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 田華 張杰 陳啟萌
【摘 要】軍民融合是軍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既符合國家戰略部署的要求也能夠有效地整合軍地優勢資源,提高人才培養效益。航海專業士官軍民融合式培養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對比分析軍地雙方人才培養關鍵問題的基礎上,探究航海專業士官軍民融合式培養的可行模式,并提出需要完善的保障要求。
【關鍵詞】軍民融合;航海士官;人才培養
1 問題的提出
(1)國家戰略布局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伊始就始終致力于探索軍民融合、寓軍于民的人才培養實踐,這已成為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建設實踐中,以毛澤東、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發展、豐富了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思想,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實踐成果。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將軍民融合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2)優化教育資源分配
2013年8月,習近平在視察沈陽戰區部隊時指出“要拓展軍民融合的領域和范圍,積極推進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部隊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發展”。在信息化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人才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立起完備、順暢的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體系,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高質高量培養出服務社會、服務部隊人才的有效途徑和必然之路。
2 航海專業士官軍地融合式培養的可行性分析
(1)地方航海職業學校的蓬勃發展
地方航海職業人才主要有海事類大學、航海類院校負責培養。我國航海教育包括本科航海教育、高等專科航海教育(高等航海職業教育)、中等專科航海教育(中等航海職業教育)三個層次以及開展STCW公約規定培訓項目的培訓機構,現有14所本科院校、14所專科(高職)院校設置了本科或專科層次的航海類專業,有12所中專學校也設置了航海類專業,此外還有47家培訓機構可以開展STCW公約規定的相關項目的培訓工作。自2000年開始航海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以來,航海院校的辦學層次、辦學規模、招生數量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就為航海專業士官軍民融合式培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證。
(2)軍地航海專業人才培養具有互通性
分析地方高職航海技術院校和海軍航海士官的培養目標、能力結構以及課程設置等人才培養關鍵環節。
從培養目標上分析,兩者似乎有較大區別,但從能力結構上看二者除各自工種特有的能力要求(如:高職航海技術專業針對地方船舶的工作性質所需的貨物運輸、污染防護等能力;航海士官從事海軍艦艇工作所需的軍事技能等)外其它能力要求基本是相同的(如:航行保障能力、船舶操縱能力、氣象預報能力、航海儀器操作使用和維護能力等)。
3 航海專業士官軍地融合式培養模式
航海專業士官軍地融合式培養的出發點就是將航士官職業教育融入國家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一個組織結構合理,機構協調一致、任務分工明確、內容緊密銜接、資源共建共享、證書相通互認、機制配套完善的培養模式。具體模式有:
(1)直招入伍式
直招士官即從非軍事部門招收士官,就是指根據《兵役法》、《征兵工作條例》以及相關規定,直接招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入伍,作為志愿兵役制士兵到部隊服役。海軍從地方高職航海技術院校直招航海專業士官的優勢在于:一是可以大大縮短人才培養的周期。正常情況下,一名航海士官的成長需要經過3個月的入伍訓練、6個月的專業技術學習,在考取士官學校經過為期3年的院校學習培訓,總計需要最少4年時間。而從地方高職航海技術院校直招士官卻可以節省大量的專業訓練時間,只需進行3—6個月的入伍訓練即可上崗工作,人才培養周期大大縮短;二是可以節約部隊訓練投入。由于直招士官已經具備了相當額航海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可以大大縮減入伍后專業技術的培訓力度,對師資、訓練場地、實驗實作裝備和模擬器的建設投入也可極大節省。
(2)定向培養式
士官的定向培養類似于已經過多年實踐檢驗的軍官國防生培養模式,通過高考招生。部隊根據人才專業技能的培養需求情況,在地方高職航海技術院校中遴選2到3家進行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士官的招生、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的設置、學員的日常管理等均應由軍地雙方協商進行,并以軍隊要求為主。與傳統士官培養相比,士官定向培養可以更好的利用地方航海高職院校的師資、場地、器材等優勢資源,提高航海專業士官的培養質量,同時還可以大大節約軍隊進行相應建設的投入。
與直招士官相比,士官定向培養的缺點是培訓周期較長,需要經過3年的高職系統培養。但它的優點是整個培訓過程軍隊全程介入并且起主導作用,這樣培養的人才不僅專業技能過硬,而且也同時增強了軍事素養和紀律意識,更容易適應將來部隊的工作生活環境。
(3)專項培養式
專項培養式主要是針對部隊現有航海技術士官的技能再培訓。海軍與地方高職航海技術院校簽訂協議,按部隊對高技能士官技能的相關要求進行專項培訓,這一培訓模式特別適用于一些以海軍目前培訓力量很難完成或即使能夠完成但投入產出比嚴重倒置的項目培訓,例如:航海英語應用能力的培訓,遠洋航行保障能力的訓練等。借助這一培養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地方教育資源,解決航海專業士官的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完善提升問題。這一模式的實施可以嘗試在地方大學舉辦短期的業務技術進修班,以解部隊訓練的急需,為部隊培養大量的專業技術骨干。
(4)軍地聯合式
軍地聯合式是指將航海專業士官的培訓分為地方高職院校和軍校兩個階段,科學文化基礎和軍地通用的航海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在地方高職院校完成,軍隊特有專業及軍事技能的學習在軍校完成。比如采用“2+1”的模式,在高職航海技術院校完成兩年基礎課學習和通用專業課程的學習,再到軍隊院校進行一年的軍政訓練和崗位任職培訓,學習完成且考核合格,由原高職院校和軍隊院校共同頒發畢業證以及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展軍地聯合培養航海專業士官人才,可以通過優勢互補,有效提升人才培養的效益。可以把軍校用于學員基礎教育和通用專業技能培訓的精力和財力節約下來投入到軍隊特有專業和軍政素質的培訓當中,使有限的軍隊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用。
4 航海專業士官軍地融合式培養的保障要求
(1)制度保障
加強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的法制化建設.須從國家層面統籌設計,由軍地部門協力施訓,共同推動建立起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法規體系.頒布出臺關于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專門的、系統的法律。通過逐步健全各項法規建設,特別是多元互動機制法規建設,有效地協調國家、社會、軍隊之間的培養關系,使人才培養系統化、方法科學化,實現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
(2)法規保障
構建多元化軍隊人才培養格局.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協同辦法.建立規范的培訓制度,創新引進地方科技人才的政策制度,采取項目合作、技術服務、人員借調、合作交流等方式吸納人才。確立人才競爭理念,把科技人才的貢獻、績效同利益掛鉤,激活崗位競爭機制。完善軍地共育人才、聯合攻關、人才激勵和保障等領域的法規政策。建立軍隊科技人才安全機制,加強宗旨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形成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黃志,王鴻鵬,張蓓.STCW公約要求下航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J].集美大學學報,2013(1).
[2]關騰飛.高職類航海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0(6).
[3]彭天堂,袁俊華等.士官職業教育融入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2012(6).
[4]楊梅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是發展研究[M].西安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張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