痛苦;而少數最快樂、最成功的人的秘訣是“加強自己的優點,并管理自己的缺點”。“管理自己的缺點”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優點”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
作為一名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擁有的巨大潛能和廣闊的發展可能性,使他們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領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突出的成績,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長處與短處,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和優勢,幫助他們及早確立正確的奮斗目標,用美好的前景激勵他們形成頑強的自信心和奮斗精神。
二、要科學評價每一位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恰當與否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如果學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自己被賞識,就會愉快、積極,從而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信心。因此,教師要多作肯定性評價。學生的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如果老師評價這個學生能干,他就認為自己確實是這樣,遇事敢于自己動手去做;如果平時老是講他傻、沒出息等有損自尊的語言,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動手去做的信心。為此,作為一名教師,當學生的學習、工作或其他方面已經努力但還不夠理想時,要肯定其努力和進步。比如可以說:“看得出你很努力,值得我們學習”、“你比以前有進步了”、 “你能夠找出自己的錯誤,真的很了不起的”……這樣科學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能使學生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要尊重學生,用激勵的情感使學生自信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越是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越體會到這樣一條真理: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損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對此,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只想到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學生批評訓斥,造成課堂氣氛緊張而降低教學效率。有關實驗表明,年級越高、年齡越大,受到批評訓斥后,學習效果就越差,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教師要會運用說教的藝術,微笑著批評、無類而教,這樣學生就會在學習、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樹立起自信心。如,體育活動中以小團體為主的練習活動,可以縮短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相互產生親切感和依賴感。在活動中,教師應經常注意學生的活動,關心學生的情緒狀態。如,可以拍拍學生的肩膀表示鼓勵、肯定、贊賞,也可以發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號,或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及優美的示范動作喚起學生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四、發現并培養學生的特長
每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在一些方面積累比較多的能力或經驗,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富于思想與創造的潛質,在教師任教的幾十個學生中,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長。細心的教師會注意每個學生同其他學生的不同點,一旦發現他的某種特長潛能,就滿腔熱情地因勢利導,運用肯定、鼓勵以及創設條件等手段強化它,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興趣班來發展學生的特長。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相信別人都羨慕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會油然而生,這種自信心能推動學生在多方面逐步走向成功。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