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洋洋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以及新課標的實行,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主要針對中學生語文素養培養方法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學生;語文素養;培養方法;分析
語文素質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向、個性品格、審美情趣、品德修養、思維品質、閱讀語感、語言積累、思想情感、語文知識以及語文能力等。如果將語文素質進行分類,首先,學生要具備豐富的語文知識,不斷積累語言,可以熟練的運用各項語言技能;其次,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以及正確的學習習慣;最后,言談舉止高雅大方。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語文素養的內涵
語文素養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技能,體現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以及文明素養,是學生實現自我發展以及融入社會的基本修養。當前,隨著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也提出新要求,注重弘揚語文學科的科學性和靈活性,強調語言的實用、簡明以及準確,防止把學生培養成語言工具,更加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和文學思維的培養和熏陶。
二、當前我國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具體現狀
1、語文知識匱乏。由于我國教育長期重視數理化等理科,導致語文學科不受重視,很多中學生的語文知識匱乏。主要體現在不能準確進行文字表達、書寫語病過多、不能掌握生字讀音、寫作和閱讀中出現較多錯別字。
2、語文學習水平有限。我國很多中學生在朗讀課文過程中不夠順暢,對語句以及文章思想的把握不夠準確,尤其是寫作,對中學生來說更是痛苦點,不愿意寫作以及害怕寫作已經成為中學生的普遍問題。同時,由于學校教學投入、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觀念等問題,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直接影響[1]。
3、缺乏語文心智。當前的中學生要更加調皮和精明,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但是依然存在觀察不仔細、馬虎大意等缺點。例如缺乏對生活的有效觀察,在寫作中缺少素材,不愿意閱讀,進而無法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化的思想也在不斷影響學生,導致學生缺少對語文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相關辦法
1、加強教師團隊建設。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充分領悟語文學科的內涵,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進而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有效培養。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習,做到常翻、常練、常寫以及常讀,具有敏銳的視角和扎實的功底,善于思考和發現。同時,語文教師還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學會調控課堂、學會傾聽學生,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個性與特點,為學生創設平等的教學環境[2]。了解學生的愛好、特長和個性,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靈活運用綜合研究、自由討論以及啟發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個性。
2、在教學中開展素養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寫、讀、說、聽眾滲透素養教育,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實踐以及材料積累,進而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同時,教師要認識到語文素養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與整合,是學生思想道德、人格個性、審美情趣、文化素養、語文方式、語文習慣、語文態度、語文情感、語文能力以及語文知識的融合[3]。因此,對學生語文素養進行培養,也要從教學的多個途徑中進行。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有效培養,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條件性資源以及素材性資源,其中條件性資源包括認知因素、設備環境、設備設施、時間空間以及財力、物力人力等。素材性資源包括價值觀、情感態度、活動方法、教學方式、教學經驗以及知識技能等。同時,教師要注重語文教材的運用,其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并且帶給學生對人生和生活的感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探究、合作以及自主等學習方式,通過教材例子,促進學生開展思考,主動體驗和理解,獲得思想的啟發以及情感的熏陶。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教材的延伸,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態度,進而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有效培養。
4、培養學生正確的習慣。習慣是巨大而頑強的力量,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壞的習慣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習慣,例如寫字一定要認真,閱讀文章一定要深刻,寫作要態度端正。以寫作為例[4],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例如隨手記下優美的詞句、平時養成寫日記和隨筆的習慣、搜集一些諺語、格言以及名言,在寫作中先寫提綱、在寫完后對作文進行修改等。這些良好的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基礎。
5、實行激勵性評價。現代語文教學提倡學生與教師的相互平等和尊重,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通過激勵性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充分結合,不僅要對學生語文技能和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價值觀、情感態度以及學習方法進行評價[5],通過活動表現、學習檔案以及紙筆測驗等評價形式。同時,還要采用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四、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素養體現了學生的基本修養和素質,是學生在長期語文學習中,所獲得的綜合性素養品質,其顯現開放性、復合型以及多層面型,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教師的激勵和引導,同時也需要學生自己的不斷努力。在新時期下,語文教學一定要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重要教學目標,實現語文教學與課程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李作春,何文紅. 淺談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J]. 現代婦女(下旬),2014,(01):141-142.
[2] 李志君.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 欽州學院學報,2007,(06):98-100.
[3] 方志麗. 淺談新課改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5,(Z2):5-6.
[4] 張學禮. 淺談農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J]. 新課程(上),2011,(11):117-118.
[5] 李興植.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發展史研究》開題報告[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8):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