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平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正處于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期,鍛造堅如磐石的基層戰斗堡壘、造就忠誠擔當的黨員隊伍,是決勝同步小康的根本保證。甘孜縣立足民族地區基層組織隊伍建設的特殊需求和高原藏區實際情況,將基層組織干部隊伍融入脫貧攻堅主戰場去磨礪鍛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厲兵秣馬”決戰脫貧,打造全面過硬的干部隊伍
打贏脫貧攻堅戰,核心在黨組織,關鍵在干部,必須打牢基礎,充分保障隊伍執行力和戰斗力。
選優配強脫貧力量。以鄉村集中換屆為契機,選派14名優秀縣級機關黨員干部到貧困鄉鎮任職,公開考試選拔錄用村干部223名,遴選262名年輕黨員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讓精銳力量在脫貧一線匯聚。
實施能力提升工程。集中舉辦鄉鎮班子、第一書記、村干部、大學生村干部等脫貧能力提升培訓班22期,培訓縣、鄉、村黨員干部1200余人(次),選派220余名基層干部到發達地區考察“取經”,促進基層干部在思想上融入脫貧奔康的大環境。
鮮明用人導向。堅持脫貧攻堅一線考察培養使用干部,提拔重用43名在脫貧戰線中成績突出的干部,對81個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進行表揚激勵,激活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動力。
“夯基固本”引領脫貧,鍛造堅如磐石的戰斗堡壘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基層的細胞,必須有效激活強勁動能,從而在引領脫貧攻堅上發揮主導作用。
“黨性教育”強信念。創新分類推行機關組織“4+1”和村級組織“四個一”組織生活制度,充分保障基層黨支部學習頻率和規范程度,依托縣內革命教育基地,組織1000余名黨員接受黨性實地體驗教育,組織縣級理論專家、機關領導黨員干部到基層支部講“微黨課”,覆蓋黨員3800余名。
“整頓提升”強筋骨。貧困深度和軟弱渙散黨組織往往相伴而生,堅持對“弱、亂、窮、庸”等問題進行重點施治,對重點區域、重點問題的鄉村由縣級領導掛點整治,調整處理鄉村問題干部23人,45個基層黨組織經過整頓后重新煥發生機。
“傾智傾力”強服務。將“共建共創”“走基層”“雙報到”等活動融入到黨組織生活工作中。全縣94個機關黨組織深入223個結對村(社區)黨支部,組織1520名機關黨員深入農牧區一線,開展走訪慰問、形勢政策宣講、黨課教育等活動500場,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291件。在全縣推廣實施“黨員扶貧日”主題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定期深入結對村分析脫貧思路、幫助貧困黨員找準致富門路,增強脫貧信心。
“造血補血”推動脫貧,筑牢脫貧奔康的強力支撐
堅持把提升基層組織“造血功能”、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制勝法寶,以干部群眾主動作為保障脫貧攻堅的效果。
強化組織引領功能。面對基層組織產業發展能力薄弱的現狀,組織引導129個貧困村黨支部集體聯動,抱團取暖,啟動格薩爾文化城百村精準扶貧產業基地項目,投資5億元,一次性解決129個貧困村產業發展難題。采取“支部+”的模式,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建設拖壩鄉高原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區、康北牦牛生態產業園區等產業項目,將現代科技與傳統農牧業生產相結合,實現“村企”組織共建、活動共抓、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村兩委牽頭借力“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建設有集體經濟參與的特色合作社205個,實現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同步發展、與困難群眾共同增收。
突出黨員幫帶實效。始終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推動脫貧攻堅落地見效的關鍵。依托精準扶貧“五個一”幫扶要求,強化任務落地,落實縣級領導、幫扶單位、駐村幫扶工作組、第一書記、農技員的幫扶責任,選派1210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3020戶群眾,推動扶貧工作任務全面落地。大力開展黨員“示范”行動,在全縣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爭做“示范表率、穩定和諧、脫貧致富、服務群眾、政策宣傳”的“五大先鋒”活動。扶持“黨員精準扶貧”精準示范工程129個,評選黨員脫貧示范戶,脫貧奔康步伐明顯加快。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努力引導貧困群眾從“等著給錢物”到“主動尋富路”轉變,采取“4+2”群眾宣講的工作模式,切實讓黨的好政策、脫貧好聲音、文明好風尚“傳進”群眾心中,營造講誠信、守法規、懂感恩的良好道德風尚。依托“農民夜校”“送教培訓”等載體,開展政策技能培訓,采取“以獎代補”的模式,激發群眾主動發展產業改善生活環境的動力,摒棄“等靠要”思想,爭做脫貧主力軍。(作者系甘孜州政協副主席、中共甘孜縣委書記) (責編:周文波)endprint