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沛先+吳萬友++宣萱
摘 要: 本文從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推進“三轉”工作的必要性出發,指出紀檢監察工作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紀檢監察工作落實“三轉”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紀檢監察 三轉
引言
中央紀委在十八大后不斷地推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簡稱“三轉”)”,各級紀委也穩步推進“三轉”。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落實“三轉”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機制的新要求,是推進紀檢監察部門現代化治理的必經之路。
1.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三轉”的必要性
近年來,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任務緊迫。從中央巡視組2017年4月對北京某大學巡視反饋來看,通報的22起違法違紀違規案例中,給予開除黨籍14人。通報的對象既有副校長級別的“關鍵少數”,又有管錢和管物的“關鍵崗位”人員;從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類型看,涉及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規發放津補貼和購物卡、違規配備使用車輛、私設“小金庫”等多種類型,既有違紀,又有違法犯罪。
高職院黨委對黨風廉政建設的落實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這不僅明確了黨對反腐工作的領導地位,而且賦予了紀委獨立和權威的監督權。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制黨重點發力的抓手。因此,高職院的紀檢部門迫切需要通過轉職能聚焦主業主責,通過轉方式加強監督問責,通過轉作風確保正己擔責,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維護好黨內政治生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2.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部門存在一些問題,從“三轉”視角來看,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關起門來搞“三轉”,存在不會轉、轉不動、轉走樣的問題。
2.1教育主管部門缺乏對紀檢監察工作的頂層設計。
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主要負責學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但為加強對重點領域的監督,目前普遍參與招生錄取、物資采購、人事招聘、干部選拔等領域的現場監督,某些職能部門在工作中弱化了自己的職責過于依賴紀檢監察人員,出了問題因職責邊界模糊不清,很難追責。教育主管部門要求高職院校紀委“三轉”,但沒有出臺更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指導性意見。特別是在監督中如何追責,怎樣劃分責任都沒有特別細致的操作方法。
2.2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隊伍薄弱。
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專職紀檢干部較少,人員編制一般兩三人。一般紀委書記都分管監察、審計、工會等多個部門;有的紀委副書記兼任審計處長或紀委辦公室主任;紀委委員均屬兼職。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信訪案件線索追蹤和查辦的力量薄弱。按照“三轉”的要求,加強監督執紀問責,在不增設機構、不增加人員編制的前提下,調整充實執紀辦案人員力量,是一個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2.3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方法措施缺乏。
高職院校紀委在校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現行績效考核體制下,他們工作條件的保障、個人考核任用、工資福利待遇等必須得到校黨委的支持,某些紀委干部在監督同級黨委時會有思想顧慮和畏難情緒,存在不敢監督、不會監督的現象。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按照“三轉”的要求,要退出不必要參加的領導小組和議事機構。但目前仍缺乏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確定哪些工作可以退出、退出后這些組織如何自我約束。
2.4高職院校紀檢監察人員承擔的心理壓力加大。
隨著高職院校內部改革的深入,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和矛盾,信訪案件隨之增加,按照信訪案件速辦速結的新要求,本來人員就偏少的紀檢監察部門工作強度日益加大,工作心理壓力隨之增加,急需加強相應的心理疏導與工作輔導。
目前高職院校全面實行績效管理。紀檢部門工作人員長期處理大量的信訪案件、調查干部違規違紀線索等問題都是不被人知的幕后工作,加上他們鐵面無私處理違紀現象,導致群眾測評時對監察部門和辦案人員績效評價不高,在績效考核時往往占劣勢。如何讓紀檢監察工作得到師生好評、讓紀檢監察人員有職業幸福感,體現工作價值,也是目前我們在“三轉”工作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3.推進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工作“三轉”的探索和實踐
推進高職院校的紀檢監察工作“三轉”,落實“兩個責任”是抓手。紀委要真正落實的監督責任,必須積極主動向黨委匯報和請示,取得黨委的理解與支持,使黨委主動擔負起主體責任。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凝聚推進“三轉”的思想共識,既要做好職能移交,又要監督他們履行主責。
3.1轉方式聚焦主業,監督執紀問責重效果。
紀委要圍繞發揮黨內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聚焦主業,全面清理規范原來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加強對領導干部和有關職能部門正確履職的監督和追責。針對學校點多、面廣、線長,難以有效監督的問題,紀檢監察部門要用問題導向尋找“轉方式”的途徑,梳理學校易發和多發問題的事件,圍繞高校權力的運行和工作的流程進行監督,具體加強對組織人事、財務、招生、國資采購、基建工程等重點工作的決策階段、決策執行和決策實施效果等三個環節的監督。監督制定各部門的權、責清單和失責追究機制,防止因失去紀檢監察的“過程參與”而出現無人負責的問題。堅持有權必有責,違規必追責,通過查辦、問責、督辦、約談、通報等方式,督促職能部門充分履行監管職能。
要強化糾風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持之以恒糾“四風”。充分認識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高度關注黨員干部身上“微腐敗”和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要及時了解核實、約談誡勉、盡快糾正。在重要年節時點加強防范,提高監督檢查的有效性。
要善于利用校園網、微信群、QQ群、手機APP掌上紀檢平臺進行廉潔教育,及時發布“黨紀法規解讀”、“廉政活動速遞”、“警示教育案例”、“在線試題測試”和“優秀視頻鏈接”等內容。endprint
3.2轉職能強化案件查辦,遏制腐敗蔓延形成震懾。
“轉職能”要聚焦信訪和案件初核上。扎實做好問題線索“大起底”工作,認真梳理問題線索底數,完善問題線索臺賬,并規范處置反映干部的問題線索。紀檢干部要敢于動真碰硬,以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的管理人員為重點,嚴肅查處失職、瀆職、索賄、受賄、貪污、挪用公款、私設“小金庫”等案件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廉潔從業要求的案件,重點查處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員干部,發現一起立即查處,形成有力震懾。同時,注意總結剖析典型案件,開展校內警示教育,懲防并舉。
為解決各校辦案力量不足、自辦案件阻力大等問題,高職院校可在上級紀委的指導下,按學校地理位置形成紀檢人員辦案人才庫,分片區形成集中辦案力量,紀委可使用網上信訪案件辦理系統,讓舉報人可以通過密碼查詢的方式,第一時間獲取信訪案件的受理及反饋情況。
3.3轉作風筑牢宗旨意識,打鐵需要自身硬。
紀檢監察干部必須筑牢宗旨意識,建立紀委委員、紀檢委員、特邀監察員與師生之間的溝通制度,轉變作風深入基層的“下訪”,解決師生員工的實際問題。發揮學校ERP系統和的師生信箱的作用,公開黨務和校務,保障師生員工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努力提高師生員工的滿意度。
紀檢部門要從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上加強和完善內部監督機制,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隊伍。紀檢監察干部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必須先自覺接受監督,包括“八小時以外”的社交圈和生活圈,嚴防“燈下黑”。內部要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提高黨性修養,樹立法治意識,做到依法履職、秉公執紀、忠誠擔當。
3.4強化源頭防控,扎緊“權力之籠”。
要不斷強化制度對權力運行的約束作用,消滅權力尋租空間。要積極開展高校廉政風險點排查,運用精細化管理的思維梳理關鍵崗位的職責權利,建立學校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體系,并通過校園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的方式,公開權力運行的過程和結果。建立人事、資產、財務、學籍等重要信息的大數據共享體系并嵌入關鍵信息的預警機制;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用嚴格的制度約束,使得干部沒法腐。
要進一步健全黨委參與學院重大問題的決策制度和重大項目會簽制度,完善學校財務預決算管理和資產經營公司經營活動的風險防范;進一步完善對領導干部的業績評價制度,落實好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問責制度。要把廉潔風險防控要素融入學院管理的各個環節,把制度籠子扎緊,真正構建程序嚴密、配套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
3.5積極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
通過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要積極研究制定高校領域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具體辦法;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落實查辦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學校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的要求。
以加強權力規范運行為核心,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必須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兩委責任”,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構建科學規范的權力運行體系,通過明晰權力界限,促進陽光用權。加強對腐敗易發領域權力的限制,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和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的地方,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對于主動上報違紀線索或自辦案件,視情況對相關高校領導責任不予追究。
建立專家團隊或引進第三方機構,加強對學校重點領域的管理審計,運用審計結果不斷修正內部管理漏洞,減少風險點。重視省委巡視組對本校的巡視報告,通過巡視巡察后的整改,建立完善的廉潔風險防控機制,實現廉潔風險的及時預警和措施的及時跟進。
3.6加強對紀檢干部選拔和教育培訓工作。
學校黨委要將自身素質優秀、專業過硬、經驗豐富、樂于奉獻的同志選入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組織他們學習經濟、法律、現代管理等綜合知識,培養出一批履職能力強的專家型人才。紀檢監察干部也要加強自我再教育,多學習黨性修養的重要論著,多參加國家紀檢監察學院的網絡培訓、多學習國家新出臺的大政方針,多學習辦案技巧,通過微信群、QQ群多與高校的同行交流,做一名與時俱進的紀檢人。
針對專職紀檢干部人員不足的問題,可以嘗試采用紀委委員分工制,按照紀委委員各自專長,將干部選拔任用、人員招聘、招生考試、招標采購、基建工程、經費管理等重要領域的監督監察和案件查辦工作進行劃塊分工,明確具體責任,讓紀委委員“術業有專攻”,定期召開會議讓委員們分享工作中的“絕招”,提高紀委整體解決問題能力。黨委除了壓擔子、加任務之外,還要多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健全輪崗交流、工作考核、激勵獎懲機制。
4.結語
高職院校要健全黨內完善的監督體系。統籌落實全面監督、專責監督、職能監督、日常監督、民主監督。黨委的全面監督放在首位,紀委負責專責監督,強化執紀問責;黨的工作部門負責職能監督,發現問題要及時了解處置。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日常監督和廣大黨員的民主監督。只有把黨內監督與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紀檢部門的“三轉”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曹吉波.三轉帶動自律和他律[J].企業文明,2014(10):90-91.
[2]鄧洪禹,常業軍.高校紀檢監察部門推進“三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廉政文化研究,2014(6):66-69.
[3]時全麗.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現“三轉”的路徑探析[J].文教資料,2014(14):102-104.
[4]胡宏亮.高校紀檢監察工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方法和途徑[J].赤子(上中旬),2015(1):77.
[5]張國兵,馬維娜.新形勢下高校紀檢監察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5(04):59-61.
[6]謝昆邑.高校紀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建設方面遇到的問題、對策建議[J].科技展望,2014(11):237.
[7]陸濤.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102-104.
[8]王建明.新時期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研究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6(12):305-306.
[9]趙寶林.關于提高高校紀委監督能力的探索與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4(06):190-191.
課題來源:2015年度江蘇省教育系統黨建研究會課題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紀檢監察工作的探索與實踐——基于“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視角,項目代碼:2015JYDJ-YB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