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韻宜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辦學成本的內涵和分類,并且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為例,選取學院2003-2013年連續11年的辦學成本數據,在對相關成本項目進行趨勢分析的基礎上,以“辦學成本”為被解釋變量,以“學生人數”和“教師人數”為解釋變量,建立二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并對模型結果進行了檢驗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效控制辦學成本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辦學成本;回歸分析
在高等職業教育日益國際化的今天,高職院校辦學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院的競爭力。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優化配置辦學資源,合理控制教學成本、人員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率,加強財務管理和財務監督,需要對高職院校辦學成本進行研究,探索辦學成本發展規律,科學核算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益。
一、辦學成本內涵
成本指為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即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未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本文中的成本指的是會計成本,是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高職院校辦學成本指的是高職院校過去一段時期內,開展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發生的資金耗費和損失,是辦學過程中的實際支出。其主要包括:教育費用、科研費用、管理費用、離退休費用和其他費用等等。
二、辦學成本分類
(一)按照辦學成本性態分類
進一步研究我們發現,辦學成本按照其形態可以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1.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學生人數范圍內,隨著學生人數的變動,其成本總額成正比例變動的有關成本。它是直接用于培養學生的培養費用,與教學活動直接有關或者密切相關,包括教育費用和科研費用。其特點是變動成本總額隨學生人數變動成正比例變動:單位變動成本不受產量變動影響周定不變。
2.周定成本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學生人數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其成本總額保持不變的有關成本。它是為了組織和協調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而產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離退休費用和其他費用等。其特點是:在一定時期、一定學生數量范圍內,固定成本總額不受產量變動影響,固定不變:在一定時期、一定學生數量范圍內,隨著產量的變動,單位固定成本成反比例變動。
(二)按照辦學成本內容分類
由《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有關內容,高職院校的辦學成本可以歸集到以下5個項目:
1.教育費用是指高職院校在教學、教輔、學生事務和其他教育活動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教師及相關人員的工資、津貼、獎金以及社會保障所繳費用,教學儀器購置費用,教學中的消耗性費用及其他教學物資購置費用。此外,還有教學的輔助支出和直接用于學生的各類費用開支,包括獎助學金、特困補助、學費的減免、學生的醫療費補助等支出。在高校教學和學生管理過程中,雖然有些項目沒有直接參與這些過程,但它們的存在是教學和學生管理不可或缺的,所以它們也應當被計入辦學成本之中,如圖書館的建設,網絡信息資源的購置費用等。
2.科研費用是指高職院校為完成所承擔的科研任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縱向科研費用和橫向科研費用。
3.管理費用是指高職院校為完成學校行政管理任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學校校級行政管理部門(包括后勤保障部門)發生的各項費用,學校統一負擔的工會經費、訴訟費等。這主要涵蓋了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工資以及要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所花費的各項費用支出。
4.離退休費用是指高職院校負擔的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項費用。
5.其他費用是指高職院校無法歸屬到本條上述費用中的其他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對附屬單位的補助、上繳上級支出、財務費用、捐贈支出等。
三、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辦學成本數據分析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年各個校區已經合并完畢,此后校舍面積規模保持相對穩定。因此,如表一所示,我們的數據選取從2003年開始。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年至2013年辦學成本變動趨勢如圖一所示,除2013年有所下降外,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年至2013年生均成本變動趨勢如圖二所示,除2004年和2013年比上年有所下降外,總體也呈現上升趨勢。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年至2013年辦學成本主要包括人員經費、學生獎補費用、公用經費、固定資產、信息化經費等,如圖三所示,各項成本費用除2013年略有下降外,均呈現上升趨勢。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年至2013年教師人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在職人數增長較快(如圖四所示)。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年至2013年在校高職學生人數,在2003年-2006年增長較快,2007年至2012年增速放緩,2013年開始下降(如圖五所示)。
四、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線性回歸分析法是以相關性原理為基礎的。由于辦學成本受有關經濟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多元線性回歸預測首先是建立辦學成本與其有關影響因素之間線性關系的數學模型。然后通過對各影響因素未來值的預測推算出辦學成本的預測值。
(一)影響因素的確定以及變量的選擇
1.影響因素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影響辦學成本的因素很多,具體由如下幾個因素
(1)學生人數
辦學成本特別是變動成本會隨著學生人數的增長而增長。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各項教育費用即教學、教輔、學生事務和其他教育活動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會相應增加。因此,學生人數是影響辦學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師人數
教師是高職院校辦學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隨著教師人數的增加,教師的工資、津貼、獎金以及社會保障所繳費用,教學儀器購置費用,教學中的消耗性費用及其他教學物資購置費用以及科研費用等會相應增加。因此,教師人數是影響辦學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endprint
(3)生均培養成本
戴羅仙等(2005)認為,生均培養成本是教育機構為實現教育的基本職能,并達到教學質量的基本標準,在一定的會計期間所必須發生的,平均用于每個學生的直接支出和應計費用的總和。目前的生均培養成本的測算包括全部的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中的管理費用,也就是辦學成本中的教育費用、科研費用和管理費用的總和與學生總人數的商。生均培養成本是辦學成本中的主要內容,其增長必然導致辦學成本的相應增長。
以上是對相關影響因素的定性分析,為了科學地選擇變量,還要對相關影響因素作定性分析。
2.變量的選擇
為了避免變量選擇的隨意性,提高回歸模型的精度和減少預測工作量,可對各影響因素進行相關度(或關聯度)和共線性分析,從而再次篩選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三個影響因素與辦學成本之間均呈現正相關關系,但很明顯的是,生均培養成本與學生人數之間呈很強的共線性關系。因此,我們在解釋變量中剔除生均培養成本,將解釋變量確定為教師人數和學生人數。
變量數據如表二所示:
(二)回歸模型的建立
如表一所示,我們選擇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03-2013的相關數據作為樣本數據,以辦學成本(Y)為預測變量,以變量“學生人數(X1)”和變量“教師人數(X2)”為解釋變量,建立二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 2+μ
其中:Y—因變量
X1,X2—影響因變量的兩個因素
β0,β1,β2—待定參數
μ—剩余殘差
通過散點圖模擬顯示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呈線性遞增變化,即Y與X1、X2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因此,選用線性回歸模型來模擬該經濟現象可行。
散點圖如下:
(三)參數的估計
將樣本數據分別代入預測模型,用EV IEW S軟件求解出待定系數β0,β1,β2的值,則回歸模型為:
Y=-22007.5364899+57.2453729435*X 1+0.426003292981*X 2
(四)回歸方程的檢驗
關于經濟預測的數學模型,首先要檢驗模型是否有經濟意義。本模型中,x l和x 2的系數均為正數,表明隨著教師人數和學生人數的增長,辦學成本會相應地增長。這表明該模型符合經濟意義。
本模型中,計算相關系數R 2為0.86185 5,根據數理統計學原理,表明學生人數、教師人數與辦學成本之間存在很大的相關性。同時,統計量F是7.8332,遠大于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說明此方程適合對辦學成本的預測。如圖七所示,實際值與預測值非常接近,因此,此回歸方程是成立的。
(五)預測
將2016年教師人數和學生人數輸入回歸模型,則可預測出2016年辦學成本。
(六)模型結果分析
第一,教職工人數對教育成本有較大的影響,即隨著教職工人數的增加,教育成本會有顯著的上升。若控制高等學校教育成本,必須對教職工的支出進行控制。從目前來看,主要應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教師隊伍的數量增長應該隨著學生人數的增長同比增加。在學生人數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教師隊伍的數量應當保持穩定。
第二,影響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其他因素如教學設備的價值、樓宇面積等都包含在誤差項μ中。這些因素雖然對教育成本(Y)有正的影響但是實驗設備的價值這一解釋變量會產生多重共線性;而樓宇面積又非時間序列指標,故將其舍棄。
第三,線性回歸模是以歷史數據為依據建立的,樣本數據越多,預測的結果就越可靠。由于歷史原因,在2002年以前,我校尚未合并其他幾所院校,因此我們的數據選取只能從2003年開始。基于此,由于樣本容量的有限性,使得回歸模型在準確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無論從統計結果還是從模型來看,高等學校的教育成本都是逐年遞增的。這種遞增一方面是源于物價指數的增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高等教育是一項成本遞增的產業。
五、政策建議
(一)外部支持
1.國家生均撥款經費的政策
高職教育的件質決定了高職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只能是“工學結合”,在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和日常教學的消耗均不低于普通高等本科學校,其辦學成本也不會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學校。對高職院校學生,應提供與普通本科高校相應的公共教育經費,使生均撥款經費與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撥款經費大體持平,特別是在學校公用經費、生均經費、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等硬性資源,政府應重點投入、優先配置;在師資隊伍建設等軟性資源方面,要提供政策支持。因此,高職學生的培養成本應不低于本科生均撥款較為合理,能夠保證學院正常事業活動的開展,能較充分保證學生實習實訓、職業技能培養的投入,保證學生各項活動的開展、各項補貼的發放以及教職工隊伍建設。
2.校校協作,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資源共享機制
職業院校的教師可以與本地的其它高校對接,實施教師資源共享,這樣為職業教育辦學降低成本,同時又提高了職業院校的教育水平。
3.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方案
利用高職院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采取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它的基本內涵是產學合作,雙向參與;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工學結合,頂崗實踐。同時學生也可向社會提供一支掌握和運用實際技能技術的人員隊伍為企業獲取收益。
(二)學校內部
1.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能發揮效益的部門
第一,功能定位明確。我們是高職院校,其目標定位是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因此,我們要以抓好教學工作為主要目標,其他的與教學相關的活動例如科研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等要圍繞著教學工作這個主要目標展開。endprint
第二,針對我校的特點以及北京市場的用人需求狀況,有針對l生地設計出適應我校特點的學科、專業,并在充分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將課程設計得科學合理,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第三,在人員選聘上,一方面要著重補充教學人員:另一方面教師隊伍的擴大要與學生規模的擴大想適應:三是要充分發揮現有教學一線人員的積極性。在培養學生數量沒有顯著提高甚至有所下降的情況下,要注重提高我校一線教師的工作效率。
第四,廣泛參與各種學生技能競賽活動。通過這些學生技能競賽活動,學校之間能夠進行更為廣泛的學習和交流,從而促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2.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
第一,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我們往往是重視數量,不重質量;重視構建,不重管理。這樣,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設備購置以后沒有有效地利用,使得資源閑置浪費;二是重復購置設備,設備的使用效率底下;三是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建設質量不高,后期的維護費用巨大。
第二,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首先,在購置和構建固定資產之前,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購進和購建固定資產。其次,提高現有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調劑使用閑置的固定資產;第三,加強對固定資產的后期維護工作。
3.建立日常經費的定額指標體系
第一,根據本文中對經費支出類型類型的梳理,進一步確定需要按照定額分配的指標。
以文中整理出的11年有效數據作為測算的基礎認真分析,建立定額指標體系。
第二,提高定額預算編制參與程度。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要充分征求部門意見,特別是各個教學單位的意見,充分考慮教學單位的實際情況,將預算編制落到實處。
第三,定額指標體系的建立要與相應的激勵機制協調一致,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
第四,定額指標體系的編制要做到早規劃、早實施、早編制。早規劃是根據學校的當年發展規劃,盡早規劃當年資金的重點投向:早實施是根據資金的重點投向盡早開展定額指標的論證工作;早編制根據論證結論,盡早編制當年的預算定額。
4.建立有效的預算監督控制制度和預算績效考核機制,強化預算執行力度
第一,在預算執行程序上進行有效監督。對我校各個系部的預算執行情況定期分析通報,對執行進度較差的項目要重點分析原因,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會計部門按照預算進度報銷,及時反饋問題:
第二,加強對預算的績效考核。首先,開展校內的決算分析工作,認真考核預算的完成情況和項目的進展程度;其次,考核資金的使用效率,即把年末預算實施的效果與預期效果對比,量化相應指標,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總之,對各項預算要做到事前論證、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結合,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
5.建議上級主管部門改變預算模式
上級主管部門的預算定額管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前的預算模式,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從自身實際出發,合理安排預算資金使用。在實際財務管理工作中,上級主管部門的過于精細的管理不利于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建議上級主管部門給予學校更多安排資金使用方向的自主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