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摘要]高職英語教改的重點并不在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是與高職教育目標相契合建構起學生的職業素質來。因此,試圖借助一時的教學改革就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想法,滲透著急功近利的教改思想,這對于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不利的。為此,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方向需要圍繞著:厘清英語教學目標、完善英語教學手段、優化英語教學評價、夯實英語素質教育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關鍵詞]高職英語;職業素質;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20-0156-02
高職英語教改構成了高職教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現階段所呈現出的英語教改狀況來看,其視乎并沒有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對此,又使得同行們陷入到了新一輪的教改之中。事實上,高職英語教改的重點并不在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是與高職教育目標相契合建構起學生的職業素質來。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于,高職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普遍不高,這就制約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再者,英語教學需要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應從長期的訓練中來獲得量變到質量的轉換。因此,試圖借助一時的教學改革就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想法,滲透著急功近利的教改思想,這對于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不利的。可見,聚焦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這就為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提供了路徑指向。
一、高職英語教學視角下的職業素質內涵分析
結合筆者對學生職業素養構成的剖析,可以從以下兩類視角來分析出職業素養的內涵:
(一)靜態視角下的內涵分析
靜態視角下的內涵分析,主要是從學生在今后的崗位中對英語的應用而言的。從筆者的跟蹤調研中可知,理工科畢業生在崗位中時常需要查閱英文資料和相關技術標準,而經管類畢業生在崗位中則主要借助英語進行人際互動,以及在編制和填寫外貿單據等。因此,這種客觀存在的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便構成了靜態視角下的職業素質內涵。事實上,基于工作過程下的高職英語教改,其本身就是圍繞著靜態視角下的職業素質來進行革新的。
(二)發展視角下的內涵分析
目前高職在英語教學中缺乏發展視角,而發展視角便是從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所提出的。那么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有哪些呢。從本校畢業生的實際要求來看,主要包括:第一,繼續深造的需要;第二,獲取職業資格證的需要;第三,就業領域轉換的需要等。從中不難理解,要滿足學生職業素質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只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形成他們的自組織學習系統,來實現他們自我職業素質提升的目標。對此,高職英語教學就需要助力學生自組織學習系統的形成。
以上概括出的兩類視角,在總括層面就為高職英語教改模式的創新提出了現實要求。
二、當前制約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模式困境解析
從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的教改實際出發,當前英語教學模式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困境。
(一)教學目標過于籠統
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具有標準化的表述,該表述主要對英語教學層度進行了界定。這就意味著,現行的教學目標更加突出高職英語教學的一般性,而較少涉及到各校英語教學的具體需要。那么在教學模式改革中能否去調適教學目標呢。不難知曉,高職英語作為公共英語范疇,長期以來缺乏與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調適上仍存在著空白。而且,調適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似乎并未納入到教改內容之中。因此,這就造成了現有的教學困境。
(二)教學手段脫離實際
在與兄弟院校進行業務交流時,不時都會聽到許多關于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新概念、新理念,諸如分層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等,從邏輯上都能自圓其說,但在實施過程中則難以成行。之所以存在著知易行難的結果,根本在于高職英語作為公共英語教學,對其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必然會牽扯教務主管部門、各院系的日常安排。因此,由于存在著較大的交易成本,便使得包括分層教學在內的教學模式創新限于形式主義之中。為此,也必然會浪費學院的教學資源。
(三)教學評價存在缺失
從目前的教學評價模式來看,其主要針對學生而開展的學習效果評價,而從中則難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效果。因此,從這一點出發教學評價是存在缺失的。另外,僅僅從測試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評價,也從評價方式方法上存在著缺失。正因如此,高職英語教學存在著濃厚的應試教育色彩。
三、破解教學模式困境的思考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困境,這里分別對其進行破題前的思考:
(一)針對“教學目標”的思考
長期以來,在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中都十分重視手段,而忽略目標。對于許多同行來說,教學目標再如何標準和準確,都無法與現實的教學手段創新相媲美。事實是這樣嗎,筆者對此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在于,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是一項靜態與動態相統一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學目標也需要形成指導靜態與動態教學模式創新的功能。而對教學目標的細化和校本化,則能為教學模式創新提供靜態下的近期目標,以及動態下的遠景目標。
(二)針對“教學手段”的思考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重心在教學手段領域,但在該領域的創新又陷入到了一種“自說自話”的地步,這一地步的特征在于無視學生學習的現實需要,而偏好于從教改的形式邏輯出發,來試圖實現創新者的教改愿景。可見,這種缺乏主體性的教學模式創新不僅是空洞的,在實施中也是會擾亂英語教學的正常秩序的。那么怎樣的教學手段創新是正確的呢。結合本文前面的論述可知,只有在滿足了學生在崗位英語應用上的靜態和發展目標,這樣的教學手段才是正確的。
(三)針對“教學評價”的思考
從前面的論述中可知,當前改變教學評價缺失的切入點為:第一,增加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第二,拓展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形式。但從緊迫性的視角來看,則需要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不難知曉,教學評價將倒逼教師的教學意愿,若是教學評價仍拘泥于學生的期末測試成績,那么關乎職業素質培養的教學目的仍不會被教師所認真執行,而是以應試教學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
四、高職教學模式創新方向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高職教學模式創新方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厘清英語教學目標
作為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第一步,這里需要厘清英語教學的目標。從基于工作過程出發,從中便為高職英語的近景目標指出的要求;而從塑造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人手,則為高職英語的遠景目標指出的要求。由此,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可以界定為:在較低層次上是指能培養學生在崗位中對英語的應用能力,而在較高層次則是建構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組織系統。這一目標的厘清,就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方向。
(二)完善英語教學手段
完善英語教學手段的出發點在于支撐起以上教學目標的實現之需,而首先需要關注的便是學生在崗位中對英語的應用需求。前面已經指出,理工科學生更多的將英語應用在英語專業技術文獻和國際技術標準的檢索上。這就要求,在英語教學手段的創新上,應突出學生對專業詞匯的積累和專業技術文獻的閱讀能力培養。同樣,對于經管類學生而言,則更多的將英語應用于口語交流和單證的填寫。這就要求在教學手段的創新上,應突出學生的上述英語能力。
(三)優化英語教學評價
在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和對創新成果進行推廣時,往往會面臨知易行難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又會促使教師在教學中陷入到一種“形似神離”的狀態。為此,在促使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得以健康發展上,需要建立起針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進而作為一種倒逼機制來驅動他們的教學。那么在這里的創新便需要依托學生的學習感受來實現,這也是突出學生主體性的一種表現。另外,應夯實學生評價管理,通過增設意見欄來更加具體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
(四)夯實英語素質教育
以上的目標、手段和評價構成了一個前后連貫的閉環,促使這一閉環的循序漸進、周而復始,是實現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走向深入的前提。為此,這里就涉及到夯實英語素質教育的問題。具體而言,首先需要發揮一線英語教師的首創精神,以及尊重一線教師的創新成果。再者,便是與專業院系建立起圍繞著“職業素質教育”的協作模式,通過將英語當作支撐專業能力實現的支持性材料,來與專業實訓教學之間形成嵌入式關系。
五、問題的拓展
另外,在進行工學結合時不應一味模仿其它專業課程的教改模式。為了建立合理的教改方向,這里需要進行問題的拓展:
(一)專業群視角下的目標定位
之所以要在專業群視角下進行目標定位,是因為英語教學改革本身就面臨著成本支出,同時還須考慮到它作為公共課的特點。可見,以專業群為導向開發出符合特定學科版塊的教材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崗位群視角下的目標定位
由于高職層次所培養的學生一般處于工作一線,并以實際操作為特征。因此,在有助于他們業務拓展方面的英語輔助來說,應以適用、簡明為特色。主要在針對專業文獻閱讀上,應以引導和啟發為主線。
六、小結
本文認為,當前試圖借助一時的教學改革就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想法,滲透著急功近利的教改思想,這對于創新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是不利的。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方向應圍繞著:厘清英語教學目標、完善英語教學手段、優化英語教學評價、夯實英語素質教育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