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董博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得到了迅速提高。因此,基于計算機技術的CG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推進。現階段,CG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動漫設計領域之中,加快了動漫設計領域的變革??梢哉fCG技術正在從根本上顛覆原有的動漫設計理念。本文主要從圖形、色彩、構圖和創作四個方面分析了基于CG技術的動漫設計的美學形態。
【關鍵詞】CG技術;動漫設計;美學形態
中圖分類號:TP391.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7-0110-01
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一個總稱,同時還包含了動畫和漫畫的一些衍生產品。有調查表明,隨著一個動漫作品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它相關的周邊產品特別容易被搶購一空,表現的方式有點類似于追星效應。在這樣的經濟效益推動之下,我國的動漫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仡櫸覈鴦勇a業,曾經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作品,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哪吒鬧?!返?。但是,相對而言,我國早期動畫成品雖然質量較高,但是制作周期非常漫長,例如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制作周期長達4年(1961-1964年)。這樣的制作速度,要是放在現在,根本跟不上時代更新換代的速度。
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個領域都和計算機產生著密切的聯系。從動漫產業的角度來說,一個具有突破性的技術就是CG技術。這項技術大大縮短了動漫制作的周期,充分發揮了計算機技術的功能,豐富著動漫的表達形式,推動著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CG技術概述
CG技術指的就是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這項技術依托于計算機圖形軟件,進行圖形和圖像的處理工作。CG技術早期主要被應用在建筑設計領域、游戲設計領域等,后期進入動漫領域。而在當下,CG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代動漫設計領域的核心技術。它突破了傳統技術的局限性,讓動漫設計由平面轉為立體,360度全方位展示角色和場景,有助于設計過程中的檢查工作,使得畫面更具真實感。
二、基于CG技術的動漫設計美學形態解析
(一)圖形方面。圖形作為設計的核心,最主要的元素是點、線、面。CG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的幫助繪制圖形圖像,能夠有效地進行三元素之間的轉化工作。在傳統的表達手段之下,對于圖形的理解需要有一定的審美基礎和想象能力,例如可以通過所繪制的三視圖,在腦中形成完整的形象。但是,對于CG技術而言,只需要將數據導入軟件程序之中,便可以完成360度全方位的表達,所示的成品更加的直觀和真實。這樣的真實性更加能夠激發出動漫設計師的創作熱情。
(二)色彩方面。色彩是表達創作者意圖的一個很好的手段。積極運用色彩,有助于渲染情緒和塑造角色。例如2016年獲得好評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片中的場景大多以紅色和藍色為主色調,有著濃郁的中國風。在早期的動漫制作過程中,大多使用的是手繪的方式,有時候一種特定的顏色是使用很多種顏色調制出來的,但當再一次運用到這種顏色的時候,很難百分百重現。這種情況在CG技術之下不會出現,通常只需要調節RGB的數值即可輕松調制出自己想要的顏色,而且RGB各有0-255這256個亮度級別,混合之后可以產生眾多的顏色,可謂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另一方面,現代繪圖軟件大多自帶有配色手冊,只需要選擇想要的主色調、色系和類別,計算機軟件會自動匹配出相應的色號,大大降低了配色工作的難度。同時可以避免個人色彩搭配能力以及不同人的審美差異對于整個動漫作品的影響。
(三)構圖。構圖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想要表達的內容,不是簡單地突出主體,而是有目的性地安排畫面中的人物和景物。在傳統技術之下,一些抽象的元素很難被表現出來,這個時候,現代CG技術能夠充分表達動漫設計者的目的,展示其思想。另一方面,一些傳統的技術有時也很難表現出一些非常細致的畫面,例如人的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而通過CG技術可以很輕松地實現。
(四)創作。我國的動漫產業主要針對的人群通常被認定為兒童或是青少年,相對比較低齡化。因此,就要求了動漫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加上一些卡通的、可愛的元素,從而獲得來自兒童的喜愛。首先從角色塑造角度來說,我國針對幼兒的動漫產業,塑造的角色往往是非人類,例如《超級飛俠》的主角是可以變形的飛機。其次是角色的定義,我國往往傾向于積極向上的正面形象,同樣以《超級飛俠》為例,主角們的主要工作是幫小朋友們遞送包裹,并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難。通過動漫對于孩子們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們傳遞正能量。
三、結束語
CG技術作為動漫設計數字化的重要手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動漫設計需要設計人員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可是由于實際水平的差別,每個人的審美水平也不盡相同,CG技術剛好可以彌補這一點,通過立體化的表現方式展示動漫設計的過程,提高其美學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杰.論CG原畫色彩表現技術[J].科研,2017(1):295.
[2]張明裕,楊媛.動漫設計中CG插畫的應用探討[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5):107.
[3]陳麗.基于CG技術的動漫設計美學形態解析[J].戲劇之家,2016(3):177.
[4]詹莘玥.“動畫之我見”:關于動漫的美學思考[J].今傳媒,2016,24(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