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紅
【關鍵詞】 幼兒園;區角活動;創設;興
趣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4—0082—01
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愛好的事物,他們非常樂意做,甚至不厭其煩,這樣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愛好及需求進行班級區角活動的創設。下面談談筆者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興趣為重點創設班級區角
區域活動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為幼兒提供手腦并用、喜愛并感興趣的操作材料。孩子對于真實生活經驗在區角里的再現非常喜歡,因此,班級區角創設應抓住此重點。
1. 用美工區鍛煉幼兒的色彩感受能力。教師可根據班級主題活動設計《秋天的植物》,在美工區投放各種顏料、形狀的樹葉、花朵、果殼、棉簽等材料,讓孩子們自由嘗試操作各種材料,如做手工、繪畫、粘貼,甚至裁剪自己眼中的秋天景象,表現生活中的美。對于同一主題,可以在大班美工區設置更有“難度”的區角,比如可將“色彩變變變”與科探活動相結合,提供紅、黃、藍三色的水彩顏料、吸管、記錄紙、調色盤、棉簽等,讓幼兒用吸管將兩種色彩的顏料吸到調色盤中,用棉簽調和,進行小組觀察并記錄色彩發生的變化。孩子們在觀察過程中提高了對美的認識,鍛煉了手部的靈活性,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快樂,在快樂中得到了學習,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再次來美工區活動的興趣。
2. 用音樂區鍛煉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小班的孩子喜歡模仿,教師就可以開設 “小舞臺”等音樂表演區。通過孩子模仿表演,平時內向的孩子都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這時他們的交往能力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同時教師還可以將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延伸部分擴展到區角活動中,讓孩子們可以在這里不受拘束地開展歌唱,隨樂扭動,模仿表演,大大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
3. 用圖書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圖書區創設以繪本類、故事類、科探類、語言類、生活類等為主,可從幼兒的表述規律出發,以簡單的看圖講述為基本,逐漸過渡到排圖講述。班級可以開展“我喜歡的繪本”交流閱讀活動,借此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形象記憶力。此活動可以延續到晨間接待、離園前等候等日常活動中,讓幼兒隨意進入圖書吧閱讀,和同伴之間講故事,讓他們想說、敢說、愿意說、喜歡說,這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習慣、交往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時也能拓展幼兒的學習經驗。
二、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劃分區角
1. 益智區為智力開發奠定基礎。中大班的幼兒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因此,可以開設 “創意坊”等區角。可投放大小不等的珠子、幾何圖形、瓶蓋、毛線、扣子、空鞋盒、自制五子棋等不同廢舊材料,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動腦想一想,玩一玩、做一做,這樣不僅可開發幼兒的大腦智力,發展精細動作,而且還能鍛煉小肌肉動作和動作協調性,并培養孩子手眼的一致性。通過區角材料的操作,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在操作中培養細心、專心做事的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投放多米諾骨牌是幼兒最受歡迎的,通過觀察骨牌之間的距離、骨牌的排列方法、路線等猜想和驗證骨牌推動的結果,可讓幼兒感知其中的科學道理,鍛煉幼兒的探索性和可操作性。
2. 識字區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家長帶孩子多看、多說、多讀、多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標語、廣告、海報等,大大豐富幼兒識字量。班級可開設識字區并投放大量的字卡、圖書、繪圖卡片、字的分解圖卡,以幼兒平時生活中常見而且經常說到的字為主。之前幼兒對于這些常見字詞僅限于會說,而通過識字區的學習后,幼兒已能從簡單的“會說”過渡到“認識”的階段,讓幼兒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有良好的過渡與銜接,讓幼兒對識字感興趣,為幼小銜接工作打好的基礎。
3. 手工區開發幼兒動手能力。動手能力是一個孩子綜合能力的集中展現,教師可以創建木工區,創設“小小建筑師”區角,并提供大量的不規則性形狀的木塊、樹墩,同時提供小錘子、釘子、小鉗子等工具,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憑著豐富的想象力完成作品。同時可以創建形式各樣的創意區,投放沙子、磁鐵、廢舊鑰匙、鋸末、電池等等,激發幼兒變廢為寶的興趣,讓幼兒以自由創作活動為主,體驗廢舊物品再利用的創作樂趣。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