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本文旨在推進網絡校本研修,提升教研成效,改變研教分離的狀態,促進教研的知行結合,提高教研活動質量,促進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校本研修;體育教師;專業化
一、要有完善的校本培訓策略作為支撐
讓農村體育教師在自培、自訓、自悟中走自我成長、自學成才之路,啟動農村體育教師的內驅力,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可持續發展;學校將優秀的教學資源放到校園網絡上,供農村體育教師學習使用,同時要求農村體育教師將自己的原創資源放到自己的博客和相關平臺上,供同行學習研討交流,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根據農村體育教師個人能力特長,分工不同,將農村體育教師組成“互補式”網絡學習小組,讓他們在網絡學習活動中分別承擔不同角色任務,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共同提高素養。
二、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為網絡環境下校本研修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校本研修的目的和主要任務是為了促進學校發展、農村體育教師成長和學生發展——即為了學校;二是校本研修的基地(主陣地)是學校——即基于學校。所有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均產生于學校;結合學校具體的實際和教學情境才能產生適合本校需要的研究成果;三是校本研修的主體是農村體育教師——在學校中。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解決校本研修“瓶頸”,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快速成長
校本研修進行到一定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困惑,這就是俗稱的校本研修“瓶頸”,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體育教師素質提高的需要。由于地域、經費的限制,農村體育教師的橫向交流不夠通暢,人數少、時間短的教研活動僅起到了在點上的交流作用,過去那種“走出去,請進來”的面對面交流研討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體育教師對課程實施及發展的需要;二是理論引領的需要。很多農村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材料,但難以上升到理論,大家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到很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寫了不少的總結,但難于形成理論性的認識,缺乏專家的指導,再上一個新臺階就顯得很困難;三是時空拓展的需要。受師資條件與受經濟條件的約束,有些學校連基本的校本研修都難以搞好。當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時,教研的時間顯得捉襟見肘。
四、借助教育信息化優勢開展校本培訓是農村體育教師獲得專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現有職后培訓無視農村體育教師主體地位的弊端,束縛了農村體育教師的創造和發展,迫使我們對師訓模式作新的探索。新課程改革要求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這種成長需要更多的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個人反思,這正是傳統教研模式難以實現的。而網絡校本研修借助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網絡交流的互動性,具有傳統教研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們認為,借住現代教育技術,走校本培訓之路,構建有效的校本培訓模式,是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五、基于網絡校本研修在農村體育教師專業化成長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農村體育教師個人、教師集體、教研員是校本研修的三個核心要素,共同構成了校本研修的三位一體的關系。網絡校本研修中農村體育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三種力量同樣缺一不可,而且與常規校本研修相比發揮著更大的效應。學校網站上的論壇和博客平臺的開放性,使農村體育教師有了自由發表心聲的地方。農村體育教師的教學苦惱、問題、體會,都可以通過“發貼”的形式自由地發表在論壇上。當老師將自己遇到的問題發貼到論壇時,閱讀者要細心地讀貼,對帖子所介紹的問題、現象或是進行詢問,或是進行答復,或是表明自己的觀點,這些都促進了農村體育教師進一步反思,實現了從現象到問題原因的研究。
六、網絡校本研修實現了專家與農村體育教師間的互動──引領專業化
農村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水土不服”而生成困惑,這就亟需身邊的專家給予及時的指導與關注。一方面,傳統教研活動往往由專家或領導主講,其他農村體育教師參與討論。這樣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虛假教研,因為大家不好意思明確提出反對意見。另一方面,由于受條件的限制,更多的專家并不能很容易地深入到地方教研,缺乏對實踐進行明確的指導,甚至過高或過低估了地方情況。通過網絡校本研修,專家可以定期地參與討論一些疑難問題,既解決了一線農村體育教師的困惑,也有利于農村體育教師發表真實的言論,這對專家了解基層、調整學術方向也有益處。
七、網絡校本研修改變了研、教分離的狀態──教研廣泛化
網絡校本研修增強了農村體育教師參與教研的自主性、回應解決問題的及時性和實現互動交流的廣泛性。網絡校本研修帶來的另一個不凡的現象就是“泛研”現象的產生。“泛研”不僅是針對內容廣泛化教研,也不僅是針對活動的教研廣泛開展,而是指教研手段、教研過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為、教研思維的廣泛化。教研不再僅僅是以教研部門為中心,而是能夠使得農村體育教師在超越時空的同時還能超越自我,構成豐富多彩的“社會大教研”。所以,網絡校本研修不再僅僅是一種參與形式而是一種行為變革,更是一種創新思維,這會對教研的動力、教研的質量進行深度催化。
參考文獻:
[1]任衍鋼.基于網絡條件下的校本研修模式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2).
[2]余文森.論以學校為本的教學研究[J].教育研究,2013(4).
[3]徐邦桃.信息化條件下以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C],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