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蕓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要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念,學案的編寫應運而生,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有效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英語;學案編寫
“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它既可以用于指導學生預習,帶著問題有備而來;也可以用于課堂教學,減少學生記筆記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更可以用于學生課后復習,成為學生系統的學習資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從著重教師教的過程設計逐步向關注學生學的過程設計轉變。正是在這種新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在新課程的教學探索和反思過程中,根據所教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研究編寫學案的細則
在編寫學案時,應依據學習的內容、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變,沒有千篇一律、固定不變的格式。但從“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的原理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步驟、分層次地從知識、能力到理論的運用逐步加深,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不同層次目標要求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學中的學案編寫應遵循“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而能用”的原則,具體說來應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一)知識能力與情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
學案的編制應充分考慮學生“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如Vocabulary部分,可以用學習、回顧和拓展的方法,提供大量的真實語言運用情景讓學生體會詞匯的意義和用法;采用中英互譯、詞匯填空等方式來操練,讓學生掌握詞匯和短語的用法;Language points部分,用發現、歸納和模仿操練的方法,采用中英互譯、選詞填空等方式操練,讓學生在預習和復習過程中掌握重要語言點的用法;Listening部分通過材料原文呈現,挖空本模塊的重點詞匯和短語,讓學生在聽力練習的同時,實現聽力能力提高和語法、詞匯知識的鞏固。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老師的授課常常以把握語言知識為重心,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目標的引導,在學案編寫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授課內容情感目標培養所在,問題設置結合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體會電影故事、文學作品、人際交往、科學技術等話題當中的真善美,具備較強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了解和尊重異國文化,體現國際合作精神。所以,學案編寫應把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相結合。
(二)分層教學和學法指導相結合的原則
在學案的編寫過程中,要體現分層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步驟,分層次地從知識到能力運用逐步加深,首先應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不同學習水平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問題的設置既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趣味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層次,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需要,給學生創造參與學習的機會,提高參與的能力和激發學習的熱情。同時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釋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學案的編寫方式
學案要充分體現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思想,它的應用應該是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可以應用以下方式:
(一)歸納式
在重點詞匯、短語教學方面,學生根據現有知識水平,如前綴、后綴、詞根等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形成自己的認識,根據要求歸納寫出對應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等,最后根據練習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形式不僅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還養成了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依靠集體智慧豐富和開拓了視野。
(二)演繹式
在寫作教學方面,充分利用好英語周報資源,每個Module都配套有相應的案例呈現,它包括審題定調、確定主題內容、審定篇章結構、相關詞匯短語、常用表達、范文賞析等方面,內容務實而全面,根據這部分的學案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該類話題和題材作文的表達套路,在此基礎上,學生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寫出相對理想的短文就容易得多,甚至游刃有余。從而讓學生在實踐的演繹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三)技能式
對于閱讀、聽力等語言技能板塊,學案通常以問題為核心來進行組織,它包括正誤判斷、根據文章內容填空、填表格、詞義判斷、主旨大意歸納和一般設問形式。學生根據學案的提示,在老師的幫助下先掃清生詞和短語、長難句障礙,再在老師引導下,運用PWA教學法,通過Pair work等方式讓學生解決學案中出現的問題,但是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有限,其認識上的不足或知識體系的缺陷常常充分地暴露出來,這時老師若能及時發現問題所在并調整教學進展,充分運用好評價機制,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言學習的技能,也就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近兩年學案的編制和使用,很多學生都初步實現了“學會”到“會學”的轉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