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所偉 田飛
[摘要]微課自從在國內出現以來,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種比賽,期間有很多優秀的作品脫穎而出,但微課基本還是停留在教師互相借鑒與比賽的層面上。如何把微課應用于教學實踐,已成為一個急需研究的問題。本文介紹在高職數學中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之后從課程資源的配套性、微課錄制和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等提出應用對策。
[關鍵詞]微課;高職數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20-0095-03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網絡的高度發展,移動學習,視頻學習成為一種常見的學習方式。目前,網絡上各種學習的視頻已經相對較多,但良莠不齊,如何利用這種新的學習資源與方式對高職數學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呢?
隨著視頻錄制與編輯技術的成熟,微課的制作已經變得相對方便。我校數學教師積極錄制微課,并引入到教學中來,采用在上課時播放和上傳到手機APP藍墨云班課中由學生自行播放的形式進行,對運用微課教學進行實踐與研究。
一、微課及應用現狀
(一)微課概念
在國內,自2010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基于現有教育信息資源利用率低的現狀,率先給出微課概念以來,隨著國內外微課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化,人們對微課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豐富。特別是進入2013年以來,微課概念和實踐迅速升溫,眾多教育技術學界的專家學者、教育企業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微課活動官方文件對微課逐漸給出了各方定義。但無論是哪個定義,微課都是以微視頻為核心資源和呈現載體的微型視頻課程,其核心內容是微視頻。
(二)微課資源和應用現狀
現有微課資源缺乏,錄制花費時間又太多,基本找不到完整的一門課程且又適合于課堂教學微課,造成微課應用的范圍基本還停留在教師的借鑒學習與比賽之中。對于比賽的微課,出于比賽的目的,大部分與微課有關的工作,包括宣傳、制作與使用,基本都是從這個目的出發,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整門課程運用微課的不多,目前較做得較好的有華南師范大學汪曉東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有較全面的數據,并得到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
二、用于實踐研究的微課來源
(一)網上搜集
此類視頻中,完整的整門課程視頻大多屬于課堂實錄,視頻數量較多,每個視頻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基本都是30分鐘以上,算不上“微”,但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時,可以僅使用其中的一小段,或者編輯之后再用,另外,還有一些比賽的微課或時長較短的視頻,但大多僅是一次課的,難以找到整門課完整視頻。本次研究中,在百度網盤搜集了一些完整的視頻,并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
(二)自行錄制
1.使用的設備或軟件
手寫板、麥克風、畫圖軟件、幾何畫板、Office2013、視頻格式轉換軟件以及配音軟件等。
2.錄制的微課內容與數量
我們自行錄制了169個高職數學的微課視頻,每個時長基本保持在1-5分鐘,內容包括知識點講解分析、例題講解、練習題解答、復習小結等。具體如下:
(1)函數與極限共42個,其中知識點3個,例題與習題37個,小結2個。
(2)導數共32個,其中知識點3個,例題與習題28個,小結1個。
(3)導數應用共33個,其中知識點2個,例題與習題30個,小結1個。
(4)積分共62個,其中知識點3個,例題與習題57個,小結2個。
3.錄制方式
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我們根據錄制的內容,逐步改變并選擇更合適的錄制方式,以下是我們依次嘗試并使用的幾種實用的方式:
(1)手寫板錄屏+錄音的方式,共錄制了32個公開的微課。此方式是剛開始錄制時采用的,存在的問題是語音不夠準確、手寫速度慢導致視頻的時間較長、書寫字體又不夠帥氣、并且錄制過程中稍有差錯又得重錄,花費的時間也相對長,自我感覺不太好,只能在小范圍內使用。
(2)手寫板錄屏+口頭配音方式,僅錄制了2個公開的微課。手寫速度慢、書寫字體又不夠帥氣,語音不夠準且配音工作量大,極力不推薦使用。
(3)慢速Word公式輸入錄屏+軟件配音方式,共錄制了8個公開的微課。制作相對方便,不需手寫和口頭錄音,是地方方言較重且對書法不夠自信的教師福音,但因公式錄入較慢,觀看時比較考驗學生的耐心。
(4)PPT動畫錄屏+軟件配音方式,共錄制了3個公開的微課。需要使用PPT動畫體現數學演算過程的工作量真是太大了,不適合數學這門課程,但對于沒有演算過程的課程,推薦使用,并且普通話標準的話建議直接錄音,相當方便。
(5)較速Word公式輸入錄屏+軟件配音+字幕方式,共錄制了121個公開的微課。此方式格式相對固定:輸入標準化,配音標準化,字幕標準化,能夠很好體現數學的演算過程中,制作花費的時間也相對較短,制成的微課時長較短,不需要考驗學生的耐心,學生比較喜歡。數學課程極力推薦使用,特別是用于例題非常合適,故錄制的例題與習題大多屬于些類型。
(6)幾何畫板錄屏+軟件配音方式+字幕方式,共錄制了1個公開的微課。此方式主要是用于概念課,用于體現點、線和面的運動變化過程。
(7)錄屏+無聲音的方式(用于課堂講解),共錄制了2個公開的微課。此方式主要用于概念課,僅供錄制教師在課堂授課時使用。
三、使用微課進行教學的方式及調查的情況
(一)微課使用方式
1.將網絡上找到的視頻推薦給學生,建議學生自主學習。
2.直接在課堂上播放視頻,并根據情況進行引導與討論。
第一種是網絡搜到的視頻,但僅播放了一次,因與教材不相配套而不再使用。
第二種是自行錄制且帶有聲音的,主要播放概念課和較復雜的例題,學生聽不懂時可以暫停下來討論,也可以聽完后展開討論。
第三種是自行錄制但不帶有聲音的,主要是已錄制好的動畫視頻,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
3.上傳到手機APP藍墨云班課,學生自行學習。
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所有視頻均提供,并根據教學進度逐步開放學習權限,一般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種情況處理,基本上除了課前預習課外,其他的均在課后開放權限,無聲動畫更是在課堂講解之后再開放的權限。
(二)調查的情況
1.使用微課的前期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
在使用微課視頻進行授課的前期,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回收有效問卷43份,問卷結果匯總如下:
(1)你是否會利用網絡視頻進行學習:A.經常(4.7%);B.有時(27.9%);C.偶爾(51.2%);D.幾乎不會(16.3%)
(2)你首次接觸到微課從何種途徑:A.網絡(14%);B.老師(79.1%);C.同學(4.7%);D.其它(2.3%)
(3)你對哪種形式的微課比較感興趣:A.視頻講解(65.1%);B.PPT演示(4.7%);C.動畫形式(25.6%);D.其它(4.7%)
(4)如果可以,你是否愿意使用微課進行學習:A.非常愿意(39.5%);B.一般愿意(44.2%);C.無所謂(16.3%);D.不愿意(0%)
(5)你最能接受的微課時長是:A.5分鐘以下(16.3%);B.5-10分鐘(46.5%);C.10-30分鐘(27.9%);D.30分鐘以上(9.3%)
(6)你對微課的定位是:A.屬于課堂教學(14%);B.屬于課后解惑(9.3%);C.兩者都有(76.7%)
(7)你認為微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A.時間短(9.3%);B.視頻形式(44.2%);C.知識點集中(44.2%);D.很潮,夠酷(2.3%)
(8)你對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意見:A.贊同(74.4%);B.無所謂(25.6%);C.反對(0%)
(9)你對課后進行微課復習有什么看法:A.有效(74.4%);B.有效,但無興趣(14%);C.無效,愿意用筆記復習(11.6%)
由以上匯總可以發現:
第一,常在網上利用視頻學習的學生僅占4.7%,接觸微課的途徑來自老師的人數達到79.1%,說明學生本身并沒有主動利用網絡視頻進行自主學習。
第二,學生對視頻講解的微課最感興趣(占65.1%),其次是動畫(占25.6%)。
第三,愿意使用微課進行學習的占83.7%。
第四,最能接受的微課時長是5-10分鐘的占46.5%。
第五,對于微課用于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解惑哪個更好,認為兩都者行的占76.7%。
第六,微課最吸引學生的原因是視頻形式(占44.2%),知識點集中(占44.2%)。
第七,74.4%的學生贊同將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同樣有74.4%的學生認為用于復習會有效,并且會使用。
2.使用微課的后期調查,主要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針對前期的調查結論和微課使用后的情況進行座談。
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兩個月之后,我們根據情況,列舉了一些問題,召開了座談會,獲取的資料如下:
(1)為什么很多同學不利用網絡視頻進行學習?
答案1:找不到合適的視頻資源。
答案2:網上的資源都是收費的多,找不到免費資源。
答案3:沒興趣,從不主動關心網上的資源,也沒找過。
(2)那你是否堅持學習了老師推薦的視頻,為什么?
答案1:沒有堅持,因為老師沒有按推薦的視頻上課。
答案2:沒有堅持,與老師上課的內容不同步,與教材也不同步。
答案3:沒有堅持,太難了,看不懂,老師上課又沒有講解。
(3)你覺得我們提供給大家的微課中哪類視頻學習效果更好?快一些的還是慢一些的?
答案1:快一些并有字幕的那種,慢的太過于考驗耐性了,并且快一些的,看不懂可以再看一次或暫停再接著看。
答案2:預習的微課快了就反應不過來,還是手寫錄音的那種比較合適,復習或例題的就要快一些。
答案3:還有就是老師用在課堂上的那種無聲動畫演示的,老師對著動畫講解,很好理解。
(4)如果教師沒有給你壓力,你會主動學習嗎?
答案:不會,不考試,我們就不學數學了。
(5)你覺得高等數學中的微課需要加上5-10秒的片頭嗎?
答案:不需要加,并且每個視頻都加的話,看著也沒意思,還浪費了時間,直接看內容的最實用。
(6)你覺得微課的時長多少最合適?
答案1:現在看的這些都不錯,好像都沒超過10分鐘吧。
答案2:越短越好,只要把內容講清楚就行。
(7)你喜歡借助微課進行學習嗎?
答案1:喜歡,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自個再看看,并且用手機看也很方便。
答案2:喜歡,特別是復習的微課,效果很好,預習的學習時有些吃力。
通過以上調查數據可以發現:
第一,網上搜集的視頻不在于搜不到或是否免費,而在于沒有與教材同步、且與學生的水平不相適應,所以,沒有學生能夠堅持長時間學習。
第二,學生非常喜歡采用微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前提是與教材配套并有壓力或動力的情況下。并且特別受歡迎的數學視頻是:(1)較速Word公式輸入錄屏+軟件配音+字幕方式;(2)手寫板錄屏+錄音的方式;(3)錄屏+課堂講解的方式。并且提出,不同內容或用途的微課要使用不同的方式錄制。
第三,幾乎對所有的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去學習高等數學,比如說教師對學習情況的檢查,或者為了考試等。
第四,用于課堂教學且數量較多的微課,沒必要加片頭,微課視頻最好直切主題,無論是畫面還是語言。而我們錄制的微課大部分時長都在3分鐘以內,超過5分鐘的是個別,在不超過10分鐘的前提下,學生在意的不是微課時間長短,而是知識點是否集中,表達是否清晰準確,整個視頻是否簡潔等。
第五,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復習類型的微課學習效果更好,預習類型的微課學習效果要稍差一些。
四、應用對策
通過在高等數學這門課中使用微課進行教學的實踐,以及進行調查研究,我們發現,要進一步推廣微課的應用,特別是在學生中的應用,必須要加強課程資源的建設、采用靈活的微課錄制方式以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等。
(一)課程資源的配套性。對于要使用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微課,必須盡可能是一門完整的課程視頻,特別是要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與教材相配套,并且,除了視頻,其他的一些教學資源要跟上,比如供學生鞏固學習的課后練習題、小測試題之類的資料。但是,對于第一次使用微課的教師來說,要做到所有資料全都配套齊全,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特別是視頻錄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不建議教師在剛開始時按高標準錄制每一個微課,特別是按比賽要求,比如說一定得5—10分鐘,一定要有片頭,一定要入鏡,一定要選好題,一定要精心設計等等——當下更需要的是我們先將微課應用于教學,而不是純粹的比賽——其實微課比賽就是為了推動微課的應用,因此,教師微課應是先用于教學,做得比較好的再用于比賽。對于數學課程,一般一道例題便是一個視頻,一個知識點也是一個視頻,不必要太過于在意微課的時長,只要達到時間盡可能短,知識點集中,講解清晰明白的效果就行,并且后期還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改進提高。
(二)微課錄制的要求。由于微課是一種視頻形式的教學資源,因其時間相對較短,知識點集中,頗受學生喜歡,但在錄制過程中,需要根據課程類別及課程內容的特點進行。錄制微課應按課程類型、課程內容、微課用途等分別對待,不能用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進行一刀切。比如對于數學課程,更側重于演算與推理過程,錄制的視頻就要更多的體現這一過程,PPT的話也需要制作動畫較細的,而不能采用相對靜止無動畫的PPT。另外,對于剛開始錄制的微課,對教學設計要求也可以低一些,不要太過于在意,主要是要把問題講得準確、清楚,后期或使用之后可以逐步進行改進提高。這樣更將有助于推動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三)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與要求,不要認為有了視頻,學生就會主動去學習,或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而教師就可以解放了,沒有這樣的事情,教師必須想辦法進行引導與監管,包括布置課堂作業,臨時測試,課堂練習與提問,課堂討論等。特別是對于學習主動性不夠的學生,教師更要注重引導與要求。也就是說,隨著微課進一步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可能會需要從知識的講授中走出來,轉變成為一個優秀的課堂組織者。如何根據教育規律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將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重任。微課的應用將會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這也正是微課應用于教學的最大挑戰。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