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虎
【摘 要】海原縣緊緊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規劃引領、彰顯特色、改造提升、建管并舉的原則,以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生態綠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為抓手,以完善縣城功能、提升縣城品質、重建設、強管理,扎實推進城鄉建設提水平上檔次。
【關鍵詞】海原縣;城鎮化建設;思考
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促進城鎮空間布局的合理均衡。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為新型城鎮化的空間合理布局指明了方向。西部地區是我國水源保護區和生態涵養區,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堅持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務必保護好耕地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建設綠色低碳、和諧宜居的新型城鎮。
1 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項目攻堅戰
《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的核心內容為構建“一主三副、核心帶動,兩帶兩軸、統籌城鄉,山河為脈、保護生態”的總體空間格局,按照全區一盤棋的發展思路,形成“都市區、副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級配合理的城鎮體系,打造向西開放的空間組織核心。同時,還確立了各個城市的功能定位、產業定位、特色定位,建立了錯位發展、差異發展、互補發展的格局,力爭走出一條符合寧夏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2017年,中衛市牢牢抓緊“建設之春”,以“項目建設年”為契機,計劃新建、改建、擴建項目374個,計劃總投資1917億元,其中重點建設項目60個。這些重點建設項目中,14個工業項目和7個大數據信息產業項目投資額幾乎占總投資的一半,且都烙上了“新材料”“新能源”“新經濟”幾個關鍵詞。推進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化方向發展、新能源產業向集成化方向發展、新經濟向規模化發展的“三新三化”產業發展,是市委、市政府在進一步摸清中衛“基本底數”后,提出的具有中衛符號的發展新方向。位于中衛市的海原縣依照《寧夏空間戰略發展規劃》,進一步突出規劃工作的科學性、合法性、操作性,加大各類規劃的編制力度,力求科學編制規劃。編制完成了2016年美麗集鎮、美麗村莊等項目規劃。共實施城鄉建設項目43個,今年,海原縣66個重點建設項目集中開工,項目涉及農業農村、城鄉建設、教育衛生、工業商貿、社會保障等方面。
2 完善城市設施,提升縣城服務功能
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為推動縣城建設,海原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加快棚戶區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為指導,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保護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避免千城一面。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多元化城鎮建設投融資等機制。通過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讓我們的城鎮各具特色、宜業宜居,更加充滿活力。圍繞環境治理、衛生保潔、違建整治、保障服務,切實提高城鄉管理和服務能力,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強化環境治理,組織實施“美麗城市”建設活動,制定《海原縣美麗城市建設方案》,進一步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集中治理亂擺攤點、占道經營、亂停亂放、車輛擁堵等行為,有效提升縣城潔凈度。力整治違建,充分發揮城鎮綜合執法大隊城鄉的作用,強化管控能力。對蓄意違建行為要嚴厲打擊,發現一處、拆除一處,確保縣城規劃區內無新建、改建違法建筑。進一步加快城市道路建設,計劃新建市政道路22條、16.9公里。已全部完成項目招標,截止冬季停工,西區供熱站南側路、緯八路完成排水管、緯一路、經四路、北坪路北延伸段等15條市政道路已按計劃完成主車道油面鋪設;東城路、西河路南段、運通街、惠民街、興盛街、建設路南段和萬福路西段正加快“三通一平”工作。同時,不斷提升縣城供熱覆蓋率,實施東區供熱站擴建工程。鋪設供熱管網11.6公里,目前項目正在進行施工監理及設備招標。
3 加強城市暴雨內澇防治工作
一是,貫徹落實《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爭取中央資金支持項目建設。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澇水平,大力推行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快研究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管網普查,查清家底,排除隱患。二是,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示范工作。組織制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導則》等技術指導文件。
4 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關鍵
中西部地區之所以發展相對滯后,往往是因為交通閉塞、水利失修、信息不靈,被欠缺的基礎設施扼住了咽喉。近年來,國家為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在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更多向中西部傾斜,扶持力度持續加大。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多年來,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累計達4萬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債資金累計投入達8900億元。近兩年來,海原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動縣城建設跨越發展。海原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縣城服務功能。特別是在完善道路網絡建設方面,續建15公里道路,并配套完成道路亮化、綠化、管道排水。在縣城建設中,海原非常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在對政府南北街和政府東西街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的基礎上,融入伊斯蘭文化元素符號,使其彰顯城市特色和民族風情。
在脫貧攻堅這一重點工作推動下,海原縣堅持在脫貧銷號村創新實施“6361”模式、在鞏固提升村創新實施“1716”模式、創新華潤幫扶“基礎母牛銀行”模式、創新“黨建促脫貧”工作模式等,開展易地搬遷等工作,全縣動員,全民參與,齊心協力向著建設潔凈、文明、優美、和諧的美好鄉村邁進,力爭實現與全區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